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欣欣
20世紀60年代,歐美藝術機構運作逐漸走向成熟,藝術管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如今已走過了50多年的發展歷程,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而在我國,高等院校對本學科教育的真正嘗試探索,起步于30年后的20世紀90年代。
學科是人類知識的分類,專業是一種教育組織形式。對于這一復雜且綜合的專業,目前國內尚存在一種學科屬性之爭。一方面,有些人認為藝術管理的藝術屬性占第一位,另一方面,有些人則認為管理屬性是藝術管理的第一位。在筆者看來,藝術管理的學科交叉性顯而易見,學科屬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交叉學科特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與藝術學的交叉
“藝術管理”這一詞組實際包含兩種意思,其一是指作為一門學問或知識體系的“藝術管理學”,其二是指作為一種辦學或職能教育的“藝術管理專業”,這兩種意思就是通常所指的“學科”與“專業”。
作為新興專業,藝術管理專業與現代管理觀念、管理理論密不可分,并應以文化市場需要為根據所設計。藝術管理的教學理念是綜合培養、潛質全面開發,學生需要了解大量與藝術管理相關的知識,如藝術生產、藝術市場營銷、藝術策劃、藝術經紀、知識產權、藝術分類、文化法規、公關廣告等等,這些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各種藝術門類的規律及特征。
藝術管理首先離不開藝術二字,掌握藝術管理系列知識第一應充分了解藝術。人類在認識世界、把握世界、反映世界和享受世界時,藝術是一種特有的獨立方式,它在用哲學的、宗教的、科學的審美觀觀察世界并詮釋世界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藝術管理會涉及藝術策展、節目策劃、藝術營銷等等,這些都需要藝術管理人才接受過濃郁的藝術氛圍熏陶,這樣,在對藝術有充分理解的基礎上,他們才能有藝術學的理論支撐,以此來指導對藝術創作、藝術策劃、藝術經紀、藝術流程等方面的操作,才能在具體的藝術管理中獲得深入的體會和正確的感受。
而這恰恰是做出高水平藝術策劃的基本因素。試想,如果策展人不懂藝術,不了解抽象主義畫派的表現風格,不知曉康定斯基抽象主義藝術理論,不懂得現代工藝設計的特點,不了解各個時期繪畫、音樂、建筑等的特色,就會導致將現實主義作品和后印象主義時期作品雜糅、將藝術家的感情與物質之間的物理聯系顛倒、將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置若罔聞,這樣一來,將會是一種非常糟糕且可怕至極的管理方式。
例如,塞尚的畫作散點透視很強,他的靜物畫常常是用“柱形的、球形的和角形的”方式去表現。通過繪畫,他要在自然表象之下發掘某種簡單的形式,同時將眼見的散亂視像構成秩序化的圖像。他在探索將對象多層次、多視點地進行變形并統一在畫面中,透視關系完全打亂,讓畫面具有更寬泛的內涵。如果藝術管理者沒將作品放在最佳位置,其最終效果是,非但不能很好地展示作品本身的藝術性,更是糟蹋了好的作品,影響到整個策劃的觀感、吸引力和傳播力。
二、與管理學的交叉
誠然,藝術管理的第二個重要因素必然是管理。有了藝術理論和藝術涵養為前提,管理的方式和水準便直接關系到本學科體系的質量。
管理學有兩重性,一是它的科學性,二是它的局限性。同時,管理學又有系統性和完整性。藝術管理中,需要注重技巧,注重人和物的關聯,注重藝術作品的精神實質,要做到從對藝術家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體系中,了解并把握對管理有效性的實質追求。而在這一過程中,必需按照管理學的特點,來加深對藝術管理的科學認識。
從目前我國藝術管理專業的培養情況來看,能夠總結出一條關鍵的建議,那便是藝術管理專業不應淡化學生對管理學知識的學習。管理學屬于社會科學領域,這一學科在社會群體、社會規則、社會的組織結構、經濟流通等方面,都更需要理性的思維能力,敏銳的觀察技巧和嚴密的知識結構,尤其還應涵蓋較強的邏輯性分析。
對于這種理性而嚴密的知識體系,如果不花費相當長的時間與精力,來進行系統化學習和思考,其效果是根本無法達到的。也就是說,藝術管理如果脫離了管理學,甚至是輕視了管理學,其結果只能會做一些象征性的淺嘗輒止式的專業要求。最終依靠今后的工作經驗總結和積累,是難以具有現代科學管理思維的。從業人員在工作中也容易導致經驗型管理、作坊式管理,不利于行業的發展,這也是個人職業發展的瓶頸。
