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
摘 要:政府采購項目審計,開始于2005年,從當初的不知如何下手到今天成為日常重要審計內容,已經經歷了十幾年的審計實踐。文章結合工作實際,特別是筆者擔任政府采購評委專家以來,從個人思考的角度,歸集匯總政府采購活動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審計工作中應對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政府采購問題原因 審計對策 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9-112-02
筆者從事與參予政府采購項目審計已經十多年,主要審計預算、結算、招標文件、合同執行、資金來源及使用等方面,涉及的項目包括設備、工程、信息化軟硬件等。開展政府采購項目審計,較好地節約了建設資金,有效地實現了內部審計價值增值目標。筆者所在的系統在開展政府采購活動時也越來越規范,內部審計發現問題逐年下降,經常出現審計報告中審計意見建議比審計發現問題多的狀況。盡管審計發現問題數量越來越少,但有些審計發現問題值得關注。筆者擔任政府采購評委開展了上百個政府采購項目評審,工作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本文匯總政府采購活動中的主要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提出個人粗淺的審計建議對策,以此促進內部審計工作,規范政府采購活動。
一、政府采購活動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綜合政府采購項目中發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情形,有的問題出現的比較普遍,有的問題只是少數現象,把這些問題羅列出來,可以起到參考警示作用。
1.政府采購項目預算偏高。從2012年起,我們開展政府采購項目特別是信息化項目預算審計,即建設單位按程序報批立項超過x萬元的項目,在報請政府采購之前,必須將項目預算送審計部門開展預算審計。幾年來,開展預算審計項目共計x個,平均審減率達x%,沒有審減預算的項目只占極少數,開展預算審計為單位節約了大量的建設資金。
2.政府采購代理機構出現違反規定的現象。根據政府采購法,達到規定限額的項目必須委托社會招標代理機構組織政府采購活動。在對這類政府采購項目開展結算審計時發現,有些代理機構在組織政府采購活動中,出現了一些違反政府采購規定的現象。例如,中標公示時間尚未結束就發出中標公告通知;參與投標的供應商以現金形式遞交投標保證金;由于工作疏忽上傳錯誤的招標文件電子版本;等等。
3.少數招標文件技術參數存在傾向性。審計部門跟蹤審計項目招標文件時,有的項目技術參數存在明顯傾向性,內行人士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是國內某個品牌的獨有技術。
4.違反政府采購規定的程序和內容。一些項目出現違反政府采購規定的現象。例如,采購辦批復應當競爭性談判的卻采取詢價的方式;參與評標的專家組成不符合規定要求;中標供應商不按規定繳納履約保證金;項目實際成交金額大于中標金額的10%,等等。
5.少數中標價格明顯偏高。開展政府采購審計以來,審計部門會把類似項目的審計信息匯總收集,不同部門采購類似項目的價格進行比較。審計發現少數部門采購類似設備的中標價格明顯偏高。這類問題一般出現在未達預算審計限額不需審計部門實施預算把控,審計部門在實施結算審計時才能發現,而此時該項目已經過了政府采購合法程序,簽訂了正式合同,設備已經安裝,只是尚未支付尾款。因此,內審部門發現這類問題后處理起來十分為難。
6.類似小項目分開招標,存在規避政府采購嫌疑。開展項目結算審計時發現,有的單位陸陸續續報審10萬元以內不需經政府采購程序的項目,這些項目建設內容相近,只是實施地點不同,完全可以合并在一起通過政府采購程序公開選擇供應商。由于項目不需政府采購,項目建設單位自己組織類似“詢價”、“競爭性談判”等形式的活動,審計部門還無法提出問題質疑。
7.個別項目未經政府采購直接授予供應商。建設單位由于時間緊急出現了個別項目未經政府采購直接授予供應商的現象。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所有問題的出現都存在一定的原因,有的屬于客觀原因,例如時間要求緊急。正常走完公開招標程序至少一個月時間,而對于不少單位部門來說,經常會出現突發事件、突發狀況,根本沒有時間走完最快的政府采購程序。筆者認為遇到這類事件,在遵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不需完全拘泥于法律規定的限制,應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具體問題分別處理,否則容易把工作陷入僵持狀態,進退兩難。筆者認為,大多數出現問題的原因有以下情形。
1.經辦人對于所采購的項目情況不熟。審計過程中,經常遇到項目經辦人說不清項目基本情況,尤其是信息化項目。由于專業原因,經辦人即使知道自己單位希望實現的功能,但方案中技術參數的描述是否滿足功能要求,經辦人也說不清楚。因此造成方案描述與功能實現出現“兩張皮“現象。
2.招標代理機構專業素質不高。現在社會上從事政府采購招標代理業務的中介機構越來越多,筆者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從事招標代理業務機構的門檻設置較低。只要稍稍懂得一些政府采購招標業務的就能上手,而且實踐中項目采購的技術參數一般都由采購人提供,商務條款、資格條件按照常規情形并參考采購人的實際需要就可以搞定。筆者經常遇到招標文件明明是某某項目,但文中會出現不相關的其他項目名稱,這說明代理機構復制粘貼其他項目招標文件后都沒有進行認真審核。前幾年招標代理機構還有甲級、乙級區分,現在這種資質級別已經取消,項目采購人要想選擇專業水平高、服務質量好的代理機構需要認真調研慎重甄選。
