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德
初中數學例題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學過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題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同時也有助于其它學科的學習。
初中數學例題教學技巧例題是一類題型的代表,學生理解好了例題的解題思路,就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因此,例題教學對中學生的數學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實際教學提出一些教學技巧。
一、初中數學中例題教學的功能
(一)例題是將數學知識、方法和思想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
初中數學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常見問題,但是并不是通過簡單的數學計算、機械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就可以實現的,很多的數學知識和初中生的思維相比較還顯得有些抽象。為了彌補這個漏洞,可以將數學知識、數學思想以及數學方法滲透在例題當中,以例題的形式展現出來,可以有效的降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例題本身也是老師給學生進行知識傳播和講解的主要載體,是老師培養學生數學解題方法和技巧的主要工具和環節,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知識切入點。
例題:足球比賽中,勝一場可以積3分,平一場可以積1分,負一場得0分,某足球隊最后的積分是17分,他獲勝的場次最多是多少。這道例題主要以數學邏輯推理為主要講解內容,其中包含了一定的數學解題技巧,是一個典型的考察數學思維的例題。
(二)通過例題解題示范規范學生解題步驟
在例題的講解過程中,老師給學生展示完整的步驟。教會學生解題思路,使學生掌握類似題型的解題技巧,老師以例題的形式將每
節課的教學重點講解出來。首先使學生清楚題目所要求解的問題是什么,分析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然后再順著問題逐漸引導學生向正確答案邁進。嚴格按照解題順序,將問題的解答過程有側重點的書寫出來。
(三)例題教學糾正解題錯誤,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
數學作為一種特殊的學科,需要不斷對學習內容進行鞏固和練習,在大量的練習過程中,老師可以發現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給予糾正,對于漏掉的知識點進行及時補充,不斷鞏固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例如,在小學數學中,解題結果常常是一個確定的數,受此影響,在中學階段學生在解答類似問題時,會常常出現混亂與錯誤;又如,小學數學中形成的一些結論都只是在沒有學負數的情況下成立的,因此他們對兩數之和不小于其中任何一個加數,即a+b≥a是堅信不疑的,但是,進入初中,學了負數后,a+b 二、初中數學例題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例題講解要步驟完整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還有些具象,很多知識的講解需要以例題作為依托,需要清晰的解題思路。因此,教師在進行代數例題講解的時候,要注意解題步驟的完整性。一元一次方程在應用題中的應用,是初中生首次接觸,當然有些題目的答案,利用小學的數學知識也可以進行解答,很多數學老師覺得這個很簡答,并沒有進行重點講解。并沒有關心學生是怎樣得出答案的。而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和小學算數解題之間具有本質的區別,因此老師在解題的時候要注重解題思想和分析過程的教育。通過完整的方程思想將解題步驟列出來。例如,某廠一車間有64人,二車間有56人。現因工作需要,要求第一車間人數是第二車間人數的一半。問需從第一車間調多少人到第二車間?設:第一車間調x人到第二車間。已知條件:一車間原有64人,調去二車間x人,那么就剩下64-x人,第二車間為56+x人,題目要求二車間人數是一車間的二倍,所以得到方程式:2×(64-x)=56+x,最后解方程得出答案,清楚地書寫出每一個解題步驟。 (二)例題的講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教材中所有的例題都有詳細的解題步驟,但是老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帶領學生梳理一下解題步驟,比學生自己看要強很多。會加深對例題的印象和理解。雖然沒有講解新的知識點,但是學生學起來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老師在講解例題的時候,盡量使學生放下課本,跟著自己的思路來,通過新知識展開分析,調動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進行積極思考,老師做好指導工作。注重解題的多元化,通過不同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靈活掌握解題技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主要介紹了例題教學對初中數學的重要作用,解題的具體步驟,以及一些解題策略,需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解題步驟的完整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劉輝.初中數學例題教學現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2]朱響丹.初中數學例題及習題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05):133. [3]孫麗平.淺談初中數學例題教學的技巧[J].語數外學習,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