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宏輝
所謂差生也就是后進生,一種表現為成績差,一種表現為思想落后及行為習慣差的學生。優生則相反。而介于優生和差生之間的則為中等生。由于中差生的種種表現欠佳而影響集體,作為人的正常心理反應,他們會不同程度受到師生的冷落、博帶甚至歧視。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差生更差。作為學校的普通班級班上有一半的學生是屬于中差生,所以如何做好中差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是我們普通班班主任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是關系到一個班級是否能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班風的重中之重。
在我們普通班來講不容忽視的是:優生少數,中差生確是學生群體中占絕大多數。現在的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存在脫節的問題,在有的小學由于沒有了升學的壓力,在學生的教育方面存在著放任自流的趨勢,有的老師不管學生或者是根本管不了學生,而他們升到初中以后;面臨的升學的壓力和知識的難度增加,部分同學害怕吃苦不愿受累,在學習上產生了放棄的念頭,造成了他們無心向學。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由中等生向差生轉變。
在一個人的一生來講初中階段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在這一時期一個人的基本的習慣養成基本形成。它是一個分水嶺,可以向好的方面發展,也可以向不好方面發展。這就對我們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責任重大,因為教育不僅僅是我們老師自身的問題,還關系到另外的一個人是否能夠成人。當然我們教育學生并不是每一個都能教育好,在工作之中一定要憑著自己的良心出發,盡量做到問心無愧,要對自己負責,可以說在初中階段如何對待中差生的問題,中差生的境遇和狀況如何,關系著我們老師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實質性的進行素質教育。
對于普通班級來說管好一個班級關鍵就在于怎樣教育和轉化中差生,大量的事實說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還是差生,更何況所謂的“優生”與“差生的評判標準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許多在校的優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謂的在校時的差生,倒表現出了創造性。這說明:唯有堅持“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實實的育人。
有人曾說: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那教育還有什么功能?又談什么基礎的素質教育呢?因而對占相當多數的中差生,我們更應該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
尋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遍認為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嚴格。為什么會這樣呢?客觀的原因是學生本身就有的個別差異所至。有些人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個缺點而遭到老師嚴厲責問而自我調節力差產生厭煩情緒;或由于老師的誤會蒙受過“不白之冤”產生心理失衡而自爆自棄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負擔或面對社會影響缺少應有的正確引導而形成不良習性等。
我認為,厚愛中差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中差生
任何同學都會同時的存在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對于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于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點,這需要我們老師從多方面多角度的看待中差生。不要對學生帶有成見對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的缺點而否定一個學生。
2.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
應當縱向的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3.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幫助他們找到優點、缺,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其次應有平常的心態: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他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作為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能力。
厚愛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動人:首先要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發現有“假”那么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做是在“演戲”,結果是真的也變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光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誠對他們,善意理解他們,高興的接受他們,一定會促進中差生的進步和發展,只要老師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待中差生,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有所改變,你會覺得當老師也不是一件難事,會有一種成就感,我想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些我們離一個優秀的教師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