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虎
摘要:介紹了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有效途徑,比如發展牧草、延長產業鏈、合理安排進出欄、完善生態體系、構建生態庭院和服務體系等,供參考。
關鍵詞:畜牧業;生態;可持續發展;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10-0039-01
當前,生態理念已深入人心,生態平衡是人們生存的前提。畜牧業是農業生產的支柱之一,在其發展進程中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畜牧業應遵循科學發展觀的原則,合理使用各項資源,保護環境,為畜牧業的繁榮創造良好的條件,推動其快速發展。因此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業,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發展牧草業
牧草在草原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草原生態發展的前提,因此應加強對牧草的重視度[1]。一方面,深入保護草原,對天然草場展開科學的管理;另一方面,建設人工草場,提升建設速度。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對牲畜的管理,避免牲畜數量超過草場可以承擔的載畜量,使草場的生產力達到穩定的狀態。在此基礎上提升牧草的質量,構建優良草場,避免沙漠化現象的出現。
2 延長產業鏈,實現良性循環
在農區構建畜牧場時,一定要注重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狀況革新陳舊的方式,延長產業鏈深化資源利用率,達到各項資源的循環利用。除此之外還要積極開發相關副產品,以食物鏈理念為基準,加強各項資源的使用,構建良性農業畜牧系統。例如可以將農作物不用的秸稈、動物的羽毛進行相應的加工,充當飼料對牲畜進行喂食,通過生物技術對其糞便進行處理,將其化為肥料返回田間,實現良性循環。
3 根據季節合理安排進出欄
季節性變化會對畜牧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人們應總結各種季節性的規律,進而對這些規律進行科學的利用,合理分配各種產業。在草原處于青草期時增加牲畜數量,在草原處于枯草期時則增加出欄數量,將各項優勢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季節優勢,把握生物規律,從而使經濟收益提升。
4 完善生態體系
大自然具有很強的規律性,研究食物鏈中的各個環節,將其運用到生態畜牧業中。首先,使用飼料來對各種牲畜進行飼養,確保牲畜健康;其次,將牲畜排出的糞便發酵,經過科學的處理后將其轉化為飼料喂食魚類;最后,將魚塘底部的泥和糞便經處理作為肥料,以此來肥沃土地。這種循環的生態體系能夠使農作物和草場得到良性發展,各項產值逐步提高。循環鏈的建立能夠使各項資源得到充分地利用,是實現畜牧業生態發展的重要內容。
5 建立生態庭院
生態庭院多用于發展農村畜牧業,能夠使農村的各項資源得到優化,處理農村因管理不善滋生的各種問題[2]。結合當前的實際狀況來看,生態庭院所獲取的經濟利益要比農田所獲得的利益高很多。在構建生態庭院時,例如養雞,對其使用全價配合飼料,而后將雞排出的糞便進行加工處理,可以用來飼養豬,接著使用豬糞建設沼氣池,在沼氣池中添加秸稈和青草,此時沼氣又可以作為日常家用燃料,同時使用沼氣產生的殘渣來飼養蚯蚓。經過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
6 構建服務體系
在構建生態畜牧業時,還應構建各種服務體系。畜牧業的發展需要各種經濟部門的支持,在發展時形成協調互助的關系,促進各方面共同進步。基于此,各個養殖戶應充分利用當前的信息技術,實時了解市場動態,增添各種服務,加強服務的時效性。構建各種業務的服務網,增強各個產業間的聯系,完善各項售后服務,促進其穩健發展。
7 小結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戰略目標,畜牧業也應如此。掌握各種生態規律,因地制宜采用各種先進技術,最終實現生態畜牧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紅軍.我國生態畜牧業發展戰略探討[J].南方農業,2015,9(12):121.
[2] 常 宇.淺談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戰略研究[J].科學種養,2015(2):347-3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