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華
小說是一種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的環境描寫,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層次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受到生活閱歷以及自身認知水平的限制,學生自讀往往達不到文本浸潤心靈、陶冶情操的目標。而以教師為主導的閱讀教學恰好為文本、生活與人的心靈之間架起一道橋梁。教師的主導地位何以體現?我?!叭噶健闭n堂模式一改傳統課堂小說閱讀教學教師“一言堂”的“分析式課堂”的舊貌,在老師的主導下用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進行探究性閱讀,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自主發展的目標。
一、傳統小說教學課堂的特點
1.碎片化教學
傳統課堂的小說教學地位要么為課本中的古詩文所替代而成為陪襯,被束之高閣,有表無理,要么按照教學目標由老師從人物到情節,再到思想內容逐個講解。學生被動地聽取老師所講的零碎內容,盡管也有老師提問、學生參與環節,但無法代替學生在閱讀小說過程中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和對文意的理解領會。缺少學習主體的親身感受,甚至喪失了文學作品的育人功能。
2.功利化教學
傳統的小說教學注重學生的表層功夫。老師側重對于小說知識的剖析和對各類題型的研究,總結出相應的答題規律,傳授給學生,以便學生根據識記的固定知識在考試中得到高分,完成所謂“高效”的教學目標。
3.模式化教學
傳統小說閱讀教學受到文本的難度和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的限制,課堂推動較為困難,盡管老師在備課中按照基本流程設置了不少問題,但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往往形成了老師自導自演的獨角戲,長此以往,直接變成了老師講,學生埋頭記筆記的“填鴨式”教學模式。
二、小說閱讀教學目的
小說文本課堂教學主要是通過指定短小篇目,選擇經典,引領示范,達到學生學會自主閱讀,能對小說中描寫的人物、環境、情節以及語言特色、寫作技法和思想主題進行適當合理的鑒賞,從而形成積淀,進而閱讀更具文學性和思想性的長篇小說,領悟小說作者的表達意圖的目的。更為重要的是小說閱讀和其他好的文學文本一樣都能夠啟迪智慧,發人深省,提升個人的思想境界,甚至體現個人的文化擔當,為奠定民族文化的根基作出應有的貢獻。既然小說文本的作用不言而喻,那么小說教學課堂的基本流程、文本的選擇和老師的主導就成了實現閱讀目的的關鍵因素,因此,突出教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刻不容緩。
三、老師主導地位的實現途徑
(一)精心設計、強調整體
1.設計預習
預習是學生讀懂文本,生成個人獨特理解的前提,是課程教學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小說文本的理解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和解惑,同時老師也在這個角色中實現了自我價值——指導閱讀。那么,怎樣安排預習呢?好的預習設計完全可以為進一步閱讀理解做好準備,提高閱讀效果?!叭噶健苯虒W模式本身就具備“自主預習”這一內容,學生按照老師設計的問題提示即可完成初讀,找出相關的人物、事件、過程、結局,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行文風格,文學思想。比如教學《祝?!罚ɑ浗贪妫?,就可以先行安排字詞的梳理,然后介紹相關鏈接,包括小說的定義、小說的分類、小說的特點、小說閱讀方法介紹等。再設置預習自測題:找出文中三處祥林嫂肖像描寫,填寫表格。完成對主人公祥林嫂的初步感受。這個預習是為探究案所做的鋪墊,都在老師的主導教學環節之中,也是為了老師能更好地突出本課的重點。
2.設計學案
學案的設計要以預習為前提,它是體現教學流程,強調學生自主閱讀、老師“導演”課程的重要基地。老師對探究問題、訓練方案的設計,直接關乎到學生閱讀效果的好壞、關乎到老師要回到舊模式“一言堂”還是占據主導地位,“演”好這場戲。以《寶玉挨打》為例,探究案設計兩例:探究一:寶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閱讀第一部分,自己從課文中找) 探究四、賈政有幾次哭?為什么他會哭?通過兩個需要討論的問題的設計,可以將學生多文本的重點引到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從而實現對小說文本主題的理解。杜威說:“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唯一直接途徑,就是把學生置于必須思考、促進思考和考驗思考的情境之中?!崩蠋熅褪钦麄€思考過程的主導者,設計這個過程以及導演這個過程都能很好實現老師的主導地位。
(二)鋪設平臺,鼓勵合作
“三案六步”的精髓就在于學生的參與、自主閱讀、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通過直觀地體驗從而強烈地感悟,直至心靈得以升華,境界得以提升。合作探究要求每一位學生參與思考,交談體會,直到學有所悟、學有所獲。老師側重傾聽、觀察學生在討論中生成的疑惑,及時給予提醒和引導。盧梭說過:“問題不在于告訴他一個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樣去發現真理。他反復強調,需要記著的是,我們想取得的不是知識,而是判斷能力。”學生的展示和點評亦是如此。老師靜靜觀察學生的展示成果、來自學生自身的質疑、以及臺上“老師”的解疑,還有其他“老師”的點評、賦分。老師提供討論、展示、點評的平臺,更多地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使老師的角色轉換成指導者、評價者。
(三)重視生成、肯定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我們不左右、不干涉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鼓勵他們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小說閱讀教學過程不是固化的,因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無法預估,因此老師在指導小說閱讀過程中要肯定和鼓勵生成,進而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閱讀教學的設計最重要的是設計思路,通過教師有意識設置的一些教學環節,激發起學生提問的沖動,解決問題的沖動,從而披情入文閱讀的沖動。所以教師不是有意打壓多種解讀、獨特解讀和另類解讀,而是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巧設一些閱讀懸念,激發起學生的閱讀意識,鼓勵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充分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我認為,教師的作用無非就是于無向處指向,于無法處教法,于無疑處生疑,于無力處給力。小說閱讀教學關乎到小說文本在中學課本中的地位、關乎到學生對小說文本閱讀理解能力,因此運用“三案六步”教學模式可以真正體現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將老師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為提升小說閱讀效率提供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