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計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培訓工作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是當前如何全面加強審計人員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審計隊伍整體素質的新課題。近年來針對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相關專業人士不斷修改、完善規定,解決了一些問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對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文章結合審計工作實際,就如何加強審計隊伍建設進行了深入而系統的探討,總結出當前業務培訓對審計隊伍建設取得的顯著成績和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并結合自身感受深入剖析問題存在的根源,進一步提出了審計隊伍建設的優化途徑。
關鍵詞:審計 培訓 創新 影響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9-117-02
培訓工作開展的目的是促進審計人員個人全面發展以及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從個體上來說,審計人員要通過培訓,達到自身專業能力鞏固和進步的目的;從整體來看,審計崗位的工作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用人單位通過培訓使審計人員適應崗位工作出現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但當前培訓工作在體系、內容等方面仍有待加強,需要用人單位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一、逐步完善培訓體系
完善培訓體系,用人單位應將培訓四要素進行合理、有計劃的安排。即在對培訓需求進行充分調研和分析后,科學設立培訓目標,合理制定培訓計劃,嚴格組織實施過程并做好培訓效果評估工作,逐步解決培訓存在的問題,形成科學的培訓體系。
1.做好培訓需求的調研和分析。本文中的培訓需求是指審計人員現有能力與其所在崗位工作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對培訓需求進行調研和分析,是用人單位準確定位培訓內容、把握培訓方向、確保培訓效率、提升審計人員培訓積極性的基礎條件之一。用人單位在對審計人員培訓需求進行調研和分析時,要做到“全面、準確、綜合”:“全面”是指要調查到每一名審計人員,不能有遺漏;“準確”是指確保調查到的審計人員培訓需求是其真實想法,避免調查失真;“綜合”是指對調查到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后,分出輕重緩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將審計人員反映最急、最多的需求優先設定為培訓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培訓內容等方面予以傾斜。
2.科學確定培訓目標。培訓目標是指培訓活動的目的和預期成果。用人單位在確定培訓目標時,一方面應考慮到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審計人員的情況,分別制定目標;另一方面,培訓目標應分為長期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既要有針對每一次培訓設置階段性目標,還要根據培訓的總體方向設置總體目標。此外,設置的培訓目標必須是可測量的具體目標,以便培訓后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
3.合理制定培訓計劃。合理制定培訓計劃,用人單位應充分考慮單位和審計崗位工作的長遠發展和需要,根據長期培訓目標和階段性培訓目標,相應建立長期的培訓計劃和階段性培訓計劃。對審計人員的長期、有計劃的培訓,有利于培訓的科學性和連貫性,使階段性培訓沿著正軌穩步前行。此外,長期的培訓計劃可以與審計人員的職業生涯緊密結合起來,作為人才規劃的一部分,有助于審計人員全面提升在崗工作能力提供幫助。階段性培訓計劃作為長期培訓計劃的分支,用人單位應在確保其沿著長期培訓計劃主線行進的同時,從審計人員的特點和需要出發,分別詳細規劃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場所以及預期的培訓效果等內容。
4.嚴格組織培訓過程。嚴格組織培訓過程,用人單位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培訓前的溝通和確認工作。要提前確定培訓時間,選定、布置培訓場地,做好培訓教員的邀請和溝通工作,提前向參加培訓的審計人員傳達培訓過程安排,明確培訓期間各環節的負責人并安排具體負責事項。二是做好培訓進行期間的保障工作。主要做好培訓期間的經費保障、培訓教材保障、飲食及交通保障等。三是做好培訓進行期間的監督、檢查工作。要安排專人,在培訓進行期間對培訓人員到位情況、培訓開展情況、培訓組織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培訓過程順利進行。
5.開展培訓效果評估。開展培訓效果評估,首先要開展兩個方面的調查:一是調查接受培訓的審計人員對培訓的主觀看法和感受。用人單位可在培訓后制作、發放《培訓滿意度調查表》并回收、統計,或通過訪談等方式了解審計人員對培訓的看法以及對培訓教員授課方式、內容是否滿意。二是對審計人員在工作中水平的提升進行調查。用人單位可通過直接觀察、詢問審計人員所在科室負責人、征求意見等方式,檢驗接受培訓的審計人員專業水平的改進情況。在對以上兩個方面進行調查后,用人單位要綜合調查數據并確定培訓計劃和目標的完成情況,做好培訓的效果評估工作,總結培訓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為完善培訓工作提供指導性意見。
二、改進培訓內容與方法
當前,審計人員在審計崗位中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任務。隨著崗位工作現代化和設備更新對審計人員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改進培訓內容與方法,提升培訓效率,是一個嚴峻的問題。筆者認為,以崗位需要為導向,科學設置培訓內容、積極創新培訓方法,是當前提高培訓效率、推動培訓長遠開展的重要方法。
1.科學設置培訓內容。科學設置培訓內容是提高培訓針對性、合理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培訓內容的設置應堅持“滿足崗位需要”原則,使培訓能幫助審計人員解決崗位工作出現的難題。
