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格圖
作為基礎教育學科的語文,肩負著提高全民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的任務。下面就本人淺談在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語文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是重點,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應做到優化教學目標的制定,優化課堂教學的設計,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等,通過課堂教學模式。
1.優化教學目標的制定
教師在上新課之前必須弄清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用書上提示的教學步驟,再分析學生達到這個目標的難點是什么。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反復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每課的重點難點,同時把教學目標及時交給學生,讓學生心里有數,從而達到了教學目標,學有目標,指導檢查也有目標,使之在課堂上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順利完成制定的教學目標。
2.優化課堂教學的設計
在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時,可采用“啟發式”“學導式”教學法。首先,教師要發揮自己 的指導作用,做到深入淺出,畫龍點睛,一語道破,起到指導作用,以達到“導”在關鍵上的目的。其次,再學習課前預習,劃出難點,帶著問題聽課時或學生自學中遇到困難,迫切需要教師解答時,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把握好關鍵時刻,恰到好處,這時學生的思想集中,認真聽講,可受到最好的效果。當然除備好課外,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分析哪些材料讓學生自學,哪些材料由教師精講,哪些材料用講練結合形式進行。同時要避免教師抱著走,包辦代替,唱獨角戲,而應把教學的重點從“教”轉移到“學”上,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對所學科本身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信心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在培養學生自己找規律,自己做總結,通過獨立思考,開發智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3.優化教學方法的結合
隨著教學觀念的更新,這就要求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課堂上教師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學生就往往采用相應的學習方法,他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能力的發展進行教學。可采用“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來作為確定學習狀態的特征變量從而為促進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服務。由于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根據知識技能,順序,結構和學生的初始能力的特點作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來使用,在此基礎上,按照知識技能的相對完整性,可將教學技能發展序列分成幾個教學環節。一般來說,除了第一節課以外,每一課教師所要進行教學內容外三個部分, 復習已教過的語言材料,教學新的語言項目如,詞匯,語音,語法和句型,進行各種形式的聽,說,讀,寫訓練活動。在每一個步驟當中,教師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筆頭練習,測試,聽寫,提問等復習方式等加強學習運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鞏固記憶。教師要在教學中自始至終觀察全班學生的反應,要隨時根據情況變換自己的角色,保證所教的內容大家都能接受,達到課堂的整體教學任務。
在五步教學法中教師的作用,不僅要隨著各個步驟的變換而改變,更重要的要根據學生接受程度和實際教學的需要來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在具體的教學當中,教師不可能按部就班,也不可能始終如一地進行每一個教學步驟。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礎上,靈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師生間形成一個情感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圍,才能順利進行教學,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師是教育的實踐者和實施者,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教育的關鍵。作為老師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要向教學科研,要質量,要效益,這是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的發展的必要趨勢。教師要創新性地利用好教材,把教育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文化,心理,技能,身體等各種素質,讓他們德,智,體,美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