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躍++湯曉琳++劉韻秋++王林林
目的:探討問題—討論指導教學法(PDG)及循證醫學(EBM)理念的教學效果。方法:選取沈陽醫學院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兩個班,共55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采用PDG教學法及EBM理念)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借助試卷和問卷調查兩種指標評估教學效果。結果:多數同學認同PDG教學法及EBM理念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其自學能力、在臨床實踐中做出診斷的能力、內在學習動機、查閱文獻資料等能力。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總分數、簡答題得分和案例分析題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結論:PDG教學法及EBM理念的應用有助于提高生理學教學效果。
PDG教學法循證醫學醫學生理學生理學是生物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醫學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主要講授生物體生命活動的過程、規律和機制。問題—討論—指導(problem-discuss-guidance,PDG)教學模式是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學創立的。PDG教學法的應用是加強理論和實踐有機聯系的一座橋梁,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能力。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種醫學方法學,“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來制定患者的診療措施”。循證醫學思維包括提出問題,根據問題尋找相應的臨床依據,并按照一定的評價體系對依據進行評價。
我們將PDG教學法和EBM理念方法相結合,在運用PDG教學法的過程中,滲透EBM理念,啟發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運用EBM的方法和證據尋找解決方案。根據教研室的課程安排,選取2015級醫學檢驗本科生進行教學改革實踐,并與傳統教學法進行對比,本文將結果展示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2015級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參與教學實踐的學生共55名,年齡為18~21歲,其中1班28人、2班27人,學生已完成部分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相關醫學知識已經有了良好的儲備。
1.2研究方法
1.2.1分組。選取生理學課程的部分內容。1班實施傳統教學法,即教師采用多媒體設備,結合板書等常規教學方式,2班隨機分成5個討論組,采用PDG+EBM,即在實施PDG教學法的過程中,啟發學生嘗試運用EBM理念。
1.2.2教學實施。(1)問題導入環節。提前將案例發給學生,案例后設置若干有針對性的問題,問題內容涵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醫學人文。教師向學生介紹EBM理念和方法。鼓勵學生運用EBM方法開展自學和討論,此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向學生簡要介紹如何獲取資料以及文獻檢索的途徑和方法。(2)討論和指導環節。讓同學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小組可以設置組長,組長安排課余時間進行小組學習,針對案例的問題進行討論,運用EBM方法進行分析,然后整理歸納,經小組討論后的證據(需要介紹證據的來源,如教科書、課外參考書、醫學期刊雜志、醫療指南等),完成小組學習過程,并制作幻燈片形式的報告或者進行板書講解,并解答其他同學提出的有關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充分體會EBM理念和方法,使學習充滿樂趣,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小結和分析環節。上述環節結束后,教師對案例進行小結,指出并分析學生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給出參考思路和方法,并歸納強調教學目標中的重要知識點。此外,可以補充與課程和案例相關的最新基礎和臨床研究進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課外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1.2.3效果評價。(1)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測試,考試題型包括選擇題、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2)問卷調查,通過查閱大量的參考文獻資料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包含若干個問題,發放無記名問卷給實驗組27名同學,回收有效問卷27份,回收率達100%。
1.2.4數據分析。采用SPSS16.0軟件,其中計數資料結果采用百分數來表示。計量資料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來表示,選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比較,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考試成績比較
測試結果見表1。實驗組的總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試卷中考察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客觀題型(選擇題)得分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而考察學生理解、剖析、歸納綜合能力的主觀題型(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得分實驗組高于對照組。
2.2問卷調查評價
調查結果見表2。
3討論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同學總成績高于對照組(P<0.01),主觀題即簡答題、案例分析題的得分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實驗組同學普遍認同自己在自主學習能力、臨床實踐中作診斷的能力、內在動機、檢索文獻資料能力等方面有較大提升。由此可見,PDG教學法和EBM理念有機結合在生理學教學中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我們在應用實踐中也發現,實施新的教學方法仍然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如學生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教師的自我完善和加強、教師對教學改革的熱情等,才能顯示出教學改革的最佳效果。我們將總結教學改革的經驗,并進行積極探索,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珍,解敏,王烈成.醫學生理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考試周刊,2016,(10):149.[2]李澤生,冼利青.麥克瑪斯特大學“問題學習法”[J].復旦教育論壇,2003,(03):85-88.
[3]宮學武,吳兢,姚宏波.PDG教學法在眼科教學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3,(34):166-167.
[4]姜麗娜,陳前芬,趙瑾,趙云霞,趙士弟.病理生理學教學中循證醫學結合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01):125-126.
[5]唐漢慶.EBM和PBL雙軌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1):98-99.
[6]崔躍,湯曉琳,崔皓哲,徐暢.PDG教學法對醫學生學習效果影響的分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90-91.
[7]崔躍,劉智琪,白潔,吳宇迪,王舒.PDG教學模式在醫學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9):96-97.
基金項目:
1.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2016年醫學教育研究立項課題;課題名稱:PDG教學法在醫學生理學教學中的實踐與評價;課題編號:2016B-FF049。
2.沈陽醫學院2016年度教學研究課題;課題名稱:PDG與EBM結合教學法在生理學中的應用;課題編號: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