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杰
摘 要:目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許多困惑,如農村學生家庭環境及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因功利性的應試等困惑;教師要加強語文新課標(2011版)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組織開展課前演講、經典誦讀等活動來應對存在的困惑。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困惑;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1-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63
在近幾年的區級及其以上舉行的初中生漢字聽寫大賽、作文競賽以及初中畢業升學考試等活動中,農村初中生的成績遠不如城市學生,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許多困惑,面對困惑要有應有的對策。
一、農村語文教學的困惑
1.農村孩子的父母大多數為初中畢業程度,家庭成員的受教育程度低,父母早出晚歸到城里打工者多,無閑暇時間輔導學生;而孩子爺爺奶奶輩受教育程度更低,有的根本無法像城里的家長那樣去輔導孩子。孩子家長在平時的言談及與人交往等方面與城里孩子的家長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對孩子耳濡目染影響較深,如普通話不標準,地方方言、俗語甚至粗語等較多,因而對學生的語言表達、閱讀學習的影響較大,受此影響學生的語文素養較低。
2.農村學生家庭書籍較少,家庭中能上網查資料的也不多,農村學生既不能上書店看書,又因條件限制不能買更多的書;雖各村都有“農家書屋”,但存書量有限,而且適合學生讀的書目更少,加之“書屋”開少關多;學生家中能上網的不到十分之一,上網查找資料又有限,因而造成學生接觸到的社會面窄,語言表達和寫作來說更使語文老師束手無策,考試時老師讓學生背作文的事常有發生,學生的語文視野自然較窄。
3. 農村學校基礎條件薄弱,學校圖書室中現有的圖書有“量”無“質”,有的學校圖書室中的書就連語文課標中規定的書目都難以配齊,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借閱需求,所謂的班級圖書角也只能是把每個學生的幾本書放在一起,讓學生互換傳閱而已。學校的微機室只是上微機課時才能進去,有的學校最多有十幾臺微機,不能滿足人人一臺,有的微機還不一定能上網,學生在學校上網查找資料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語文知識只有靠課表安排的語文課,學生語文基礎自然不扎實,語文能力自然不高。
4.農村初中教師的專業結構不夠合理。近幾年農村教師流動性大,年輕的教學能力強一點的都通過考公務員、選拔進城考試等到新的工作崗位去了;有的語文教師只能是非中文專業畢業的,加之有一些年齡偏大的教師,多是八零、九零后的師范畢業生,他們方言較重,雖通過函授、進修等渠道取得了大專及其以上文憑,但對普通話和拼音教學還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在語言感染力方面相比近幾年的師范院校畢業生相差甚遠,這就使學生在普通話和拼音教學方面和城里學生有了距離。
5.語文素養的培養與應試體制下誘惑的矛盾,形成了教師的語文教學多是為考試而教語文。初中學生會考科目較多,對語文學科來講,僅限于每周幾節的語文課堂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就很難,讓學生將語文學習向課外延伸就會受時間限制,加之每學期的期中、期末以及月考測驗等語文試卷的題型千變萬化,學生疲于應對各種考試,造成了學生語文知識面狹窄,寫作水平較低;學生就連基本的語文應用知識的學習也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就教師而言,以學生的考試成績論獎懲、評聘、績效工資是重要手段之一,他們注重題海戰術,疲勞戰術,為了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就得把所有學習時間都耗在反復講練之上,教師時而要為完成冗雜的教學任務而疲于趕進度,甚至加班加點,時而要為應試扭曲的教學形式而忙于知識速成,因而造成學生語文知識面狹窄的局面。
二、應對困惑的策略
一是針對農村孩子家庭成員的受教育程度低,家長無法輔導孩子做作業,家庭書籍較少,上網查資料的條件不具備的問題,語文教師要因勢利導,利用學校圖書室的資源,每周讓學生借書,培養學生養成自覺讀書的習慣,開展課前演講(成語“+”,每節課前由一名學生講一個成語故事,再“加”一個科普故事或名人故事等)、朗誦等活動,盡可能能借助視頻、錄音等媒體工具糾正學生在閱讀中常出現的地方方言、俗語或粗語等,形成學說普通話的濃厚氛圍。
二是學校要組織開展各種利于創設語文情景的語文活動。如組織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朗讀者》《詩詞大賽》《漢字書寫大賽》等視頻節目,開展讀書知識競賽、詩歌美文朗誦比賽和漢字書寫大賽等,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提高語文素質,感受祖國文字的語言魅力,繼承和發揚祖國燦爛的詩歌文化,使學生的語言得到錘煉,精神得到陶冶,識字量增加,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三是語文教師要切實開展好學生讀書活動,完成課標規定的閱讀量,學校要規定每周學生讀書的時間、內容、方法等,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背誦優秀詩文若干篇(段),定期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活動。教師要改正延長語文教學時間的做法,鼓勵學生能用閑暇時間到學校閱覽室去讀書,特別是要利用好班級圖書角及樓道圖書架的作用,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讀書,培養學生愛讀書愛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在期末檢測時能將學生讀書內容納入檢測內容之一,使學生能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從而開拓學生的語文視野。
四是教師要加強語文新課標(2011版)的學習,明確語文課標中7-9年級學段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及要求。同時利用好學校的校園廣播,爭取每個學生都能到校園廣播室為同學們播送優美的文章或時事要聞。還要堅持開展辦語文小報,寫日記、周記等活動,給學生一塊空間,讓他們去表現,去發展。
五是教師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正確處理好課程改革與考試評價的關系,必須認識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提高教育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形成屬于自己的鮮明的個性乃至獨立的風格,針對“困惑”因人因學校因學生實際采取應對策略,努力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 “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廷楷.淺談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和解決途徑[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s3):102-104.
[2] 馬德.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瓶頸和突破淺談[J].亞太教育, 2016(4):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