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芮芮
繪本,不僅圖畫精美,構圖、色彩使孩子們在視覺上感到愉悅,而且每張圖畫都有豐富的內涵。讓孩子在零壓力的情況下,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融入繪本的故事情境,經過家長和教師的提問和引導,培養孩子邏輯思考、預測推理能力,以及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文字和畫面是靜止的、死的,但是當我們能夠喚醒孩子那種潛在想像力的時候,文字和畫面就活了。這樣,孩子在文字和圖畫中,不斷地去想像,去創造形象,孩子的想象力就會不斷得到積累,孩子的體驗豐富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會因此而提高。
那么,如何讓繪本“活”起來,讓繪本充滿趣味性,讓孩子們愛上閱讀呢?一次次的實踐證明,游戲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在教學活動中嘗試將游戲融入繪本之中,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繪本的主題,更進一步了解繪本內容,使繪本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讓孩子們愛上閱讀!
一、繪本教學的幾大誤區
(一)繪本教學就是單純的看圖講話
繪本是一門可以綜合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這五大領域的教學活動。但是很多時候,教師很容易把它當成一節單純的語言活動來組織。將繪本圖片一頁一頁進行展示,再閱讀文字進行講述,猶如在講故事一般。如果是這樣過于單一的看圖講故事活動,就浪費了繪本所承載的很多的教育價值。
(二)認為教學課件越復雜、越花哨、包含內容越多越好
在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們感覺上課像是在看動畫一般,注意力集中,教師們制作的課件也越來越復雜,有時候甚至把繪本中所有的圖片都放進課件進行展示。還加入了各種花樣的幻燈片切換方式。這樣做雖然能夠讓幼兒注意力都集中在屏幕上,但是也容易分散他們對繪本內容的把握。一部分注意力就轉移到了,花哨的幻燈片上,(那個圖片怎是跳著進來的,那個圖片出現的時候怎么還有聲音?哪里來的?)而不在圖片展現的內容上面。除此之外,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需要對繪本內容進行篩選,挑重點的畫面進行展示,這樣可以給孩子想象和驗證的機會,留有懸念保持好奇心,提高教學效率。如果全部進行展示,既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間,還達不到教學效果。
(三)局限繪本使用的年齡階段
有很多繪本并沒有明確的年齡階段的限制,小班使用可以初步理解其內容,中大班則可以發掘其中的更深層次的教育價值。比如,繪本《我爸爸》《我媽媽》小班使用可以引導他們初步了解自己爸爸媽媽的性格、行為、習慣等特點。中班可以讓孩子們進行爸爸媽媽職業的講述活動,加深對自己和同伴的爸爸媽媽的認識。大班則可以進行感恩母愛、父愛教育,說一說能夠為父母做的事情,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一本繪本就如同成年人讀的好書,每讀一次孩子們就會從中獲得不同的感受。
二、如何將游戲融入繪本教學活動
教師是繪本教學活動組織的主體,教師的智慧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熟悉繪本的主題內容,反復研究其中包含的游戲或者可以從中挖掘的游戲。這需要教師平時進行游戲的學習和積累。經過對繪本教學活動的思考和研究,我將常用的也是比較實用的游戲類型作簡單的介紹。
(一)口令游戲
實踐證明,孩子們喜歡挑戰新奇,挑戰自我。口令游戲一般都考驗孩子們的反應能力,孩子們喜歡當反應最快的那個,最厲害的那個。為了贏得比賽,他們不得不動腦筋思考,思考的過程中也是孩子們學習和鞏固的過程。
(二)猜想游戲
繪本中的圖畫給幼兒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為了讓幼兒向著繪本的主題進行想象與創造,在開展猜想游戲前,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豐富幼兒的經驗,進行相應的指導,通過關鍵性的提問,抓住重要畫面進行合理猜想。比如,在繪本《臭臭的比爾》中,封面就可以讓幼兒進行猜測。這是什么小動物?他身上看起來怎么樣?周圍飛的是什么?引出“臭臭的”這一特點,為后續講解繪本內容進行鋪墊。
(三)角色扮演游戲
角色扮演游戲是我們在繪本教學中最常用到方法,這個方法讓孩子們成為繪本中的角色,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因此很受他們的歡迎。讓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游戲,更自然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孩子們講述臺詞,邊說邊演的過程,也是回顧繪本內容的過程。在游戲中進行繪本的再次閱讀,加深對繪本的理解,達到了繪本與游戲的有效結合,真正實現繪本教學的游戲化,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四)藝術游戲
繪本的圖片大多簡單形象,直觀大方,激發著幼兒畫一畫、涂一涂、跟著做一做的欲望。有的繪本很適合幼兒在此基礎上進行繪畫創作。比如,在繪本《誰吃掉了地球》中,被毀掉的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充滿綠色和生機的地球又是怎樣的?孩子們心中想象的地球會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在這里請孩子們拿起畫筆進行繪畫游戲,畫一畫他們心中想象的地球。在繪本《點點點》中,開展手指印畫游戲,探索點點的奧秘。在繪本《制作草莓蛋糕》中,開展了泥工制作游戲。
(五)傳統游戲
由于趣味性很強,很多傳統游戲也被我們納入繪本教學中,在繪本《藏在哪里》,我們采用“捉迷藏”游戲幫助幼兒理解繪本內容,體驗“藏”的樂趣。在繪本《我選我自己中》,教師改編“丟手絹”的游戲,請幼兒通過賽跑的方式來參與國王的競選。在繪本《我是小袋袋》中,引導幼兒玩“摸瞎子”游戲,表演繪本中主角的游戲行為,在游戲中投入繪本的學習。
除了上述游戲,教師還可以根據繪本的核心價值創造相應的游戲。在繪本《送大烏龜回家》中,教師為了讓幼兒體驗團結互助的情感,為幼兒創造“比賽送烏龜回家”游戲,小組成員經過配合和共同努力,獲得最后的勝利,讓他們明白團結一心的重要意義。在繪本《蚯蚓的日記》中開展搶凳子游戲,凳子上貼上小鐵鍬,誰最終搶到了凳子,就能夠得到鐵鍬,幫助吧蚯蚓松土。
綜上所述,繪本教學活動不是簡單的看圖說話,它包含著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動手操作等融入繪本,加深和鞏固繪本內容。只要教師經過思考和研究,一定能夠使繪本開展的趣味十足,讓孩子們愛上游戲,在游戲中愛上繪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