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桂群
教師語言是一種以教育、教學目標的語言表達方式。狹義的教師語言是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是否有魅力和審美價值,直接影響到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語言使用準確、生動、富有啟發性,學生綜合素質最終將得到提升。因此,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
一、巧妙使用激趣性問語,提高課堂參與度
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最主要的途徑。提問可以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所要學習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巧妙設計提問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嘗試用數學術語表達觀點和看法,真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
二、合理使用即時評價語,拓展多角度思維
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課堂中,學生經過思考、討論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不必包辦代替。學生課堂中生成的問題,讓學生去解決?!斑@是有價值的問題嗎?誰能解決它?”“誰有更好意見?”“誰還有別的方法?”等應該是老師們常用的即時評價語。
三、合理使用語言藝術語,提高課堂有效性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課堂語言的有效性,應該講究教學語言的藝術和技巧,結合數學課堂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教師課堂語言藝術要自然顯路。
1.語言應體現一個“情”字
數學語言是師生雙方傳遞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載體,親切、感人的教學語言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最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從而產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教師不要對學生的錯誤過多地批評、指責、甚至諷刺、挖苦,這樣會使學生失掉學習數學的信心。學生回答問題時,適時用“你真棒”“你的腦子真靈啊”“你答得真好”“你并不比別人差”“你也許課前忘了復習,若課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夠回答出來的!”等富有感情的語言,做到了多鼓勵,少批評,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上有十足的信心。
2.語言應體現一個“藹”字
活躍,和諧,民主,平等,歡快的課堂氛圍是學生潛能,創造性,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生長發展的源泉。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信息溝通的過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發揚民主,尊重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使教學中充滿師生的激情與互動,涌動師生的情感投入,成為一種具有生命意義的活動。在課堂上,教師要保持和藹可親的表情和飽滿的激情,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當學生有了出色表現時,用“你真厲害”“我發現你比以前更加優秀了!”等語言表揚他們;耐心指導,親近他們,使學生消除對老師的懼怕感。這樣學生自然心情歡快,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發表不同意見。學生如在慈祥的母愛懷胞里樂意學,放松學,積極性高,教學效果也比較顯著。
3.語言應把握一個“準”字
語言準確規范是數學教師對概念、定義、法則、公式、定律、性質正確敘述的關鍵,不應該使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要消除疑問和誤解:首先,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有個透徹的了解。其次,必須用科學的數學術語來授課,不能用自己生硬的土話或方言來表達概念、定義、法則、公式、性質、定律等。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從而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數學思維方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4.語言應突出一個“趣”字
作為教師,教學語言的運用要幽默風趣,通俗易懂,可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詼諧、睿智,有助于學生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幽默風趣的話語既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學習情趣。課堂上善于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技巧,會使學生透過教師高超的教學語言,探知到教師思維的過程,學習到思考問題的良好方法,從中體驗到思維過程中的快樂,以示提高教學效果。
四、適當使用無聲的語言,提高課堂融洽性
教師的無聲語言是指教師的表情語言、手勢語言和體態語言等。課堂上,這些無聲語言都可以輔助有聲的語言來實施教學。不會使用無聲語言就不會成為一名好老師。比如,心靈的窗口——眼睛,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往往用它來維系,教師用和藹可親的目光捕捉學生的視線,讓自己的眼光灑遍整個教室,使每個學生都感覺到老師在注意自己;教師嚴肅和警告的目光,會讓違紀的學生變得安分。手勢使用得當,收放要自如,手隨其心,恰到好處,可以增強語言的穿透力,會讓學生容易接受,而且不影響課堂教學的連貫性、融洽性。
五、明確使用目標性話語,提高有效互動性
“情境”與學生的數學學習直接相關。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課程標準》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當前課改中教師所追求的。但組織課堂活動時,教師話語要使學生明白他們要做什么、怎么做。除了要做到指令清晰、準確以外,教師話語還應有效激發師生互動。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可以采用協商式的指令,先將復雜指令弱化為適合學生水平的簡單說明,再通過師生互動,積極創造意義協商的過程,實現有效教學。
案例1:教者設計“恐龍世界”學生熟悉的情景,但由于是一年級小朋友,對恐龍的名稱會說但還不會寫下來,這就給學生在統計時形成了障礙,出現了“我是用畫○、△、……記的,但記不得是哪一種恐龍?!薄拔矣洸幌聛怼钡默F象,這種情境的創設目標性話語不明確,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妨礙了課堂教學。
案例2:教師創設了有趣、可探索的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童話情境?!澳Ш欣锓诺亩际菍W生熟悉的三角形、正方形、圓,通過學生分一分、數一數,就能知道哪一個圖形最多了?!薄坝惺裁崔k法來統計每種圖形的個數呢?”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走進統計的情境中,去發現數學問題,并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從自己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去探索目標性的信息,這樣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總之,教師的教學語言是教師的整體專業素質的外在體現,是實施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數學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文化素養,有效優化自身課堂話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語言,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一個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