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柱
我國高等地理教學一直在不斷追求改革與創新,同時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也非常需要高素質的地理人才。在地理學的學科體系中,自然地理學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學、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統等專業核心性的專業基礎課程。因此,對于自然地理學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主要針對自然地理教學改革以及思考做出全面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下文內容,希望能夠給與同行業工作人員提供出一定的價值參考。
自然地理教學改革思考分析人類社會面臨著人口、資源和全球變化等一系列問題。人類應怎樣面對各種資源環境帶來的挑戰是當前和未來自然地理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地理學發展及社會發展對于地理人才的需求,要求高等院校的自然地理學教學要從人地關系系統結構變化、知識經濟、素質教育的需求重新審視地理科學教育功能和價值,把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作為自然地理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及觀點。自然地理學的教學要通過觀念更新、內容整合、方法革新,促進學科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把學生真正培養成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地理人才。
本文主要針對自然地理教學存在問題及改革做出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下文內容,希望能夠給與同行業工作人員提供出一定的價值參考。
一、存在的問題分析
1.課程內容陳舊,教學內容重復
現階段自然地理學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相對來說比較陳舊。部門自然地理學課程能夠自成體系,對學科內的學術性以及理論性比較重視,所以導致課程間的內容出現重復現象,不僅缺乏相對比較系統的綜合研究,同時也存在不全面性,導致部分課程和地理學出現分離。合并為一門課程后,由于課程內容容量以及內容陳舊等方面限制,不能對最新科研成果進行及時反映。
2.實踐教學觀念落后,實踐內容不夠豐富全面
野外實踐教學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特色,是地理學人才培養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各高校受到傳統思維所帶來的影響,加之學校實習經費的限制,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往往限制于各學校自己有限范圍的實習基地實踐學習,給學生自然地理學系統性教學帶來瓶頸和困難,大大阻礙了學生知識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對培養自然地理學杰出后備人才存在著重要的缺陷。我國地域遼闊,地質地貌和氣候水文等環境復雜,極大的豐富了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的內容,但是傳統的野外實踐教學使學生在領悟地理學知識上極為不全面,野外工作能力也沒有得到有效鍛煉。
二、教學改革分析
1.課堂教學內容的改革
自然地理學課堂教學內容的改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自然地理的教材修訂必須要能夠重視從地球表層的系統研究角度進行出發,將其目前社會最新的觀點以及多種學科進行相互的融合。二是應該要將系統的觀點以及區域觀點等進行有效的融合,在這個基礎上行進行綜合的研究,能夠培養學生自身的全局意識以及對學生的辯證思想進行不斷的培養。三是人口以及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也是目前學術界探討的一個熱門話題,對于一些研究較為豐厚的成果,則可以適當的將其貫穿到教學內容之中。總而言之,一定要加強自然地理學教學內容的不斷改革,同時還要不斷促進教師自身綜合素養,積極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自然地理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2.實踐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
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實現實習教學資源共享。目前我國高校特別重視自然地理學野外聯合實習,這樣能夠充分利用各個地理院校多年精心打造的特色實習資源,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野外工作能力,有利于地理學后備人才的培養。二是積極要求有豐富經驗的實習指導教師(教授/博導)親臨一線指導,這樣能夠有效提升野外實踐教學的質量。三是積極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系統跨區域觀察分析技能,激發探究精神,提高學生高強度野外工作能力。總而言之,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是該學科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只有通過加強實踐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才能實現自然地理學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培養出高水平高質量的地理學后備人才。
3.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不斷提高
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證學生能夠對課堂教學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相關理論進行熟練的掌握,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加深學生記憶能力。可以利用小組野外考察、區域專題調查等一系列實踐方式。幫助學生能夠較好的理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進行野外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正確的指導學生,但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幫助學生掌握熟練地實習內容,教師結合具體狀況,選擇適合學生的實踐活動,同時還可以添加一些趣味性以及綜合性實驗。在實驗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自由組合,對實踐內容進行熟悉,通過教師進行現場指導以及綜合等,學生對實踐活動的理解撰寫相應的實習報告。通過這種實踐教學能夠充分的把比較死板的理論知識合理的運用到實踐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自信,團結合作,對實踐活動的目的進行完成,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地理學人才,進一步為學生的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4.教師隊伍素質的建設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是學生知識的一個引導者,對于教學改革的方向以及創新思維存在著較為巨大的影響。教師需要熟練掌握豐富的自然地理學相關理論知識,了解最新的科學知識以及實踐教學方法,使自己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交流和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積極把握相應的交流進修的機會,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以及職業道德;教師還需要學會把教學與科研進行有效的結合,我們只有通過積極參與科學研究,才能夠了解到最前沿的自然地理學理論知識,進而在授課過程中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促進自然地理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5.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進,建立一套對學生全面素質進行科學考察的考核體系
考核方式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現階段教學改革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對考試實施改革的主要方法和成績評定的思路為:建立起相對來說比較科學地考察學生綜合能力以及知識的考核體系,對學生成績進行有效的綜合評定。課程總成績中,對平時作業要適當的增加,加強實驗等考核。實施校外實踐考核評價的過程中,主要考核學生在野外實習中的工作方式以及實習報告,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進一步提高在教學中的實際效果。
三、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自然地理學的教學必須要進行相應的改革以及創新。在改革和創新中,教師和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教學效果才得到提升,自然地理學才能夠得到有效的帶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促進我國高等素質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維佳,哈斯額爾敦,崔劍.關于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的思考——第二屆全國高校自然地理學骨干教師培訓班野外考察[J].高等理科教育,2008,(08):124-126.
[2]張素娟.綜合自然地理學教學內容的重新認識與思考[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8,(08):138-141.
[3]劉德深,劉輝利,游少鴻.地學背景高校環境科學專業自然地理學教學改革實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08):186-1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