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芳
游戲是幼兒永恒的主題,在游戲中,幼兒的身心得以自由、充分、和諧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多種活動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園的游戲活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它有利于個體充分發展,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能力自主、自發、自選沒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帶給自身快樂的,能滿足自己需要的活動。
一、農村幼兒園開展游戲活動存在的問題
1.教師重上課輕游戲
在農村,有相當數量的家長不顧兒童的興趣、愿望和能力,讓兒童從小就學習各種知識、技能,兒童每天應有的游戲時間不知不覺被侵占了,游戲的權利被侵犯、剝奪了。
2.游戲材料少,缺乏教玩具
由于各種原因,教育經費不足,教玩具投入不夠,教師又缺乏教育要返璞歸真的理念,沒能意識到玩具、材料就在身邊,沒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農村豐富的教育資源,游戲活動的材料不齊,數量不足,有的材料一放就是一兩個月,缺少經常性的變化是不能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游戲活動的,活動材料單一,不豐富,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引發不起孩子去想、去玩的欲望,從而阻礙了游戲活動的深入開展。
3.幼兒缺乏生活經驗,游戲得不到進一步深入、延伸
大多數幼兒生活局限于家庭、幼兒園,接觸最多的是父母、教師、同伴,對外界雖也有接觸,但受制于自身的思維、觀察水平,他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不同角色的人有何真正的區別,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許別人侵犯自己的玩具和場地,遇到問題也不會靈活的解決。有的幼兒只是反復地擺弄玩具,與同伴之間缺少交往,有的雖然能一起玩,但是玩著玩著卻不知道該怎么玩下去,有的只是毫無目的地隨便玩,簡單模仿,游戲失去了真正的意義。
二、農村幼兒園開展游戲活動的對策
1.轉變教師、家長的觀念,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當今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地學習和深入地實踐以及及時地反思,才能更新教育觀念,同時不能一味地順應家長的要求,而應以《綱要》為準則,以《領域安排》為主來組織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轉變家長的觀念,加強宣傳力度,可以通過開家長會、讓家長觀摩幼兒園一日活動、參與幼兒游戲等方法應加強宣傳力度,讓家長親身體會到游戲對于幼兒來說確實是學習,并且是幼兒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是一件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并不僅僅是玩。只有讓家長親身感受,他們才會理解、支持農村幼兒園的工作,才能使我們的農村幼教工作由被動變主動。 這樣,幼兒園才能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讓幼兒體會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樂趣,幼兒的游戲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和發展,重上課輕游戲的現狀才能改變過來,才能使我們的農村幼教工作由被動變主動。
2.挖掘、合理利用材料以增加教玩具
農村的自然、地理、生態環境決定了游戲活動材料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又經濟實惠。大自然里的這些豐富的寶藏,成效低,效率高,老師們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物、自然廢棄物收集起來作為游戲的材料,那將會使游戲活動有無窮的空間。研究表明:幼兒有發現材料價值的智慧和能力,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無窮的。幼兒對材料價值的重新發現不僅是幼兒主體性地位的良好體現,而且能夠使活動開展得更加生動、活潑。幼兒在玩中發現玩具和材料的價值,不僅能夠增加幼兒的自信,更能使其玩出更多的花樣,玩出更多的經驗,玩出更多的收獲,玩出更多的快樂。教師根據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出來的學習需要和興趣,順著幼兒的思維又可生成幼兒感興趣的活動。還拿農村的秋天來說,農村的秋天是美麗的,可讓孩子們利用大自然為自己提供的豐富材料來編織自己童年的夢:用紅薯葉莖編項鏈、編手鐲、編耳環,女孩們把牽牛花掛在耳朵上,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教師可適時引導他們唱歌、跳舞、表演 模特、做手工、粘植物貼畫、用玉米桿扎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動物、毛毛草被編成了小兔、小狗……這又為他們“參觀動物園”的游戲提供了很好的玩具動物。這樣,幼兒的社會性在自然材料支撐的游戲中會發揮得淋漓盡致。
3.當游戲無法深入時,可選擇游戲活動
可利用家長豐富的知識經驗,指導幼兒活動。如有些幼兒的家里是開茶店的,有的是開茶葉加工廠的。在玩角色游戲“茶廠”時,我們就請這些家長教給大家泡茶的方法,茶葉加工的各道工序及名稱,讓教師、幼兒及其他家長受益匪淺。當老師看到娃娃家的孩子無所事事,很無聊的樣子,老師馬上以“客人”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原來孩子們覺得美圖都是做父母,抱娃娃,收拾房間,太無聊了,于是老師馬上說:今天祖厝有一場非常精彩的歌舞表演,孩子們就忙著抱著娃娃去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商店里買食品,參觀茶葉加工廠等等,游戲的內容又豐富了起來,老師適當的指導,不僅深入了游戲的開展,還讓他們走出家門,加強了與其他游戲區域的聯系。
三、游戲的教育價值挖掘不夠,影響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的深入開展
在鄉鎮幼兒園中,幼兒的游戲長被家長稱作“玩”,而且把玩看作是一種不良的學習傾向,以至于受到這樣的指責:“不知道學習,就知道玩。”其實就拿民間傳統游戲來說,它來源于民間,流傳于民間,對玩具缺乏的農村幼兒園來說,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游戲資源。民間游戲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游戲生活,更重要的是幼兒在游戲中互相交往,能夠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夠促進幼兒身心愉悅地健康成長。像“老鷹抓小雞”“丟手絹”游戲能促進幼兒思維敏捷、反應機智、靈活;“吹羽毛”發展幼兒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協調;“跳格子”能促進幼兒的腿部肌肉的發展、跳躍能力及結合數能力的發展等。在游戲中幼兒充滿興趣地反復操作練習掌握新的要領技能,在游戲中獲得成功變成新的動力推動幼兒進行新的探索,從而使幼兒的智力得到開發和利用,在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之后,不僅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自信心也隨之增強了。
保護和支持幼兒游戲的權利,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和擁有健康的童年,是幼兒園老師和家長的共同責任。讓我們的孩子能盡情地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求發展,讓孩子們身心和諧發展是我們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