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成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制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展示交流,鼓勵學生的多元化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方法。
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氛圍學習興趣新課改要求,學生要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自主構建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不斷創新,獲得真正的知識,并受益終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好奇心并產生興趣,必須通過學生積極思考和親自動手、動腦及其他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學生才能自主構建知識。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欲
針對課本上的知識,不是文字,就是圖片。老師要想辦法讓它們活起來、動起來,這是最吸引學生眼球的方法。初中年齡段的學生對動畫、視頻、圖片以及音樂等感興趣,記得牢。我們做老師的,不妨順應他們的年齡特點,把教材中的文字用彩色的圖片來表現,把靜止的圖片用動畫的形式表達,把實驗操作過程用視頻來展示,等等。通過“字改圖,靜改動”等一系列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很強的求知欲,自主學習就有了動力和保障。
二、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和質疑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提前預習、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質疑、解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學前預習,貴在獨立性,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指導預習按照“扶——放”原則,可首先設置“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么”“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如教材的每一節內容都有黃色方框“通過本節學習,你將知道”,這就是本節的學習目標。邊框里的“小資料、小問題”,都在提示學習時應注意的和應思考的問題。當學生熟悉如何預習后,老師就可以放開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質疑、答疑。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及時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問難。有的學生由于受前置知識的限制;有的膽小、愛面子,不敢質疑問難;有的滿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質疑問難。所以我們要創造條件,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善于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值得思索性的問題。
三、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交際能力
上課分成幾個小組,成員之間分工明確、搭配合理,充分為合作交流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同時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組內成員互助,組間互助,不僅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而且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四、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接受能力強,學習效率高。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比如,經常聯系我們身邊的好人和好事;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討論;結合自身的生活和學習,引起思考;等等。生動的表演能營造愉悅的學習氣氛,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內容可以用小品、情景劇來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到體會每一個角色的任務和意義,有助于他們理解所學知識。
五、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之,在課堂上,老師要善于利用教材,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是導演、組織者、幫助者,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