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欽河++黃燦軍


校企“訂單”培養已逐漸成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一個改革方向,如何形成良性運行的長效合作機制是當前的核心問題之一,本文在分析了訂單式聯合人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產業集群協同訂單培養模式,并進行各方動因分析,找出加強產業集群協同訂單培養校企合作的對策,對職業教育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產業集群訂單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動因一、引言
高職教育發展到當前這樣一個規模相對穩定、人才培養質量為主導的內涵建設期,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離不開校企合作。校企“訂單”培養已逐漸成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一個改革方向,其具有使人才培養目標更加明確、減輕學生就業壓力、縮短畢業生入職適應期、增加就業對口率等優勢,使學校與企業、學生與崗位有效接軌。職業教育集團能很好地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發展,近年來成為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機制改革、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的重要模式,訂單培養是職業教育集團平臺下的校企合作重要方式之一。然而,該模式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何形成良性運行的長效合作機制是當前的核心問題之一,利用職業教育集團開展產業集群協同訂單培養對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訂單式聯合人才培養現狀
第一,當前的訂單培養多是針對某個大型企業,而計劃培養人數較少的小微企業難以參與;第二,訂單班的設立由企業用人計劃決定,當企業人才需求飽和時,合作便終止,使訂單培養不能形成長效機制;第三,在合作過程中,特別是學生在企業進行生產實踐過程中,企業更多從經濟利益出發,忽視按照培養職業人才的觀點對學生進行培養,導致學生職業遷移性差。可見當前的訂單培養由于合作企業單一,使訂單式培養具有很強的季節性特征,隨意性較大,校企之間尚未達到共生共存的關系。
針對上述問題,本課題提出產業集群協同訂單人才培養模式,以龍頭企業為紐帶,與該產業集群下的大、中、小企業建立聯系,成立校企合作理事會,通過龍頭企業的影響力,充分利用行業協會協調優勢,統一人才需求標準,集結產業集群的實踐實訓資源,從點對點轉變為點對面的訂單式培養模式,從而集中多個企業的人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企業人才需求淡旺季對訂單班的影響,將人才需求量少的小微企業也納入合作的對象,形成訂單式培養的長效合作機制。
三、產業集群協同訂單式聯合人才培養各方動因分析
1.產業集群協同訂單式聯合人才培養各方關系模型
如圖1所示,通過校企聯合協同人才培養平臺,學校與產業集群企業間的合作主要在于學生訂單培養、教學資源開發、人才隊伍交流、共建共享設備、技術合作與交流、員工培訓等方面。
企業、學校、學生是校企聯合培養的三個重要主體,應對各方動因進行分析,找到各方進行訂單式聯合人才培養的動力,鞏固和穩定合作關系。
2.企業動因分析
從“訂單學生培養、員工培訓、技術合作與交流、共建共享設備、人才隊伍交流、教學資源開發”等六個維度對100多家合作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企業希望校企合作意愿主要集中在訂單學生培養、員工培訓、技術合作與交流等方面。企業認為訂單培養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工作能力、忠誠度、溝通能力、入職適應性、專業技能等方面有較大幫助,特別是職業素養和入職適應性幫助最大,學生的離職率低,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培養成本。由此可見,把訂單學生培養成職業人對企業來講是最大的動因。
3.學校動因分析
通過對畢業生就業后的專業相關度、職業滿意度、職業吻合度、學校滿意度等方面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參加訂單聯合培養的畢業生在專業相關度、職業滿意度和職業吻合度等方面的百分比有明顯提高。
4.學生動因分析
通過對畢業生就業后的就業率、專業相關度、職業吻合度、離職率等方面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參加訂單聯合培養的畢業生除了在專業相關度、職業滿意度方面的百分比有明顯提高外,畢業生半年后離職率明顯下降。
四、加強產業集群協同訂單培養校企合作的對策
1.建立與完善招生招工一體化的機制
學校和企業合作成立招生領導小組,共同制訂招生簡章,開展招生宣傳。通過企業來校宣講、學生企業實地參觀等方式讓學生對企業有較深入了解,然后學生自愿報名,簽署三方協議,明確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工作與學習交替進行,讓學生知道整個學習計劃和學習項目,包括學習方式、學習起點、學習內容、學習期限、指導教師、享受的福利待遇等等,確保學徒應有的保險、工作津貼等權益,制定推動招生招工一體化進程的相關政策。
2.制定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養制度和標準
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制訂和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和標準,包括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相應實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設基于工作內容的專業課程和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專業課程體系;采取靈活、適宜的教學管理方式,實施模塊教學,依據崗位需要開發學習模塊;結合崗位需求,以技術改造報告、技術方案設計、合理化建議與可行報告等多種形式的畢業考核制度。
3.建立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及師資配備
進一步完善雙導師制,建立健全雙導師的選拔、培養、激勵制度,構建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機制;明確雙導師的職責和待遇,選拔優秀高技能人才擔任企業師傅,并確定合理的帶徒津貼;校企共同制定雙向掛職鍛煉、橫向聯合技術開發、專業建設的激勵制度和考核獎懲制度。
4.規范教學管理
建立定期檢查、反饋等形式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制定輪崗、試崗、頂崗等制度,科學安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落實工傷保險,確保人身安全。
五、結束語
產業集群協同訂單人才培養需要校企多方共同投入、共同承擔,我院自2007年起與區域龍頭企業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廣州廣日電梯工程有限公司等聯合開展“廣州數控班”“廣日電梯班”等,集聚產業鏈多家企業,利用企業群中產品、服務、設備、人才、地域之間的差異性,優勢互補,為“訂單班”提供更好的實踐條件、師資和更廣闊的就業選擇。
參考文獻:
[1]周欽河.“企業鏈訂單”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35):278-280.
[2]蘭小云.行業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3]周欽河,周嚴英,黃燦軍.產業集群協同訂單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師,2016,(10):319-320.
[4]王可忠.完善高職“訂單培養”機制的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06):18-21.
[5]林國安.健全實踐教學督導運行機制的研究——以訂單培養為例[J].教師,2016,(32):92-93.
[6]鞏海濤.四種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4,(32):17-18.
[7]王霞.訂單培養教育模式下教學團隊的構建與研究——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現代企業教育,2014,(24):431.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重點課題(GDJY-2014-B-a0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