因此,學習并掌握管理學是重中之重,系統全面的學習必不可少。管理學同藝術理論一樣必須成為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來源,因此藝術管理專業的培養與藝術技能型專業的培養要做必要區分。藝術管理專業更需要培養學生那種以理性思維為主,感性思維并存的綜合性思維,在培養過程中也更應該強調系統化、邏輯化學習,而不是“感悟式”學習。
藝術管理注重結果和效率,強調職能的劃分——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如畫廊的運營,就離不開藝術管理,尤其是在管理方面,要關注人,也要注重提高生產力及獲取利潤。因此,藝術表演團體的管理,要呈現為協調和組織群體來進行藝術生產,靠任何一個單一的環節都不可能完成整體的藝術創造,甚至舞臺藝術產品的構成。
三、與人力資源管理的交叉
21世紀是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人力資源是推動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具有智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總和。人才是藝術團體最寶貴的財富和最核心的競爭資源,是體現藝術水平的重要保證。人力資源管理學掌握多少,直接關系到藝術團體管理的存亡和盛衰。
在藝術管理中,能夠有計劃地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在對藝術人才的招聘、培訓、使用及考核、激勵等一系列過程中,充分并靈活運用人力資源管理學,能夠更好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發揮員工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好地在藝術管理活動中為企業創造價值,繼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確保藝術管理戰略目標的實現,涉及一個團隊整體和人力相關的所有政策及環節,布置好藝術管理相應的管理活動,要遵照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戰略方法來實施,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員工流動管理、員工關系管理、員工安全與健康管理等方面,在藝術管理的全過程中進行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調等一系列活動,最終實現目標。endprint
媒介融合是當下最顯而易見的發展趨勢,近些年,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所依賴的技術越來越趨同,各種信息在同一個平臺上得到了整合。媒介一體化的進行中,其實也是對傳播人才和傳播方式的更高要求。藝術傳播當然也是如此,若想去的藝術傳播的最佳效果,藝術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頂級的藝術專業人士做人才支撐。
同時,對藝術人才的培養、發現、使用、愛護是也人力資源管理者第一位責任。再次設想,如果凡·高活在有人力資源管理師的今天,估計他的作品會在可能的范圍內通過多種可行的方式,得到認可,便不會蕭條度日,在創作藝術的有限資源里,度過有限的藝術人生。
藝術管理需要形成人才競爭、人才流動的環境、充滿機會的環境、激發創造力的環境,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藝術人才管理的目的就是把人才管理的重點放到激發人的潛能上,以此激發藝術品的創作光輝。
四、與經濟學的交叉
眾所周知,藝術是一種社會意識,它能創造審美對象,引起精神生產。具體地說,它作為一種生產,也是一種感性的、主觀客觀兼容的、有目的性的、對象化的實踐。同樣的,藝術管理也以創造審美對象、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需要作為特有的目的,同時并產生一定的可觀的經濟效益。
藝術管理者需要具備經濟分析的思維和頭腦,通過戰略性思考、合理的資源配備,才能更好地在藝術營銷方面發揮優勢。以電影及繪畫等造型藝術為例,因為電影的制作較之舞臺藝術更具商業性,所以人們在研究電影的制作與發行時,需要經濟學知識的支撐。