從培訓內容的整體設置來看,用人單位要做到三點:一是改變培訓內容“嚴重偏向于理論知識”的現狀,將理論培訓與實踐培訓“合二為一”,使審計人員在培訓過程中充分將專業理論知識和崗位實踐結合起來,加速培訓內容與崗位需要的融合度。二是打破“傾向于培訓基礎知識”的現狀,真正以崗位需要為核心和側重點,以崗位對專業知識和實踐的要求為標準,使審計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最有效的專業知識培訓,提升培訓效率。三是在培訓內容中適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紀律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紀律教育納入崗位培訓內容中,使其成為培訓的必修課,不斷提升審計人員的全面素質,使崗位培訓工作發揮出更大的作用。endprint
從培訓內容的具體設置來看,培訓內容應根據培訓人員的不同而有所差別,確保培訓效率:對因工作環境或工作內容改變而需要培訓的審計人員,用人單位應以需要擴充的新知識、新內容為培訓主要內容;對于新到崗工作的審計人員,用人單位應以適應和熟練崗位工作流程、工作內容為培訓主要內容;對于工作得不到認可或出現失誤的審計人員,用人單位應進行以強化責任意識和補充專業知識水平為培訓主要內容;對于絕大多數或全體審計人員參加的定期培訓,培訓內容雖然可以適度包含上述三方面內容,但應以鞏固專業知識和提高在崗工作能力為主。
2.積極創新培訓方法。培訓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培訓方法的選擇。當前,多數用人單位對審計人員的培訓方法較為固定,以專業集中授課為主,這種單一的授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人員接受培訓的效果。因此,用人單位應充分考慮崗位需要,利用豐富的培訓資源,積極創新培訓方法。
第一,實行“交流培訓”。“交流培訓”是指用人單位不要僅限于內部培訓、內部交流,還要組織審計人員增強與友鄰單位、地方單位之間的交流,參加其組織的專業對口培訓,達到共享培訓資源、提升培訓效率、增強審計人員培訓興趣的目的。一是拓展培訓渠道,主要是加強與友鄰單位、地方單位的溝通協作,定期組織部分審計人員到這些單位參觀、學習,甚至參與實際操作,感受其他單位的工作環境,學習工作技能,相互溝通工作技巧。二是借助網絡豐富培訓手段。用人單位可依托網絡,在網站上搭建培訓資源服務器,將本單位及友鄰單位、地方單位的專業知識培訓課程錄像共享,便于審計人員隨時調閱學習,鞏固培訓內容。此外,用人單位還可通過網絡建立互動論壇,便于本單位審計人員之間、本單位審計人員與其他單位專業人才之間、審計人員與培訓教員之間及時溝通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交流工作經驗。
第二,實行“外派培訓”。“外派培訓”是指用人單位選派審計人員,到專業對口的地方單位或地方專業對口崗位進行短期跟崗學習,學習結束后將汲取到的知識和工作方法傳授給其他審計人員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外派培訓”相比其他培訓方式有更多優勢:一是培訓形式更直觀。審計人員可直接看到專業對口單位、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便于審計人員加深印象和加強理解。二是培訓時間更自由。如用人單位崗位工作需要,審計人員可隨時回崗工作,等到工作相對不忙時再繼續培訓,基本不會影響培訓進度。三是有助于增強個人與其他單位的溝通。通過“外派培訓”,審計人員可與其他單位建立更深的聯系,結識更多專業人才。實行“外派培訓”,用人單位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外派培訓”的批次要多,在不影響審計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下,使更多審計人員有機會參加“外派培訓”,開拓眼界。二是要通過座談交流、文字展示、專業內授課等多種方式,將審計人員參加“外派培訓”后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作方法及時分享。三是用人單位應從經濟上對“外派培訓”予以支持,例如給參加“外派培訓”的審計人員一定補貼等。
第三,實行“內駐培訓”。“內駐培訓”是指用人單位邀請其他單位的專家或工作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在一段時間內“內駐”到本單位,與本單位審計人員一起工作,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給予培訓和指導。“內駐培訓”是效果最明顯的培訓方法之一,專家、專業人員的每一次現場培訓和指導都有針對性地解決工作中出現的一個或多個問題,甚至可細化到對工作步驟等細節的指導,便于審計人員理解和及時改進。“內駐培訓”也可有效避免因審計人員離崗參加培訓導致工作堆積或人均工作量增大問題的出現。此外,“內駐”的專家、專業人員查看問題的獨特視角不同于常年在本單位工作的審計人員,有可能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提出更有獨到見解的意見。實行“內駐培訓”,首先,要做好專家、專業人員的挑選及邀請工作,挑選并邀請專業對口、專業知識豐富、工作經驗充足、具有一定指導能力的專家、專業人員,對于在“內駐培訓”中作用明顯、受到審計人員喜愛的專家、專業人員,用人單位可長期聘用。其次,用人單位要將“內駐”的專家、專業人員安排到合理的崗位,即既要專業對口,又要優先安排到最急需指導的崗位。再次,用人單位要對專家、專業人員培訓和指導的內容做好匯總,對合理的指導意見予以采納,并事后檢查審計人員在工作中的整改情況。
參考文獻:
[1] 葉緒江.當代中國干部教育培訓有效供給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0.
[2] 姚玲.軍隊醫院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
[3] 豆云.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中的監督機制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0.
[4] 周小李.馬克思教育觀視域下當代中國素質教育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河北廊坊 065000)
(作者簡介:孫言杰,男,山東陽谷人,北京大學軟件工程碩士學位,審計師,研究方向:審計;財務會計;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紀檢監督。)
(責編:若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