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智宇
摘 要:我國知識產權糾紛目前主要以訴訟為主,而調解是一種高效、靈活的法律應用,如何更好地在知識產權訴訟中利用這一程序,關鍵在于如何總結和歸納大量案件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問題。
關鍵詞: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問題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8-0194-01
由于知識產權糾紛案件與傳統案件相比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傳統的法律訴訟程序并不能解決特定案件中的糾紛核心和被侵權方的訴訟要求。從一定角度上看,法律訴訟并不完全是解決相關案件的最優方式。調解具有自主、靈活等特點,這都是訴訟無法比擬的。
一、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特點
1.涉及范圍大,形式復雜。從專業性上看,知識產權糾案件不只簡單包含民事糾紛相關法律問題,還要關聯大量的行業專業領域內的相關問題。這對僅具有法律專業背景的仲裁者來說,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從訴訟主客體上看,不只局限于普通民事案件中的自然人,還包括企業法人及其他各種非法人組織。而且,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一旦涉及侵權,那么侵權人的范圍還常常包括境外民事主體。
2.產生的結果影響大。從相關糾紛案件中由侵權進而產生的后果來看,被侵權方的商業利益往往會受到嚴重的損害,如商業信譽受損、市場份額銳減等等,這與普通民事侵權案件中被侵權一方受到的損害有很大不同,這類后果對企業的發展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在某些大型跨國企業涉及到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中,案值可能價值百萬甚至千萬,這種負面影響不僅難以用金錢來衡量,還涉及到該企業的國際形象及聲譽受損。
3.訴訟過程難。知識產權案件的訴訟程序較普通民事案件要復雜一些,而且又表現在多種不同的方面,如對侵權定性的復雜程度上,又如訴訟過程中發生的多種訴訟交叉甚至循環而導致案件久拖不決的問題等等。
二、案件調解的主要形式
1.法院調解。司法調解是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的主導,目前我國知識產權糾紛案件調解工作主要是以人民法院調解為主體來施行的,法院的審判員承擔著大部分的知識產權糾紛中的調解和仲裁工作。
2.民間調解。民間調解正成為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的新興力量,近年來,由于涉及知識產權糾紛的案件數量急劇攀增,各種民間調解組織也不斷出現,如上海浦東新區知識產權調解委員會、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中心、知識產權訴前調解中心等,這些機構的出現打開了知識產權糾紛解決的新途徑。
3.行政調解。這種調節往往基于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來實行,由于缺乏程序性規定,所以目前發揮作用有限。但很多知識產權糾紛案件都是通過以政府為主導的模式運作的,比較注重實際權利和利益的歸屬。
三、知識產權糾紛案件調解中的問題
1.需要很強的行業專業性。知識產權的相關侵權糾紛往往發生在競爭環境下的雙方甚至多方間,這在技術專業性強的行業(如電信、軟件、汽車制造等)中尤其明顯。特別當案件糾結在先進技術問題上時,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非專業人員是難以區別和理解的,更談不上對糾紛的合理評估了。法官、律師都只是法律專業人員,讓其在訴訟中處理那些包含跨行業的專精化知識和嚴格的技術問題的糾紛,便是強人所難了。
2.迫切需要高效調解。由于知識技術的爆炸性發展,很多行業中的專業技術生命周期極短而很快就被新技術取代,一些專利在保護期間內就不再有任何價值和意義。而如通過長時間訴訟的方式解決知識產權糾紛,即使最終獲得了法律上的公正,其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甚至難以挽回的。所以,糾紛的解決要盡可能的迅速和高效,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利益,將其損失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張志虎.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機制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4.
[2] 劉曉紅,李曉玲.知識產權國際糾紛的非訴訟解決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3] 孫瑛.淺析國際知識產權糾紛的仲裁解決模式[J].法制與社會,2011,(8):1-2.[責任編輯 陳 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