早期人們更注重藝術管理為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得到更多的商業利潤。后來通過藝術管理開發出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藝術產品,無論從產品的技術、功能、外觀、作用都通過藝術管理進行規范及研究,從而使藝術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都能通過正確的藝術管理得以保障,進而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也促進藝術管理的深入研究和發展。
如凡·高在1890年的畫作《雛菊與罌粟花》,在2014年時,蘇富比以6176.5萬美元落槌,當時約
3.77億元人民幣成交,買家是中國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時話題眾多。雖然這一偉大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不菲,但高價售出離不開藝術宣傳、營銷。也就是說,藝術管理與經濟學的息息相關不容忽視。
對于一些不被大眾熟知的藝術,最終要擺脫成為水晶玻璃盒中做擺設的藝術,成為不能與人共享的“孤獨藝術”,這就需要藝術管理者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新時期的要求下,把優秀的藝術積極推向大眾,被大眾所認可和接受。因為藝術管理專業培養的目標不是藝術家,也不是藝術理論者。
藝術管理要通過藝術品經營、文化藝術市場營銷、文化藝術項目策劃、演出與演藝經紀、出版策劃和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為實際形式將藝術與社會價值相聯系和轉換得到的經濟利益。
五、與社會學的交叉
藝術管理是帶有很強人文性質的社會學科,它對于社會群體、組織結構、經濟流通等都需要理性的思維分析,其知識結構也更嚴密,邏輯性更強。正因如此,藝術管理與社會學的交叉更為密切而不可分割。
藝術可以獲得創作靈感的地方有很多,甚至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如政治、歷史、文化、科學、教育以及特殊的設計流派等,都是藝術靈感的源泉,而這些也正是社會大環境下的重要因素。藝術管理與社會學的交叉,不僅使社會多了一份呈現給世人的新鮮形態,滋養人們的美學感受,也能使藝術管理的方式和內容更豐富、更充實,進而促進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既然藝術管理作為一門知識學科的“藝術管理學”,它是社會科學的定義無可厚非,那么,把它作為管理學的一個分支,納入到管理學學科和社會學體系中,是合理的,也是合邏輯的,這是由它本身性質決定的,而不是某些人或某個人的主觀判斷。
從古埃及開始,在有了人群到逐漸形成社會群體的過程中,藝術管理就或多或少地滲透到社會學的傳統研究對象——社會分層、社會階級、社會宗教、社會法律、越軌行為。
縱觀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其中都不乏蘊藏著社會學的美。無論是詩歌藝術、繪畫藝術、建筑藝術,還是雕塑藝術,都流露著自然與和諧之美。他們有著不同的特點和風格,共同奠定了西方藝術的基礎,成為西方文明的搖籃。《卡拉卡拉像》作為代表古羅馬肖像雕塑的頂峰之作,將這位暴君臉部的各個細節展現得惟妙惟肖。
古希臘雕塑主要以神話人物為原型,如維納斯、雅典娜等,古羅馬的目光從天上轉移到人間,更加追求現世的成就,對主要描繪更加具象的人,如偉大的帝王、將軍等。希臘的雕塑題材主要是圍繞神廟和祭祀、紀念活動進行創作。而羅馬人的美術則大多是為帝王歌功頌德、滿足羅馬貴族奢侈的生活。
有些學者認為,從社會學的角度考察和觀測藝術學的一系列問題,可以涵蓋藝術和藝術家的歷史、藝術體制的形成和發展、藝術流派的產生和風格的確立、藝術趣味的演變以及藝術美學的進程和變化,使藝術學擺脫了傳統的形式主義和先驗論的局限,將藝術從神圣化的不可把控的氛圍中脫離出來,恢復藝術特定的在社會環境中更為具體和真實的地位。
藝術學因此就被建構為藝術社會學,涵蓋了藝術被創造、分配、接受、消費和使用的過程,在與社會學交叉的過程中,藝術管理更為嚴謹豐富。
六、小結
此外,藝術管理與法學、心理學、傳播學、廣告學、政治學等等都有交叉。隨著時代的發展,其他門類藝術的管理開始不斷地推動擴展藝術管理的新領域,使得現在的藝術管理呈現出新的特征。
綜上所述,藝術管理學是一門非常專業細分,同時又是龐大綜合的一門學科?,F代社會對藝術的需求不斷提高,隨著藝術傳播越來越多,藝術管理的發展迅速也應超出人們的想象。正因如此,藝術管理更應該是一門興趣盎然、知識豐厚的學科。時代洪流中,有的藝術形式會慢慢消失,而新的藝術形式又會產生。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