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萍
高中物理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從他教逐漸轉化為自學的過程,從以教為主的知識獲取向自學為主的方向發展.物理是高中教學的重點科目.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思維邏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新課程背景下,探討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創造探究環境,激發探究熱情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有利的探究環境,激發學生內在的探究熱情,不斷挖掘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學生的探究行為,進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是探究教學的核心,其問題設計的層次和有效性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探究水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設置問題,提高問題的層次性,不斷優化問題結構,進而發揮問題在探究教學中的作用,實現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講“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入時提出問題:粉筆頭從桌面邊緣水平飛出,觀察粉筆頭在空中做什么運動?這種運動具有什么特點?利用生活事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在分析問題得出平拋運動定義后,教師要出示教學工具,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離開桌面,小球所做的運動就是平拋運動,并且學生看見它做的是曲線運動.然后帶領學生分析平拋運動為什么是曲線運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強化課堂互動和交流.在分析得出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課堂階段總結:做平拋運動的物體,在水平分運動上不受力,做勻速直線運動;在豎直分運動上物體的初速度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等于g.這樣,創建良好的探究環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為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二、引進信息技術,培養探究意識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進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微課等新型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整合物理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直觀展現出物理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例如,在講“電荷庫侖定律”時,教師可以在教學引入環節中提出問題: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關?然后利用多媒體出示實驗,讓學生帶著問題理解“帶正電的物體和帶正電的小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引出影響兩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的距離因素和電量因素.在合作探究中,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微課視頻,視頻內容是實驗教程,自制簡易驗電器,學生可以根據教程自主實驗,并觀察摩擦過的物體是否帶電,讓學生摩擦身邊的物體,并用做好的驗電器判定它們在摩擦后是否都帶上了電.小組交流討論:接觸起電、摩擦起電、感應起電的實質是什么?總的電荷量滿足什么樣的規律?這樣,使學生認識電荷,了解電荷守恒定律與庫倫定律的內涵與定義,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拓展探究方式,培養探究能力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培養,倡導自主與合作的探究模式,豐富學生的成功喜悅感.一般來講,學生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兩方面,兩者共同發展,進而實現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大膽想象,勇于探索和發現,形成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講“電磁感應現象”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實驗方法研究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如圖,導線與電流計回路沒有接電源,導體向上、向下運動,導體向左或向右運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概括,得出結論:導線不動時無電流.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電路中就有電流產生.同時引導學生在物理實驗軟件上虛擬切割磁感線運動,驗證交流結果,在實踐中獲得新的知識和探究體驗.這樣,借助課堂上學生的互相交流,能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興趣,引發學生的探究行為,并在不斷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探究環境,激發探究熱情;引進信息技術,培養探究意識;拓展探究方式,培養探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中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米洋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D].遼寧師范大學,2016.
鄧淑彥.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