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靈慶
新課標強調中學階段全面推廣“人文教育”,在教學中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下面從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出發,結合高中數學教學的特點,分析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路徑.
一、小組合作學習內涵
通常來說,我們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群體共同致力于一件事情叫作合作.合作學習,本質上要求學生在教學中形成“組織”,在合作學習小組內共享學習經驗、分享學習方法,利用學生之間的互動達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最終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將大的學生群體以多種教學技術手段的方式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使學生在教學中利用小組的活動空間形成有效互動,發揮學生在教育中的“本位”,也使學生成為課堂中最積極的活躍因素,并在自身能動性的牽引下樂于學習、愛上學習.
二、高中數學教學的特點
高中數學一直以來是中學階段的重點教學科目.數學是其他理科科目最基礎的應用工具,是其他文科科目最原始的邏輯思維回路.
1.知識點零碎.在中學階段,數學是基礎學科,是其他學科的應用工具.這就意味著中學數學不像高等數學具有明顯的專業指向特征,淺入淺出是中學數學的一大特點.高中數學涉及很多內容,如空間幾何、向量、高次方程、導數等.在內容方面都是基礎內容,由眾多基礎內容構成的高中數學框架中分布著極為零碎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在高考中都占有一定的分值,使學生不得不對所有的零碎知識點達到理解并掌握的程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相對固定的,這些零碎的知識點卻是在長期的研究與應用過程中由不同的數學家發現并固定的.換句話說就是,學生的思維回路并非適合所有中學時期涉及的數學知識點.這就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理解上的障礙和記憶上的困難.
2.關聯性較低.從高中數學的課本目錄可以看出,高中數學并非一個完整的體系,而是由多個模塊組合構建的一門基礎學科,不同章節之間關聯性較低.比如,人教版高中數學課本大體上的編排順序為集合、函數、空間幾何、直線、統計、向量、三角函數(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內容),從中可以看出高中數學的安排并非根據內容之間的關聯性而是根據難易度.這就使高中數學跨度較大,學生可能剛剛習慣空間幾何思維就開始了平面幾何的學習.這種思維上的跳躍,會使學生在慣性思維的影響下對新的教學內容的理解產生障礙.這是中學生數學成績不穩定的重要原因.
三、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
效路徑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應當尊重兩個因素,教學效率和高中數學特點.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需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教師在其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
1.小組合作預習.教師通過布置預習任務的方式進行引導.將班級整體根據座位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根據下節課的教學內容布置預習任務.預習是對沒有接觸過的內容的提前熟悉過程.教師沒有進行過講解和分析,學生還沒有對某一數學知識點形成定式觀點.小組內成員可以根據自身的思維習慣,對同一個知識點產生不同的理解.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實現交流和共享,并且在小組其他成員的觀點影響下不斷修正自身見解,在教師正式授課之前產生一個接近正確的數學觀點.在教學中,為了驗證自身觀點的正確性,學生專注于課堂的程度也會提高,進而對某一特定的數學觀點產生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實現教師和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步,從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由于學生有自主思考和修正的過程,數學教學中知識點零碎的特點帶來的理解困難和記憶困難的影響也會相應降低.
2.小組合作復習.中學數學教學內容上關聯性較低,導致很多學生出現“學后面、忘前面”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需要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后復習中的延展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對不同學習小組布置不同“任務”的方式引導各學習小組進行課后復習.例如,有A、B、C三個學習小組,分別布置向量、空間幾何、導數的題目,題目應當具備一定的難度,小組內每一個成員為了完成題目就會自覺討論,討論的過程也是他們復習的過程,然后在下一次教學中請每一個小組派代表上臺進行解題并講解.這又是一次復習的過程,并且不同小組講解不同題目,也能夠幫助其他小組復習與本小組任務不相關的數學知識點,進而降低數學教學內容關聯性低帶來的學習障礙影響.
參考文獻
丁繼忠.高中數學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