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蕾
摘 要:地勘單位由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性,一線職工常年野外作業,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比較惡劣。隨著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用工模式更為多元。對地勘單位勞動用工模式分類研究,尋找風險點,對降低生產經營風險、規范勞動用工管理具有重大意義,有利于在經濟新常態之下靈敏應對市場變化,精準把握機遇。文章通過對地勘單位現有的用工模式分類分析,結合勞動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找到風險點并予以轉移、規避,使管理工作合法合規,實現科學化管理。
關鍵詞:地勘單位 勞動用工 法律風險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9-078-01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地勘單位也從傳統的事業單位性質逐步向企業轉型,用人模式由單一的事業編制內員工即全日制用工擴大到勞務派遣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外協隊伍合作等多種用工形式并存。
勞務派遣是近年來人力資源市場非常多見的用工方式,是指勞動者和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實際上為用工單位(也稱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工作。其目的是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一定程度上規避用工風險,便于人員管理。勞務派遣是一種較新的用工模式,而現階段對勞務派遣這種新生事物缺乏相對全面的法律法規予以規制,使得有些用工單位出于規避責任而通過勞務派遣形式用工。采取勞務派遣的模式,企業“只用人、不雇人”,大量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由派遣機構承擔,給企業帶來很多好處:企業不但滿足了自身短期、臨時、稀缺職位的用工需求,更可以降低招工成本、減少職工保險與福利的支出、并與勞務派遣公司共同承擔勞動爭議帶來的責任。優勢較為明顯,近年來發展迅速廣受用人單位青睞。隨著市場的拓展,地勘單位由于野外作業量大、作業面積廣,對施工人員的需求數量不斷增加,運用勞務派遣是滿足用工需求的優選之一。地勘單位(實際用工單位)將自身的用工要求向勞務派遣公司提出,通過派遣公司獲得符合自身用工需要的員工,進而解決內部工程施工人員短缺的問題。
與外協隊伍合作也是地勘單位緩解一線人員緊缺現狀的有效途徑。在工程分包當中,對合作方即外協隊伍的選擇至關重要。首先要確認對方單位是否具備相關資質,嚴禁將工程分包至個人。在訂立合作合同時,要對其明確我方用工要求,規定勞動時間,保障工人必要的休息休整,為一線工人繳納意外險及醫療保險,提供必要的生活場所等,嚴格管理外協隊伍。在施工前,要對外協人員進行崗前安全培訓,特殊崗位需為勞動者提供體檢,確認其身體條件能勝任相關作業內容;并對人員年齡進行篩查,避免出現非法雇傭童工現象,年齡過大的老人亦不適宜進入野外工作隊伍,盡量規避用工安全風險及法律風險。安全是生產的前提,由于外協隊伍人員流動性大、數量多,管理難度較高,在此現狀下,越是要做好風險防范,將各類風險控制在源頭,維護好內部外部工作人員的和諧,在規范作業的基礎上提升工作熱情。
選擇優質的合作方簽訂合同是基礎,合同類型的選擇是規避風險的關鍵手段。合同的種類繁多,不同的合同類型責任的劃分標準亦不盡相同。承攬合同是眾多合同類型中適合運用于地勘行業外包項目的優選之一。在承攬合同中,完成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的一方為承攬人;接受工作成果并支付報酬的一方稱為定作人,承攬人必須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但定作人的目的并不是工作過程,而是最終的勞動成果,這便是與單純的提供勞務的合同的不同之處。按照承攬合同所要完成的工作成果可以是體力勞動成果,也可以是腦力勞動成果;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其他財產。在工程分包中,將符合該類情況的項目在訂立合同時選擇使用承攬合同;既可以達到工作目的取得相應成果,又可以將工作過程中的各類風險轉移至合作方,包括用工安全風險、各類財產風險等。巧妙選擇合同類型,在生產經營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非全日制用工也是很多見的用工方式,但應主要運用在臨時性、輔助性崗位當中。在該用工形式下,無試用期,雙方均可隨時通知對方終止勞動合同,且無需提前發出通知,用工單位一方解除合同時無需向勞動者提供經濟補償,這是與全日制用工最重要的區分。根據《勞動法》的要求,非全日制用工也需要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可協商約定按小時、周、或是工作量結算工資,但工資結算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半個月,且用人單位須為勞動者繳納保險。在企業日常人力資源管理當中,應進一步規范對非全日制用工的管理,提升企業管理的規范化、現代化水平。
人力資源是知識密集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地勘單位市場競爭的關鍵力量,也是管理工作內容的重中之重。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依法治企的步伐更需大步邁進。深入學習研究《勞動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將“法”貫徹深入至管理用人的各個環節,嚴把合同訂立、審核關,巧妙選擇合同類型,從而降低生產安全風險、轉移化解各類經營風險,促進單位一線職工與外部合作人員和諧共進,使企業在“法”的保駕護航下實現快速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9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99
[3]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09
[4]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5
[5] 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2004
(作者單位: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三地質勘查院 山西太原 030000)
(責編:李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