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嶺
一、活動區(qū)開放性的設置和有效材料的投放是實現(xiàn)幼兒主動學習的前提條件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區(qū)角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xiàn)。有效的材料投放可以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使幼兒各方面能力在不同程度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一)豐富生動活動材料的提供,利于拓展幼兒自主選擇的空間
各種活動材料的提供,有利于引發(fā)支持幼兒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如我利用樓道的空間為幼兒提供了小雞篩雞蛋、捕魚高手等自制玩教具、在操作區(qū)為幼兒提供了自制香皂、自制墩布的材料。豐富的活動材料,給了孩子們充分選擇的余地,因此在活動中,孩子們玩得很盡興,有效的提高了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
(二)有效材料的投放,能滿足幼兒主動學習的欲望
1.材料投放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并照顧到個體差異
材料的投放要兼顧每一個幼兒的發(fā)展狀況,為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小班幼兒社會性膚淺,投放材料時以日常生活教育以及生活禮儀為主,中班孩子有一定的社會性,投放一些模擬社會實踐的有關材料,大班孩子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較復雜的社會性,應投放各種形狀的積木、各種拼圖和棋類等,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通過在“玩中學,學中玩”開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活動區(qū)材料的投放應具有探究性和引導性
材料的探究性和引導性是密不可分的,探究性能保證幼兒與材料之間充分的相互作用,而引導性能保證幼兒在探究中獲得符合教育目標的發(fā)展。教師必須處理好兩者關系,以賦予材料探究性為基本前提同時通過考慮教育目標以及兒童的個別差異等來體現(xiàn)引導性,使探究性和引導性有機結合,促使幼兒獲得主動的有價值的發(fā)展。
3.投放材料要有計劃性和層次性
同一班級中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因此,在為孩子準備區(qū)角活動材料時應有難易差異。這樣考慮既可以滿足幼兒的意愿、也可以視幼兒的實際能力鼓勵幼兒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操作。使每個幼兒的需要都得到滿足、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要多投低結構的材料,注意與高低結構材料相結合
低結構的材料,能夠引發(fā)幼兒無窮無盡的思考。這些材料簡單、多變、可替代,對幼兒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他們會不停地擺弄,主動地探究學習。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中,要注意高低材料相結合。既有買來的現(xiàn)成材料,還應有自制的活動材料;既有成品,還應放置半成品。
二、追隨幼兒的興趣與需求,發(fā)掘其行為背后的發(fā)展價值是實現(xiàn)幼兒主動學習的關鍵
(一)將幼兒的興趣與需求轉為教育資源,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因而它是區(qū)域活動中主題內容的重要來源。如小班時,一次吃栗子活動,孩子們對干果產生了濃濃的喜愛之情。我們便依據孩子們的興趣,展開了 “干果樂園”的主題活動于是,在這個活動中,順應幼兒的好奇心,尊重他們的興趣和需求,所得到的教育效果是在其它教學活動中難以達到的。
(二)借助“學習故事”的記錄和分享助推幼兒游戲內容不斷延伸
在幼兒游戲時,老師通過細致的觀察及時記錄了幼兒當時的行為表現(xiàn),并將幼兒的創(chuàng)意玩法、想法、方法及下一步的可能性,通過“學習故事”與大家分享,從而鼓勵幼兒更有自信的主動深入游戲。通過學習故事地記錄不斷調整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以便更好地支持他們下一步的主動學習。“學習故事”的記錄和分享很好的助推了幼兒游戲意圖的不斷延伸。
三、教師適時介入與有效支持是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手段
如何恰到好處地給予幼兒支持與引導,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呢?
(一)介入幼兒活動前先觀察,后指導
觀察是教師介入與指導幼兒活動的前提。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能對游戲做出正確的判斷,有的放矢地引導、幫助幼兒充分獲得發(fā)展。教師只有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游戲內容,并在幼兒游戲的興趣與需要基礎上來幫助他們,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兒游戲的現(xiàn)象發(fā)生。
(二)把握好時機,適時介入進行有效支持
如果教師發(fā)現(xiàn)了幼兒游戲的問題,需要介入游戲,需找準介入幼兒活動的最佳時機。我通常在以下情況下介入。
當孩子遇到困難玩不下去的時候;
當孩子出現(xiàn)糾紛與行為問題時;
當孩子在操作中發(fā)生困難時;
當孩子們游戲無法深入時 。
四、積極的評價與反思是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活動區(qū)活動的目標在于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能力。我們應該將活動區(qū)講評活動整合為幼兒活動區(qū)活動自主探究學習過程的一部分。
(一)用教師和幼兒間的積極評價,支持幼兒的主動學習行為
教師在活動區(qū)活動中,應不斷強化和鼓勵幼兒的自主性學習行為。如教師可以通過積極的話語來激勵幼兒,“你今天的想法真不錯” “今天你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等,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講評的內容要兼顧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給幼兒主動發(fā)展的空間
在講評時,講評的內容要兼顧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要多采用積極性評價和縱向評價來評價幼兒,用一顆理解之心,寬容之心、喜悅之心、去發(fā)現(xiàn)、去接納、去欣賞、去引導,從而使他們獲得滿足,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也給幼兒留下一個求新、求異、豐富而廣闊的天地,促使他們主動學習。每次的講評活動都應有側重點,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如集體評價、小組評價、討論分享、實物的操作演示、情景表演、視頻回放等。此外老師還要善于在活動后反思,要把反思記錄清楚,方便對比再反思,使區(qū)角活動增效。
總之,在活動區(qū)活動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活動區(qū)觀念,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把權力下放給幼兒,耐心等待和支持幼兒的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時刻追隨和陪伴幼兒不斷地深入游戲,使活動的全過程真正成為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學習品質真正提升的過程,使活動區(qū)成為孩子們真正的游戲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