劉夫青
在思想品德課中,教師應當適當地創設有用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有效的情境對課堂教學是有促進作用的,論述了幾種創設有效情境的策略以應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課中。
思想品德情境策略一、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
思想品德教材書是死板的,沒有趣味性,而教師根據教材進行講解是不能引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的。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這門學科上的學習效率不高,不能取得好成績。在引入課堂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結合生活進行講解,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在八年級上冊中,教師對“我愛你,中國”這個主題進行了情境式教學。在上課開始的前5分鐘,教師扮演一個從外國來中國旅游的游客,請一位學生介紹一下中國。一位學生站起來說: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有很多的小吃和旅游景點。接著,扮演游客的教師表示了解之后請另一位學生接著介紹:中國人特別友好,熱情好客,歡迎來到中國。之后,教師請部分學生對中國做了介紹,每個學生眼中的中國都是美好,美麗的。最后,教師總結這次的小活動。學生都是愛國的,眼中的祖國是自己喜歡的,進而引出這次所講的課堂內容。教師在幻燈片上放映了一些祖國山河的照片:黃河壺口瀑布,天涯海角、神秘的九寨溝、雄偉的長城,等等,學生欣賞了祖國的優美照片之后都發出了感嘆。在生活中,學生會看到外國人,在電視中也能看到外國人來中國,其他人是怎樣介紹中國的,這些就存在于學生的身邊,學生會對此感到平常,加入課堂內容也不會使學生難以理解,而且還會對這種形式感到新奇,感到輕松,課堂氛圍不再是緊張或者昏昏欲睡的。
二、借鑒中國傳統文化啟發學生
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士贊頌中國,用優美的詩句描繪中國的大好山河。在“我愛你,中國”這個主題當中,教師創設古詩文相關的情境,更能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愛國之情并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問學生:有誰能說出描繪祖國的詩句?很多學生舉手,教師點出其中一位學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學生講完之后,教師首先鼓掌,接著學生不滿足于舉手回答了,開始了搶答: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詩句。因為學生的搶答,直接把課堂氛圍就提上去了,充分的調動出學生的積極性,也改變了平白無常的學習氛圍。
接著,教師對學生的搶答進行了表揚,并鼓勵學生保持這種積極性。學生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課堂氣氛再次熱鬧起來,而且學生是在主動學習,主動的討論課本上的知識,是在自己動腦思考,這有助于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知道怎樣靈活的運用所學到的知識,比教師自己在課堂上講知識要有用的多。
三、角色扮演推進教學進程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有教師講,也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才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課堂氣氛,而且能夠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全面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消除學生平常上課的緊張能力,有效的推進教學進程,將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課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讓學生漸漸喜歡上這門思想品德課。
現今社會是多元化發展的,課程也發生了改革,要求在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當中不僅僅是教授基礎的知識,還應當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告訴學生對于將來生活當中會遇到的有關道德方面的問題的解決方式,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自身的責任感。
在讓學生對“我愛你,中國”進行自由討論的時候有的學生談到了和少數民族同胞友好相處。教師在接下來的教授時間可以根據這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選出自愿的學生分別扮演少數民族的朋友,另一個就扮演漢族朋友。大部分的學生喜歡講內蒙古。兩撥學生分別講了本地的習俗和食物,內蒙古的朋友說有蒙古包、奶酪、奶茶,漢族的朋友說有高樓大廈、霧霾,等等,兩撥學生都說的很開心,也增長了不少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更是感受到了少數民族和和漢族的生活習慣,民風習俗的不同,對少數民族的觀念也有所改變,這些改變比教師只在口頭上說要快的多,不僅推進了課堂的教學進程,同時也對教材內容有了更充分的理解。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上使用情境教學法,對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有很大的用處,既豐富了課堂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也能提高教學效率,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在情境教學中,一定要做到有效,讓學生感到有助于學習,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課堂充滿趣味,也能增長學生的見識,鼓勵學生查閱更多資料,深層次的了解思想品德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也能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讓學生自由發展。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情境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張彩虹.創設教學情境,激活思想品德課堂.考試周刊,2015,(01):89-90.
[2]張學存.與時俱進開展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4):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