3.采購人希望自己熟悉的能夠提供高質量服務的供應商中標。由于社會上魚目混雜的供應商太多,經常會聽到通過政府采購產生的供應商,依靠低價中標而其實力、能力都較差的反映。筆者同樣希望采購項目中標的是實力、服務都強的供應商,但招標文件制作明顯傾向性首先就不符合政府采購法公平競爭的要求,而且實力、服務強的供應商有不少,不必要總是某家公司中標。endprint
4.采購人不能正確理解政府采購規定,認為政府采購程序繁瑣,怕麻煩。一些單位開展低于政府采購目錄限額的項目,可以堂而皇之地不報請政府采購批準直接開展項目建設,很大程度上是嫌政府采購程序繁瑣,特別是一些路途遠,需要到采購辦來回奔波。政府采購程序繁瑣與否的命題不需要論證,這是現行政府采購法律規定,是所有政府采購當事人應當遵循的義務。但是,盡管采購程序如此“繁瑣”,筆者認為在政府采購過程中還是有許多漏洞,即使是公開招標都不能確保政府采購活動的合法合規。
5.故意違反法律規定,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這個原因肯定存在,只是存在的概率大小而已。近年來,“項目建好了,建項目的人卻倒下了”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我們必須防微杜漸,堅決反對“四風”,不越雷池一步。只有警鐘長鳴,才能預防和杜絕這種情形的發生。
三、從審計部門的視角提出的建議對策
發現問題需要審計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素質,但從某種角度來說,提出高質量的審計意見建議更考驗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出審計意見建議經常采取的方法是對應著問題逐一提出,但在審計中會遇到這樣一些情形,比如預算審計時,對方提出偏高的預算這是正常情形,不屬于問題;有時在審計項目中總有不妥的感覺,但卻找不到合適的法律條款來定性問題,換而言之就是制度滯后或制度缺失,等等。筆者結合工作實際思考,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提出審計意見建議。
1.相類似的問題可以歸集,否則逐一提出意見建議,即會顯得繁瑣,也顯不出審計的寬角度、高層次。例如,審計發現未按采購辦批復的采購方式開展采購;項目合同簽訂時間超過規定的30天;合同約定應當繳納履約保證金實際未繳納;都是屬于違反政府采購具體規定的內容,筆者認為可以綜合在一條建議中提出。
2.從完善內控制度角度提出合理化審計意見建議。例如,政府采購法中沒有具體規定如何選擇招標代理機構,因此如何選擇產生招標代理機構的過程從審計角度而言不能算存在問題,但按照內控制度要求,筆者認為可以提出建議,特別是針對長期固定一家招標代理機構的現象。而對于本單位自己組織招標的小項目,可以從不相容職務分開的角度予以關注,不能經辦項目的又來充當評委。
3.從加強預算管理角度指導有計劃有安排地開展項目建設。例如,針對經常開展政府采購限額以下的項目建設單位,盡管審計認為存在規避政府采購的嫌疑,但卻沒有審計證據能夠證明,這時審計可以從加強年初預算、計劃的角度,建議建設單位規范預算管理,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安排、年底有決算;合并類似項目,節約自主采購成本,保證項目建設穩妥推進。
4.從落實建設單位領導集體主體責任入手提出合理化審計意見建議。每個單位都由財務管理制度,都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如果項目投資金額超過“一支筆”審核額度,筆者建議可以把項目建設作為該單位重大事項,按照“三重一大”的要求集體研究、民主決策,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防止由于分工不同出現同一個班子內的領導都不清楚本單位項目建設的情況。
5.針對審計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可以適當考慮從嚴處理。對于一些審計發現問題,性質比較嚴重,應當引起項目建設單位高度重視的,可以對項目建設單位主要負責人、經辦人進行審計約談,甚至審計問責。當然提出這個意見的前提是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氛圍良好,包含約談、問責內容的內部審計機制比較健全。
撰寫審計意見建議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歸集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都是基于自身工作實際,有的不一定準確適用,純屬個人思考。國家規定政府采購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筆者希望通過探討分析,從內部審計工作的角度促進解決政府采購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以此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活動。
(作者單位:江西省公安廳審計處 江西南昌 330038)
(責編:若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