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璋
[摘 要]高職院校保衛工作是高職院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警務室的規范化建設是高職“平安校園”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高職院校發展、保障師生安全具有深遠意義。高職院校警務室室管理模式的實施方式為高職院校與公安機關共同聯手創建平安校園,確保高職院校和周邊社區的安全穩定。
[關鍵詞]高職院校;社區;警務室;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129
[中圖分類號]D6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0-0-02
高職院校為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大部分都建立了社區警務室。高職院校與公安機關共同聯手,大力推進“平安校園”工程建設。建立高職院校社區警務室的目的就是提供一個高職院校與公安機關警民互動、出警聯動協調合作的運行模式,為維護校園安全與穩定,高職院校社區警務室加強了社區治安管理,加強了公安機關基層社區安全建設。警務室切實有效地開展工作,與高職院校保衛處信息共享、聯動出警。高職院校與公安機關針對校園治安形勢,實施治安防范措施,建立高校內部安全防范工作新機制,創新管理新模式。
1 建立高職院校警務室的必要性
1.1 保障校園安全
建立高職院校社區警務室,可以通過各項便民服務,及時對影響高職院校內部穩定的不安全因素,加以預防及適時解決,主動為高職院校發展與建設排憂解難,例如:通報社會治安情況,實施治安防范措施,建立高校內部安全防范工作新機制。積極預防和處置高職院校中群體性事件,有利于公安機關會同文化部門、工商部門、城建部門對高職院校周邊的文化場所、網吧、影視游戲歌舞廳等經營場所進行清理整治,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凈化。創造良好的校園周邊社區治安環境,有利于預防和減少學生安事故的發生,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創建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高校改革發展的深入使校園從原來的封閉區域逐步發展成為開放式的社區,給校園安全管理帶來了許多新問題、新情況。高校周邊的治安形勢復雜,僅靠高校內部的保衛力量無法維系安全,所以必須建立高職院校社區警務室,讓公安機關民警進校園,才能保證管理措施的落實。
1.2 保障校園周邊社區安全
高職院周邊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如周邊的網咖、出租屋、KTV歌舞廳和美容理發店等消費娛樂場所,一些社會上不法人員和盲流在學校周邊騷擾。學校周邊治安環境的整治,僅靠學校自己力量很單薄,須集中調動各方力量進行綜合治理。高職院校社區警務室請民警進校園,可以解決學校治安問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并針對高校周邊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人文情況,以創建和諧社區、創建平安為工作原則,開展高職校園安保工作,保障校園安全。公安機關將先進的警務理念及警務技能提供給高職院校保衛處工作人員,帶動高校保衛隊伍的綜合素質及警務能力不斷提升。通過打擊、防控、震懾違法犯罪,消除威脅校園安全的不穩定因素,保障師生的安全,保障社區群眾的切身利益。讓“聯系網、情報網、防控網”三網融合,構建和諧社區、平安校園。將校園社區治安防范資源整合,有效地提高校園防范和打擊犯罪的能力。在建立校園社區警務室的基礎上,建立校園社區治安信息網絡,有效遏制校園周邊社區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發生,切實維護治安環境的持久穩定。
2 高職院校警務室的管理及其模式
2.1 警務室的制度管理
