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眾所周知,“有效教學”是課改研究的重點課題。所謂“有效”,從學生發展的眼光看,主要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從一節課的評價看,主要指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達程度高;從具體的閱讀教學看,主要指學生的學習興趣濃,能理解內容,感悟語言文字,體驗情感,領會表達方法等。如何改變農村小學低效的閱讀教學現狀呢?通過實踐探索,我認為“適時創境、適用方式、適度訓練”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一、適時創境
教學實踐表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或生動具體的場景,能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體會情感,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發展,提高閱讀效率。
1.激趣導學時創境
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驅力,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催化劑。“新課標”也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如教學四年級《霧凇》一課,由于農村學生大都未見過“霧凇”奇觀,十分生疏,教學伊始,教師有意識地播放課件,展示千姿百態、奇特美麗的霧凇景象,頓時,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紛紛提出了探究的問題,為領悟霧凇的形成過程,體會作者對大自然喜愛之情起到較好的鋪墊作用。
2.領悟“重點”時創境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突出教學的重點,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重要一環。如教學三年級《掌聲》一課,體會殘疾兒童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是教學的重點。課中,我有意識地展示英子的圖像,指導學生扮演英子角色,深情地對比誦讀描寫英子由“可憐、害怕”變為“自信、活潑”的語段,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想像當時英子的內心活動,學生深深體會到了同學們掌聲的魅力,達到了最佳的學習效果。
3.解決疑難時創境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學時,緊緊抓住學生閱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情境創設,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難點,優化課堂教學。如學習《霧凇》一課時,學生對理解“為什么松花江上會形成奇特的霧凇?”疑惑重重,尤其是霧氣是怎樣發生變化的?農村孩子確實感到抽象,難以體會,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品讀第二段課文,找出表示變化的“彌漫——籠罩——淹沒”重點詞,并展示三幅動態的霧氣變化情景圖,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去觀察、比較,學生清晰地明白了霧凇的形成與霧氣形成緊密相關的緣故。
二、適用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如何克服低效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弊端呢?
1.有效的自主探究
古人曰“授之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可見,教師有機引導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式,是促進有效自主探究的關鍵。如,教師普遍采用的“問題導學”式:依據“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有效的閱讀實踐。學生通過持之以恒的訓練,大部分學生養成了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了閱讀效益。
2.有效的合作學習
。實踐表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合作能力,交流情感的重要途徑。其主要把握以下三點:
(1)合理搭配學習成員
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搭配在尊重學生自愿的基礎上,應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成績上中下)或同質(成績接近的)學習小組,通常以4至6人為宜。小組內輪流設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組成一個人人有職責,個個愿合作的學習小組,為有效開展合作學習奠定基礎。
(2)培養合作學習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人人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為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的習慣和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的習慣,可采用談話、故事、示范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3)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活動
語文教學中,有效合作學習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表達,學會合作與分享,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教師要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實踐活動。其有效的方式有:
①提供“合作學習卡”進行學習。
②引導自帶合作學習的材料。
三、適度訓練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個體生命不斷建構和重構自身經驗的過程,也是自覺成長的過程,語文閱讀訓練正是這種過程里的重要的一個方面。那么,怎樣讓學生適度有效地訓練呢?
1.有效地練讀
讀,乃閱讀教學之根本。所謂“有效的讀”,主要指學生閱讀文章時,能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激情,真正理解語言文字。“情感朗讀”這是最棘手的問題,有的學生泛泛而讀,甚至唱讀。最佳的辦法是指導學生趣味性朗讀:(1)示范品讀引情;(2)對比品讀悟情;(3)角色品讀體情;(4)教師引讀激情……。如教學《大瀑布的葬禮》時,抓住描寫昔日與今日大瀑布變遷的重點語段,指導學生進行對比式品讀,學生很快地領會了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有效地練說
“說”是閱讀教學中學生積累、運用語言,溝通情感、交流閱讀成果的重要一環。如何達到有效呢?一是抓住教材特點練說。如教學四年級《春聯》一課時,舉行了“巧對春聯”的趣味性練說,學生興趣盎然,既鞏固了新學的春聯知識,又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二是捕捉重點詞句練說。如教學《可愛的草塘》一文時,我相機引導學生圍繞“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俗語,結合情景圖,進行故事演講,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3.有效地練寫
讀寫結合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語文教師必須依據“學段目標”及教材特點,為學生精心設計讀寫的實踐題,這些實踐題要突出針對性、實用性和拓展性。如教學四年級《說勤奮》一課后,設計了“根據名言‘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意思,用學到的舉例說明方法寫一段話”的練習:學了《霧凇》一課后,設計了“選擇本文詞語造句和描寫一處霧景或雪景”的練習等等,這不僅鞏固了所學的文本知識,還促進了學生積累與運用語言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