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剛
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是個有厚度又新銳的城市,最大特點是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教育、衛生、旅游全面綜合協調發展,是當前中國發展最好的幾個明星城市之一,已引起城市研究者濃厚興趣,被稱為“成都現象”。
說成都是有厚度的城市是因為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擁有中國南方最為肥沃的耕地。特別是秦國時期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自秦代以來,成都便成為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發達的農業造就了古代成都經濟的繁榮,為今天成都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
說成都是有厚度的城市是因為它歷史悠久,早在2500多年前,古蜀王開明九世就在此建都,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而名成都。歷史上曾6次成為地方封建王朝的都成。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有了“天府之國”的美譽。特別是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后,成都成為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5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眾多名勝古跡。
說成都是有厚度的城市是因為它是中國西南地區中心城市,是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是中國五大戰區之一的西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是西部地區設立外國領事館數量、開通國際航線數量最多的城市,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世界美食之都。
說成都是新銳城市是因為它的產業結構十分前衛。一是現代信息產業特別發達。早在1950年代初,成都就成為全國重點建設的三個電子工業基地之一,目前已成為中國的信息技術產業中心之一。摩托羅拉、愛立信、思科、諾基亞、阿爾卡特、西門子、SAP、甲骨文、聯想、盛大、騰訊、華為、中興等國內外知名公司都在成都設有研發中心。英特爾、中芯國際等公司也在成都投資設廠。二是金融業發達,雖然是內陸城市,隨著中國內地金融市場的開放,成都成為了外資銀行進軍中國中西部的首要城市,匯豐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華僑銀行、東亞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大華銀行、摩根大通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荷蘭銀行、德意志銀行、星展銀行和恒生銀行等16家外資銀行在成都設立分行,外資保險17家,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城市格局發生了深刻變革。開放初期,由于外向型經濟發展,東部沿海城市獲得快速發展,設立了一批計劃單列城市,出現了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等明星城市。斗轉星移,自2010年來,隨著我國東部、西部全方位對外開放,內需型經濟發展,一批內陸地區城市發展加快,特別是原大區中心城市和人口大省省會城市發展迅速,如成都、武漢、鄭州、重慶等,城市重新崛起。
最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科技創新產業、金融業、現代信息產業領先城市獲得發展強勁動力,如深圳、杭州、成都等。成都由于信息產業、金融業發達,競爭力強,經濟社會發展走在這一波浪潮前列,正在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
—評《南風窗》第20期封面報道《Hi,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