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霞
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實施,特別倡導教師要注意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根據新課程生活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特點以及小學學生的身心特點,恰當地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求知欲望,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實踐證明,情境材料是否貼切、情境創設是否恰當,不僅關系到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和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思維的啟迪、能力的培養,乃至觀念的轉變和情感的升華。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各種有效的情境,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不僅僅是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可以很好地學習知識以及相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最大化地感受到所學內容中深層次的意義,讓數學知識變得引人入勝,使學生獲得真正的發展。
一般來說,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教師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應用過程的一種教學手段。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選取學生熟悉的事物創設情境,這樣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數學學習之中。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喜歡接觸好玩、新鮮的事物,所以學習材料的選取與學習活動的設計要源于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是十分有趣的,這樣他們才會樂于親近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書本中所反映的問題,通過情境的方式改編成有趣的故事,將學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樂于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例如,教學“8、9的認識”一課時,我創編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數字王國里,數字娃娃0覺得自己太胖了,它想減肥,于是在腰間系了一根腰帶,結果它變成了幾?(8)數字娃娃6看見了哈哈大笑,說:‘你怎么變成8了呀?要減肥得多做運動,我來做個倒立給你看。(師將數字6倒過來)小朋友們,你們看看數字6變成了幾?(9)今天我們就和8、9交朋友。”……有趣的故事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創設游戲情境,使學生在玩中學習
相關學者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都喜歡進行一些有趣的、富有吸引力的游戲,課堂教學中創設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游戲情境,既能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積極地調動已有的經驗以及知識去感受和理解新知識,又能深化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學習變得事半功倍。
三、創設實踐情境,讓學生在做中深化所學知識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生活情境,讓數學與生活有機結合,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例如,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我根據生活中的購物情景,創設“小小超市”,即先在教室里設置一個簡易的文具專柜并標上各個物品的價格,如一個書包50元、一個文具盒10元7角、一塊橡皮5角、一支鉛筆5角、一個卷筆刀20元3角等,然后讓學生輪流扮演收銀員和顧客,用已換好的零錢買自己最想買的一件商品。此時,學生的學習欲望大增,興趣高漲。在學生對錢數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后,我問:“老師給你50元錢,最多可以買哪幾樣商品?”問題提出后,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從而順利地完成新知的教學。通過創設實踐情境,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際作用以及“做”數學的歡樂,而且使學生在“做”中深化所學的知識,切身感受到了人民幣在商品交易中的作用。
陶行知說過:“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奧地利教育家貝爾納也曾強調:“沒有情感的教育不會成為成功的教育;沒有情感的課堂不是成功的課堂。”因此,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關系,自由、寬松、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是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并促其主動學習的基礎,也是實現主體性參與教學的前提。在教育教學中,努力創造自由、寬松、民主、平等、和諧、樂學、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釋放,使學生的充分自由得到發展,學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愉快的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揚教學民主,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發言”,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提供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導、鼓勵和督促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對學困生和潛能生更要關注,多與他們溝通,不挖苦、不歧視,用真情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減少他們因學業成績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壓力,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促其建立自信。奧地利教育家貝爾納也曾強調:“沒有情感的教育不會成為成功的教育;沒有情感的課堂不是成功的課堂。”因此,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關系,自由、寬松、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是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并促其主動學習的基礎,也是實現主體性參與教學的前提。在教育教學中,努力創造自由、寬松、民主、平等、和諧、樂學、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釋放,使學生的充分自由得到發展,學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愉快的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揚教學民主,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發言”,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提供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導、鼓勵和督促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對學困生和潛能生更要關注,多與他們溝通,不挖苦、不歧視,用真情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減少他們因學業成績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壓力,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促其建立自信,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自覺地培養他們的興趣,小情景成就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