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娟
過去的20年里,我任教過初中、高中英語,到現在回到小學任教,以為小學的英語很簡單,甚至拿起書好像以前教高中一樣,一節課可以講4頁課文,現在才發覺小學英語教學更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我們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組織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用藝術的魅力熏陶學生、用活動的形式激勵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在這兩年里,我調整心態和教法,在教學中我進行了如下一些嘗試。
一、豐富熱身預習
有一個好的開端可以給學生帶來親切的感覺,可以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并能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感、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樂學、愛學,因此要巧設開頭,先聲奪人,用最短的時間,把學生帶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在本課熱身環節,我從歌曲“little dog”引入,隨著優美的音樂,伴著歡快的節奏,同學們唱起來,動起來,情緒被調動,也被激發。我經常采用:1.歌曲式導入,2.提問式導入,3.簡筆畫式導入,4.圖片、課件電教手段導入,5.懸念式導入,6.復習式導入,7.游戲式導入,8.創設情境式導入等。
二、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以前教高中的時候,方法比較單一,但現在要改變教學方法,因為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在教學中遵循“堅持以活動促發展,堅持以活動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與運用英語的能力。”的理念。為貫徹這一理念,我 在教學中嘗試了下列一些方法,如“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等。
(1)表演法
教學中充分發揮體態語言的示范作用 ,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教單詞或句子時,我們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夸張的動作或用夸張的朗讀語調,孩子們特別喜歡。“big”兩手張開畫個大圈,“small”用兩手指做個特別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個瘦的動作,“fat”自己就擺出姿勢,學生就明白老師就是“fat”。學完單詞后,老師做出動作,學生就會說出這個單詞。這說明參與學習的感官越多,學生學習效果越好,符合小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加深對所學語言的認識,增強語言的運用能力。
(2)競賽法
在教學新單詞后,我經常會運用競賽的方式進行鞏固,如男女生之間的比賽。讓學生按順序拼讀出新學單詞或者用“火眼金睛”的方法找字母, 看男生錯的多,還是女生錯的多。哪組獲勝就在黑板上畫一張笑臉,反之畫一張哭臉。也可以進行各小組間的比賽,如:在本課中用課件展示身體器官的時候,學生說出相應的詞組,就是用比賽的形式進行的,4個小組間進行比賽。并把比賽一直貫穿整個課堂,看哪組是最后的勝利者。這樣,同學們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同時也增 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還對新知識進行了鞏固與強化,一舉三得。
(3)游戲法
在課堂教學中,游戲是保持學生興趣的另一大法寶。如在本課熱身與復習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Touch your body 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指令,快速做出反應。這樣既加強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復習了以前的知識。在教學單詞時,做了另一個小游戲。看教師的口型,學生猜單詞,通過觀察教師的口型,可以起到糾正發音的作用。例如學習重點句型Whats he/she like?進行鞏固時,我運用了這樣的一個游戲,猜朋友“Who is my friend?”讓學生用英語說出自己朋友的特征,下邊的同學根據他提供的信息來猜出他的朋友。這樣既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了操練,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的熱情。
(4)創設情境表演法
一直以為在小學教學,覺得教學生學習幾句日常的問候語很簡單,但 新課改的實效就是進一步強調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盡量真實的語言情境,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于生活體驗之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課堂中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觀。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以前的教學就是憑我們一塊小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完成教學任務,自從學校有了校園網以后,多媒體教學便成了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手段。因為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具有信息儲藏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映靈敏、視聽效果好等效果、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刺激作用,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呈現詞組時和在重點句型操練時,我都是出示的幻燈片,像能夠轉動的雙眼,伸屈的手臂等都是在互聯網上找到的素材,直觀、形象、一目了然。網絡中有我們需要的許多素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四、拓寬了用英語的渠道,學以致用
創造課外英語環境,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我們每期參加英語“口語易”“一拼到底”等活動的學生,無論是早晨師生見面,還是在走廊里見到教師或客人,師生間都會用英語進行問候和打招呼。久而久之,養成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習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興趣、知識和能力是現代小學生最需要的,也是我們英語教師所追求的。我們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多參與一些積極有效的、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們快快樂樂地獲取知識,輕輕松松提高他們的英語素質。
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要充分體現新理念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樂于學英語,善于學英語,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小主人;而且還要使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符合新課標理念下新的教學目標與要求,要能真正代表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多元化評價中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悅,以完善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