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向真
在素質教育的推行下,生本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語文是學生學習其它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與基礎,是小學主要科目之一,而作文則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重點。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與生本教育理念應用,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分析,并針對生本教育提出作文教學改進建議。
小學語文作文生本教育小學階段的教育更是學生心理、人格發展培養的基礎階段,語文作為主要科目之一,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作文教學更是小學語文的重中之重。生本教育提倡教育以學生為本,將生本教育應用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當中,以學生為本,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與作文水平,可以拓展教學空間,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果。
一、生本教育概述
1.生本教育簡介
生本教育,從字面理解就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由郭思樂教授創立,是為了學生學好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以學為本的教育,把學習方式從以前的主要依靠老師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學,比較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生本教育提倡教育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與主人。
2.生本教育核心理念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包括對人的學習能力、教育本質的認識及教學觀的轉變。郭思樂教授認為學習是人的天性,人都具有學習的天性,人是天生的學習、思考者,人往高處走,進取是每個人的天性;教育的本質是推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牧者”而不是拉動的“纖夫”,要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挖掘;學習要靠學生學而不是單純依靠老師教,郭思樂教授還提出相應的十六字方針,即“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提倡教要皈依于學。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1.缺乏生活引導與人文教育
很多的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時僅僅注重寫作技巧的傳授,并沒有認識到生活體驗對學生寫作的重要性,學生對于生活缺乏觀察體驗,不能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影響作文教學效果。而且過于重視寫作技巧會造成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實感,而且會有很多的抄襲現象,空有技巧而缺乏內容。而且語文教學的一大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針對學生的素質進行培養,只是注重學生的寫作模式,學生的作文像是工業化批量生產品,學生對于自我的認識十分缺乏,不能反映其真實的思想水平,寫作脫離生活實際,缺乏情感表達。
2.缺失文學作品導讀
作文素材積累除了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外,很大一部分來源于閱讀通過閱讀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提升文學素養,通過文學作品體驗不同人物的人生經歷,能夠有效的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對人生的理解,同時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可以說是提高其寫作水平的主要途徑之一。但目前的語文教學過于重視語文知識的掌握,為了應對考試,拿到作文高分,傳授學生寫作套路,忽視了學生的閱讀積累,會在一定程度上禁錮學生寫作思維,對于以后的閱讀能力提升及寫作水平提高有一定的限制。
3.師生作文觀偏差,作文評價成人化傾向
師生由于生活經歷不同,寫作思維會有一定的差異。目前,很多的老師在進行作文點評時,很少會根據學生的作文實際進行評價,而是會按照課本、教學目標的要求制定評價標準,這就導致老師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學生進行思維糾正,而不是從學生角度進行作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于寫作目的的認識,對于作文產生理解偏差,寫作會出現批量化現象。而且很多老師在進行作文點評時主觀意愿較強,思想過于成人化。小學作文教學最主要的是讓學生進行文字表達練習,而不是創作,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與自信心,不應以成人的標準去衡量。
三、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在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大多存在學生興趣缺乏、內容單一、被動習作等缺陷,歸結為一點就是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失,在教學中更重視老師教而不是學生學,應當重視學生的自身積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小學生的習作內容大部分建立在充分的材料量上,沒有充分的材料就會出現寫作的空話、套話??梢詫⒘曌鹘虒W外延到生活實際當中,通過生活觀察與參與積累素材,可以充分利用周邊資源,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習作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寫作,進行寫作前的大量的素材儲備工作。
同時,小學作文應該說真話、寫實話、心里話,要有感而發,這就要求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學會觸動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對于人、物、事的情感并遷移至習作當中。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可定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寫作需求出發,從學生的思維出發,引導他們進行習作而不是用成人化的標準去衡量要求學生。
2.引入生活元素,加強情感表達
現在,很多的老師會要求學生在寫作前背誦大量的范文,導致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缺乏創新。范文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但同時也會禁錮學生思維,降低學生習作興趣。小學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小學生的語言應用而不是文學創作,因而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當結合生活實際,注重作文與生活的結合,為學生提供思考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可塑性較強,老師應當在充分理解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礎上,結合作文教學內容,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命,讓學生真實體驗并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知識,積累寫作素材,豐富作文習作內容,強化情感表達,提高作文寫作能力。
3.引導學生閱讀,培養文學鑒賞能力
通過對文學作品的簡單閱讀,學生可以感受了解到自己所不了解的世界,同時感受作者的情感表達,學生在進行語文素材及課外讀物的閱讀時,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優秀作品的影響。因而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當加強對學生閱讀引導,重視學生閱讀積累,引導學生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拓展見識,加強對世界及人生的理解,為其準備大量的寫作素材。同時文學作品的閱讀,還能讓學生從中發現生活的美好,培養自身審美,激發學生的生活熱情,培養文學鑒賞能力,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與綜合能力。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本理論優勢,為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擴大學生視野,激發寫作興趣,實現教學目標。
4.創新作文評價機制
現在的作文評價僅僅是作為階段性的點評,針對學生的某次習作或考試做出終結性的結論,這與新課標的作文教學理念有所出入。應該結合生本理念,通過評價激發學生進行再次習作的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將作文評價作為下次寫作的新起點,影響后續寫作行為。
作文評價不僅要關注本次作文,更要關注學生寫作的長遠發展需求,評價主體應當更加多元化,加入師生互動、生生評價、學生自評等內容,評價標準也應該更加多元,針對不同階段目標及要求,對學生作文水平進行綜合評價,而且對于學生間的差異進行分層次的作文評價,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與信心。
四、結語
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教師應當與時俱進,樹立生本教育觀念,對學生進行學習引導,教學以學生為本,加強學生與作文寫作的聯系,注重生活積累與閱讀并將其運用于作文素材積累,發展學生個性,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及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其寫出更加個性化的作文,培養寫作興趣,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慧敏.注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J].吉林教育,2015,(28).
[2]陸美玲.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J].小作家選刊,2016,(35).
[3]王芳.把生本教育理念引入小學作文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