警務室值班人員須按規定著裝、帶值班牌,詳細做好警務室的工作日志,嚴格遵守警務室各項制度,在警務室內統一懸掛工作人員姓名、照片、電話等,保持24小時有人值守;穿制服,衣冠整潔嚴正、舉止文明。警務室值班人員要受理報警求助、調解糾紛。在警務室的制度管理方面,制定校園警務室工作制度、校園治安管理制度、校園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社區民警配置和勤務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設計報警案件記錄、巡邏記錄、治安案件記錄及法制安全防范宣傳冊等簿冊,記錄校園日常安全工作。
2.2 警務室的考核管理
校園社區警務室由學校及轄區公安派出所雙重領導,每學期進行總結與績效考核,制定警務室考核準則,細化考核內容。考核內容與治安防控工作、信息采集動態管理、校園內交通管理等工作掛鉤。對于校園社區綜治水平的提高,制定了獎勵細則,工作出色的都給予一定的獎勵。考核內容有警務室人員出警率、社區發案率、師生滿意率及人口登記率。派出所領導深入社區走訪,征求群眾對警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進行整改,對人員獎優懲劣。
2.3 聯勤工作模式
高職院?!皠摻ㄆ桨残@,構建和諧社會”,能有效遏制影響校園安全因素的發生。高職院校與公安機關聯合設立的校園警務室與公安機關形成合力,群策群力維護校園安全,派出所抽調民警駐點校園內,實現出警聯動、協調運轉的合作模式。高職院校要制定與校園平安創建工作有關的制度,與保衛部門共同分析校園內外治安形勢。聯勤工作模式包括協作與聯勤兩方面,協作是指公安機關、社區民警在從事校園社區安全工作中,同政府部門、社區各單位協同合作,開展社區警務工作。協作包括校園與社區內的社區民警和學校保衛隊伍協同合作。聯勤是指社區民警之間與中心警務室合作聯合執行職務,開展社區警務工作。這種聯勤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安部要求社區警務室至少配備民警一人,如果處理群體事件,警務室就顯得人手不足,就要由派出所多派警力來處理,而聯勤機制就可以解決警務室警力資源不足的問題。
3 高職院校警務室管理模式的實施與探索
3.1 把法制教育引進校園
根據高職院校校園內治安形態,結合學生特點,定期有針對性地對學校師生進行法律宣傳教育培訓,以案例現身說法。警校合作共同保護學生的安全,進行消防安全培訓、消防演習培訓,組織開展以防火、防盜、防事故為主要內容的安全防范知識教育,使學校師生員工學會保護自身安全、處理突發事件和撲救火災的基本技能,并增強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增強師生法制觀念。此外,還可以利用校園宣傳欄、告示欄、校園網絡等園地,以各種靈活的形式向師生介紹已經發生的典型案例及預防措施。
3.2 成立學校護校隊
護校隊由學校保衛處工作人員、保安巡邏隊、大學生巡邏隊等護校力量組成,參加校園安全值日、巡邏。在值班巡邏工作期間,嚴守崗位,做好值班記錄。學校護校隊每天對校園進行定期和不定期巡邏,在早餐、中餐、晚餐及晚自習后等學生出入校門的重要時段,協同警務室處理應急突發事件,并及時發現各種隱患,維護校園內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
3.3 開通網上警務室
高職院校社區警務室要狠抓軟件建設,統一規劃警務室辦公與生活、通訊與網絡設施,至少擁有連接公安網的電腦,實現在警務室就能網上辦公。在室內安裝攝像頭將實時監控警務工作與“互聯網+”有機結合起來,利用網絡平臺,實現網上辦公、網上預約、警情提示、工作日志撰寫,利用QQ號、E-mail、手機號碼等聯系方式上網。學校師生通過網絡反映問題、咨詢情況,警網配合,共創和諧安全的網絡發展環境。網上警務室以校園網開辟法律園地,向師生介紹典型的案例及預防措施。
3.4 打造移動警務室
學校保衛處工作人員、保安巡邏隊、大學生巡邏隊在校園內每個崗點組成在線和面上的巡控,由駐點民警協防,在校園主干道路點、線上實行交通管理和治安防控,把點線面相結合,發揮移動警務室的“移動”特點,建立集打、防、控與服務于一體的安全巡防工作體系。
高職院校社區警務室的創建是以打造平安和諧的大學校園為目的,以警務室為依托,發揮專業警務隊伍,采取各種措施,確保校園安全。高職院校建立社區警務室,可以使高職院校與公安機關互相支持,整合公共警務資源,確保校園發案少、秩序好。
主要參考文獻
[1]許理民.醫院警務室規范化建設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6(25).
[2]馬正義,葉衛良.高校社區警務室建設探索[J].科技資訊,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