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
近幾年,我觀摩過卉原中學、杜郎口中學、昌樂二中、即墨二十八中等校的高效課堂,清楚地認識到:課改是必須的。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變教學行為及方法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必要前提。因此,自我校施行“能動學堂”課改以來,我積極投身于課改實踐,大膽探索實現有效課堂的途徑方法,積累了一些感悟與體會,現就“能動學堂”下的語文課教學反思幾點,與同行共勉。
一、“能動學堂”語文教學要把握好“三度”
(一)強調自主學習,但不能隨心所欲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能動學堂”的理念之一即“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講堂變為學堂”。這一理念正與課程改革要求相符。而我校自從實施“能動學堂”以來,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哄哄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回避講解,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
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因此,語文“能動學堂”課改必須關注以下幾點:
1.以“生”為主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提出的教育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這一理念最好的踐行就是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展教學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創造一種興趣盎然、生動活潑、自主自信的課堂教學氣氛,讓語文課堂能有一股新興的魅力牢牢吸引學生。只有學生“樂學,學生才能“好好學”,才能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以“學”為主
“教學”,是老師的“教”學生“學”。《語文課標》指出,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讓學生的終身發展,老師要把更多學習的時間和更多的實踐機會提供給學生。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留給學生質疑的時空。學生自己主動探究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其次,要讓學生多讀、多思、多講、多練。只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才能不斷提升語文能力。再者,要讓學生面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中自主學習。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我們要善于利用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積累,老師要不遺余力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并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學校和家長要給予全力支持。給學生創設廣闊的閱讀空間。
(二)提倡有效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我們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
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就是小組“合坐”學習。班級光有“合坐”學習的形式,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有效合作交流。譬如,我校實施“能動學堂”以來,在導學案“合作探究”這一環節中,學生在沒有充分閱讀、思考、內化的情況下進行“合坐”學習,學生所得是膚淺的、片面的、收效甚微的。還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默不作聲、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 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看很熱鬧,實質上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另外,家長追求優質教育,許多中上游學生外流。導致當地生源整體質量下滑。“能動學堂”的小組合作中需要有一定能力和較好基礎的組長引領,而殘酷的現實制約著有效的合作。
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三)強調“能動”,但不能遠離“本”
“能動學堂”的“能動”既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更需要教師課前的充分準備。
“能動學堂”的理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動學堂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把課堂充分交給學生,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而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在能動學堂的課改中更應先“動”起來。教師必須課前充分地制作好導學案,預設好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還要有及時調控課堂和隨機應變能力。
只有教師和學生同步“動”起來,能動學堂課改才會有長足的發展。
譬如,在教學任一篇文章時,教師的“動”包括如下內容:
1.課前準備(1)制作多媒體課件;(2)示范或配樂朗讀。
2.導學案的精心制作:(1)明確的“學習目標、重難點”(2)夯實基礎的“自主先學”(3)展示能力的“合作探究”(4)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拓展提高”。這些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必須在課前的“動”中完成。
3.課前批閱導學案中“自主先學”內容,及時了解學生基礎的掌握情況。
只有教師的課前大量的“能動”,“能動學堂”中教師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屋建瓴的點撥和引導學生。由此可見,“能動學堂”的“能動”包括教師“能動”和學生“能動”兩個內涵。
二、“能動學堂”不要生搬硬套教學模式
課改的大潮中涌現出不同形式的課改理念和模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學方法沒有新舊之分,每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和缺點,當一種教學方法被合適的人用于合適的地方并產生合適的效果時,它就有效,反之就無效。實施“能動學堂”以來,有的老師的教學方法被指為“不符合”課改要求,其實只是教學方法傳統一點而已。這些教師的課堂上,沒有那么多的形式。他們的課堂樸素、本真,學習目標清楚,教學重點、難點明確。氣氛并不冷清,反而“熱烈”。這說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這種教學方法雖單一、傳統,但學生學有所得,課堂效果顯明。
我們應該堅持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和風格,沒必要被某一模式同化。一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都應從實際出發。只要能讓學生“動”起來,適合自己的并能取得有效的課堂,就是最好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