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芳
一、前言
在自閉癥幼兒有關的評估工具中,目前使用的是由美國Schopler 和Reichler (1979)編制的心理教育量表(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簡稱PEP量表),它是基于兒童的發展理論,對自閉癥及相關發育障礙兒童進行個別化評估,它能提供有關幼兒當前發育水平的信息,指出幼兒偏離正常發展的特征與程度,可為臨床醫生、特教工作者及家長制定下一步的個別化教育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二、PEP量表在國外的由來、發展與修訂
PEP量表是美國針對自閉癥及相關溝通障礙兒童治療與教育(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ACCH)項目中研發的評估工具。
PEP量表的獨特優勢:使用的玩具材料和設置的游戲活動對自閉癥幼兒具有明顯的吸引力;實施過程較靈活;沒有時間壓力;呈現和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言語限度較低等。它可以有效地幫助自閉癥幼兒在一個相對結構化的一對一測試情境中有彈性地完成測試并充分反映出其在各領域的真實發展水平,從而達到傳統智力測驗所無法實現的測試效果;可以描述自閉癥幼兒在模仿、知覺、精細動作、粗大動作、手眼協調、認知表現及口語認知等七大功能領域的發展水平;它所提供的發展水平,尤其是其獨特的“中間反應”項目可以作為參照,幫助康復教育人員針對自閉癥幼兒發展制定個別化教育方案。
1975年,PEP進行了修訂,即PEP-R,特別增加了適合2歲半兒童的測試項目,更具操作性。2005年,美國推出了PEP-3版本,該版本適合于生理年齡在2-7歲半或發展年齡小于7歲半的12歲以下的自閉癥兒童。
三、PEP量表在中國的引進與修訂
1995年遼寧師范大學孫敦科教授完成PEP量表的翻譯工作;1996年孫敦科等人發表了《PEP量表跨文化修訂的預測報告》;1997年由楊曉玲教授為首的一批學者專家歷時3年完成了初步修訂及試用;2000年聯合課題組發表了《心理教育評定量表中文修訂版C-PEP》修訂報告和《C-PEP量表與個別化教育計劃》等相關研究成果。香港協康會在2009年編譯了PEP-3繁體中文版評估工具手冊;2013年4月,發布了全新版的《自閉癥兒童訓練指南》及全港首次建立的自閉癥兒童常模數據。
四、PEP-3在特幼中心自閉癥幼兒康復教育中的應用及思考
1.PEP-3量表應用的條件
特幼中心目前有90名自閉癥學生,小班30名,年齡在2歲半到4歲半;中班30名,年齡在4歲半到5歲半;大班30名,年齡在5歲半到6歲半,所有對象均在PEP量表的適用范圍。特幼中心實施PEP-3樣本量大,能夠滿足自閉癥兒童不同年齡段、不同障礙程度、不同性別、不同情境的施測需求。2014年-2015年,中心對所有施測人員(即教師)多次派往廣州、香港進行了專題培訓,滿足有效施測條件。
2.PEP-3量表應用的實施
該量表在特幼中心2個實驗班實施的過程是:對學生觀察一周后進行首次評估施測,依據評估結果,對比找出生理年齡與心理發展年齡的差異,找出學生的優弱項;評估老師初步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IEP);召開IEP會議,會議人員由班級老師、治療師、科任老師、家長組成,共同制定可行的康復教學方案;IEP會議每月召開一次,及時對教學方案進行修訂,教學的形式涉及集體課、個輔課、個人工作、家居訓練等。第二學期開學后,再次使用PEP-3對學生進行評估施測,對比學生前后兩次的差異和進步,找出優弱項,制定新一輪的IEP計劃,召開IEP會議,擬寫教學方案,實施TEP目標,如此反復。
3.PEP-3量表應用的信效度
在評估PEP-3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面,我們主要是通過學生個案的對比來獲得。例如,實驗班學生黃寶2015年9月首次用PEP3評估時生理年齡是46個月,2016年3月第二次用PEP3評估時生理年齡是52個月,在單項“語言表達”的評估結果如下:首次評估6分,發展年齡為15個月,發展程度嚴重;第二次評估13分,發展年齡為21個月,發展程度為中度。兩次評估結果顯示該生在項目“語言表達”方面能力有進步。如果將實驗班30個學生在項目“語言表達”評估結果進行對比,明顯可見PEP-3應用實施的有效性。
4.PEP-3量表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是存在文化差異。這種差異會令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不知所從。二是存在地域差異。繁體中文版PEP-3與內地教師的一些習慣差異較大,會使得教師在使用時花費更長時間。三是存在語言差異。粵語版的PEP-3整個版本都是繁體字,有些用的粵語方言,對內地教師來說,會增加難度。四是存在教師個人理解差異。教師加入個人主觀判斷因素,容易導致對評估點的把握缺乏準確度。五是部分IEP目標實施難度較大,如家居訓練,家長配合度不高,就難以實施。
5.PEP-3量表嘗試改進的思考和探索
解決好這些問題,就必須使PEP-3量表適應內地水土,要不斷嘗試,不斷改進。一是逐步將其本土化。要立足以PEP為藍本,立足國內文化背景、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修訂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建立自己的常模,使之適應中國國內自閉癥兒童評估的需要。二是要培養評估人才。要使評估施測人員能正確操作使用PEP-3量表,使評估結果更能反映和體現自閉癥兒童的真實水平。三是要培養老師合作精神,讓與學生有關的老師都能圍繞評估結果采用相一致的教學目標,達成學生能力的提高。
五、結語
PEP量表的使用在特幼中心給自閉癥兒童的康復教育提供了可信的評估結果,是較為實用的評估工具。特幼中心將從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嘗試建立常模,使PEP評估工具更適合中國自閉癥兒童評估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