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明劍
【摘 要】近幾年,我國物聯網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方式也在不斷改進,這對我國文博信息化發展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針對物聯網發展趨勢與文博信息化需求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物聯網 發展趨勢 文博 信息化需求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留下了大量優秀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現代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文化基礎。現今已是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的時代,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我國文博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有利于我國文博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物聯網技術分析
物聯網是在互聯網之后出現的一種新興技術,它預示著當代計算機和通信行業的發展趨勢,物聯網行業的發展是建立在某些新興領域技術革新的基礎上的。雖然各國在物聯網內涵的理解上各持己見,但是,對于物聯網系統的組成,世界各國所持意見基本是一致的,即將物聯網看作是由網絡層、感知層和應用層組成的一個綜合體。
網絡層是物聯網中最基礎的構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實現對數據信息的傳輸及控制,主要由核心網、接入網和延伸網組成。網絡層既能依靠互聯網或電信網來建立,同時也能依靠專用的網絡路徑來建立。除了上述三大主要構成部分以外,網絡層還涵蓋網絡信息中心和管理中心,這兩個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實現對信息運營能力和數據傳輸能力的提升。整個網絡層中所涉及到的技術包括網絡傳輸技術、認知無線電技術、IP承載技術、自組織通信技術、遠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等。總的來看,當前網絡層正朝著感知與應用相結合、多網融合的方向發展。物聯網感知層的主要功能是達到對物理世界的自動控制、信息采集處理以及智能感知識別。它主要利用通信單元來實現網絡層、應用層與物理實體的連接。感知層中所使用到的最為關鍵的技術是傳感器網絡技術、RFID技術和傳感器技術。其中,傳感器網絡是一種包含大量傳感器節點的、利用無線通信方式來構成的一種多跳自組織網絡形式,其主要作用是將各種獨立的傳感器相互聯系起來,進而實現對采集信息的有效傳輸。RFID技術屬于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中的一種類型,其主要通過射頻的途徑來實現非接觸雙向通信,從而實現對目標對象相關信息的自動獲取。該技術的主要優點是操作簡單方便、精度高、適用范圍廣。傳感器技術實際上就是通過檢測裝置來實現對信息的檢測或控制工作程序的一種技術,它是物聯網進行數據信息搜集的主要途徑之一,在自動控制以及自動檢測工作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物聯網中比較核心的技術還涉及到共性技術、支撐技術等,共性技術主要包括網絡管理技術、安全技術、架構技術等;支撐技術則主要涵蓋GIS技術、新材料技術、應用軟件、操作系統、微機電系統等。共性技術及支撐技術在功能作用和影響力上要比之前提到的網絡層、感知層和應用層的技術小得多,但是這兩種技術對當今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物聯網發展趨勢分析
今后一段時期將成為我國物聯網及其相關產業飛速發展的時期,將物聯網作為核心的信息網絡產業逐漸成為我國新興戰略產業中的一大典型代表,并在我國產業優化、信息社會建設中扮演著發動機的角色。同時,物聯網終端將不斷更新和進步,并表現出智能化、多元化的發展特征,物聯網時期的通信主體將逐漸從人的領域延伸到物的領域。物聯網終端是實現現實生活中物體智能化的重要設備,伴隨物理領域中的各種物體逐漸發展為通信對象,必然將會出現諸多不同類型的物聯網終端,進而賦予物體通信功能,實現物和物、人和物之間順利通信的目標。此外,伴隨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傳感器將逐漸朝著小體積、低能耗的方向發展,并且其所具備的感知功能將越來越強大,覆蓋面也會進一步拓展,從而為物聯網的規模化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與當前的通信網相比,物聯網不僅將anyone、anytime、anywhere作為立足點,同時還擴展到了anything。這就使得社會公眾不再僅僅限制在網絡虛擬交流這一狹小的空間內,同時還能實現機器和機器、人和人、機器和人的全方位信息溝通與通信。所以,物聯網時期的網絡將成為互聯網、通信網以及傳感器網三者的有機結合體。簡言之,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泛在網絡。
伴隨物聯網核心技術不斷更新及其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物聯網的應用功能也將越來越完善,并表現出廣泛化、多元化的發展特征。一方面,物聯網發展的主要動力是行業用戶的多元化的需求,通過需求來更新應用,并反過來利用應用來促進需求,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行業的持續化、標準化發展。根據當前物聯網的發展態勢來說,未來幾年內,世界物聯網終端的應用覆蓋面將會越來越廣泛,其中,能源產業、交通產業、工業產業將成為最具潛力的發展領域。另一方面,在物聯網產業鏈不斷成熟的背景下,物聯網將增加許多新應用,這些應用的覆蓋領域將從行業拓展到家庭及個人,進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智能化水平。
三、物聯網在文博行業的信息化應用
(一)文博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我國的文博行業信息化建設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據統計,在2009年末,我國所有的文博單位中就已經有55.7%的單位實現了珍貴文物的數字化建設工作,大約有15%的實力較強的文博單位不僅完成了本單位的信息化建設工作,而且還研發出了一些適用于本單位推廣應用的工作規范。除此以外,全國省級以上的文博單位中已經有超過60%的單位實現了數據庫技術的成功應用。
(二)我國擁有強大的市場動力和廣闊的文化消費空間
1.我國居民文化消費需求空間大
國內外研究表明,一個國家的GDP發展水平,不僅與恩格爾系數息息相關,同時也和文化消費支出水平具有一定的聯系。事實證明,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后,居民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就會顯著提升,此時的文化消費總量也會急劇攀升。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顯著增長,文化教育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據前幾年我國出臺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居民的文化消費總量偏低,人們在文化需求方面的滿足程度不到1/4,但在將來的一段時期內將大幅度攀升。自從博物館向廣大公眾免費開放之后,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百姓內心深處文化共享的實際需求。
2.公眾在博物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期望很高
相關部門對博物館的參觀者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盡管博物館已經成為大部分人青睞的學習之地,但是當前博物館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與人們的實際需求之間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大部分人的信息需求都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其中,有大約48.1%的參觀者認為博物館不能為其提供充足的展品信息,有42%的參觀者認為其無法在博物館獲得所需信息。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原因主要有博物館的開放時間有限、展品信息不夠通俗化、環境太過嘈雜、文物更新速度過慢等。
(三)文博物聯網信息化建設的思路
我國文博行業的發展應當將泛在網絡理念作為指導,分別站在博物館遺址角度、省市角度和國家角度來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達到結構清晰、穩步推進、相互合作的目標,進而全方位提升我國文博信息化建設的水平。此外,還應當立足于無線寬帶等通信技術,以為廣大群眾提供普遍化的文化遺產信息服務作為主要目標,通過開展全方位的文博信息化建設,打造一個多途徑、全天候的信息共享平臺。借助該平臺將文博信息資源及時有效地傳遞給社會大眾,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文化遺產所蘊含的豐富價值。
四、結語
總之,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我國文博信息化需求之間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當前,我國的物聯網正呈現出智能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物聯網產業鏈越來越完善,功能覆蓋面也在逐漸拓展,這就使得我國文博信息化消費需求愈發旺盛。由此可見,物聯網在文博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