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英
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美育,應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兒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種形式,從不同的層面去進行滲透,努力把教學的過程變為審美的過程,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這樣就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筆者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和研究體會,就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談幾點認識。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教學是一門精深的藝術,課堂上教師語言的幽默風趣、生動形象,教具操作的嫻熟準確、運用自如,教學體態的動作優美、自然大方,板書設計的流暢整潔、清晰合理等等,都是教師審美能力的綜合體現。小學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強,如果教師具有良好的素質,就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書寫的規范,語言的流暢,詞匯的豐富,解答實際問題的靈活多變等等。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如下幾點。
(一)語言表達凸顯風趣美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以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數學語言的嚴謹邏輯、聲色并茂、風趣幽默,不僅可以創造愉悅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而且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如教學“直線概念”,教師一邊在黑板上畫線一邊可告訴學生:這條線沒有端點表示向兩端無限延長,它穿過教室,穿過云天,還在無休地延伸著。形象化的語言,會使學生對直線的特點有更深刻的理解。邏輯性的語言,可以引導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二)板書設計展示整體美
板書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直觀形式,多以綱要信號的形式反映出教學過程,還有利于陶冶學生追求美、欣賞美的情操。備課時,要精心設計板書,教學中要注意板書清晰正規,條理清楚,布局合理,重點內容要用彩色粉筆勾畫。
(三)教具演示體現動態美
教具演示是教師經常運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它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形象。熟練、協調的操作演示,特別是運用多媒體手段的操作演示,不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給他們以美的享受。
二、深入挖掘教材美學因素
教學過程中實施美育主要是憑借教材。因此,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美學因素就顯得特別重要。教學中的美不同于美術中的線條、造形、色彩的視覺直感美,也不同于音樂中的音響、節奏、旋律的聽覺直感美。數學的內在美更多的需要進行思考分析才能得以體驗。教材是美育的載體,教師只有深入發掘教材中的美學因素,才能提高學生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
(一)廣泛的應用美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廣泛地應用于實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著社會的文明進步與和諧發展。小學數學不僅是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而且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結合教材分析數學在生產、生活中大量應用的事例,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充分領悟到數學廣泛的應用美。例如在教學統計圖表時,把學校中人數、視力、身高、齲齒等情況分別繪制成各種形式的統計表或統計圖;把到工廠、商店調查的有關數據繪制成統計圖表,以此給學生提供一些感性材料。然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調查,獲得數據,繪制成統計圖表。在教學應用題時,盡量聯系實際編題、解題。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深刻領悟到了數學廣泛的應用美,同時也陶冶了美的情操。
(二)嚴密的邏輯美
數學具有嚴謹的邏輯性,它的概念用詞準確,其定義、法則、定理等表述簡練、嚴密,推理嚴謹、條理。數學中公式的推導、應用題的分析、方程的解答等,都運用了嚴密的推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有根據、有條有理地分析問題、解答問題。通過指導學生有條理、有順序地思考與操作得出結論,既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可使學生領悟到數學嚴謹的邏輯美。
(三)固有的守恒美
數學以數的不斷擴展、形的大小、位置變化等形式不斷地運動變化著。但“變”中也有相對的穩定性和“不變性”,這就是數學中的“守恒”。小學數學中蘊含著許多守恒問題,如整數、小數、分數中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守恒的;三角形不管變得多大多小,但面積公式是守恒的;分數通過約分、通分其形式有多種變化,但總要保持分數值守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運用數學守恒的特點,突出本質屬性引導學生進行變式練習,從而引導學生理解、鑒賞數學的守恒美。
三、積極開展各種數學活動
上好數學活動課的基本要求是:數學活動以學生為主,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形式力求靈活多樣。
(一)學生動手操作體驗美
在學具的制作和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滲透美育,即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制作或操作來充分體驗美。例如,讓學生用紙板剪大小、形狀不同的平面圖形,再拼貼自己喜愛的圖案,然后教師把學生拼貼的圖案貼在黑板上,并運用形象的語言加以評述:“看!這是一棵美麗的塔松,那是一只笨拙、滑稽的鴨子,那是一座別致的小橋……”。學生制作的過程,就是創造美的過程;教師的評述過程,則是引導學生鑒賞的過程。
(二)借助趣味數學開拓美
數學中存在著大量有趣的材料,它們有的形式美觀,有的引人深思,有的耐人尋味。這些材料,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又適合對學生進行美育。
(三)運用數學史料追溯美
我國數學文化歷史久遠且輝煌,活動課中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史料和數學家的故事,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總之,數學中存在著大量的美學因素,學生有著追求美的天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地、恰當地滲透美育,使學生欣賞數學美、感受數學美,陶冶美的情操,這對于他們進入高一級學校,乃至整個人生,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事實上,只要我們數學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鉆研新教材,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注意做好以上幾個方面的工作,并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就一定能夠達到數學教育教學雙豐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