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梅
我們常常把學生比作一粒種子,那么后進生可能就是一粒遲發芽的種子。后進生形成的原因不同,行為表現各異,比起其他學生,他們更需要班主任的細心呵護、關懷體貼、理解尊重、諄諄誘導。班主任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和教育后進生,使其健康、快樂成長。
一、關注后進學生,多給他們展現自我的機會
“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的學習。”在每個班級中,總有一部分學生自我控制力差、自私、缺乏自信、作業完成情況糟糕等,這些問題常常讓我們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尋找突破口,循序漸進,并將成功遷移到學生學習和品德行為上,才能達到轉化的目的。
在我所帶的班級里,有幾個可愛的“葫蘆娃”,平時總是衣服穿不得干凈,值日搞得不利落,作業敷衍了事。經了解,這些學生的父母大多屬于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程度低,平時教育孩子簡單粗暴。基于這種情況,我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題班會及校園藝術節等活動為契機,編導舞臺劇、大合唱等節目,讓他們輪流做主角,使其發現自己和優秀生之間的差距,感受集體的力量。對每一次的表演,他們都格外認真,受到了同學們的贊許。其實,多關注這些弱勢孩子 ,不僅可以讓他們改掉一些陋習,樹立自信心,對其他學生也將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在學習上不間斷地引導和啟發后進生,讓他們找到自信
如何讓后進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是一項較為艱巨的任務。那怎樣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呢?蘇格拉底說過:“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人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在數學教學中,我首先培養后進生對學習的興趣,課堂上,我盡可能把后進生感覺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簡單、有趣,同時讓自己的語言、行為變得幽默,讓課堂充滿活力,以此來喚醒后進生的潛能。其次,為了不讓后進生對自己失去信心,我常常把一些簡單的問題交給一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回答,上課盡可能多地提問他們,等他們有了自信和興趣后,再讓他們給大家講解甚至讓他們到講臺前講課,剛開始的確有點浪費時間,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一段時間后,效率就有所提高,他們的成績也明顯有所提高。我班有位張同學,成績差,做事速度慢,表面上性格內向,上課回答問題不吭聲,但是私底下經常和同桌聊天、打鬧或是自言自語,“叨叨”個沒完沒了。更沒想到的是,一次考完試,他竟然將通知單上的成績偷偷進行涂改。瞅準這次機會,我告訴他 ,我要為他守住這個秘密,但是,下次考試必須努力爭取達到涂改后的這個成績,張同學聽后,紅著臉說:“行。”在以后的課內外活動中,我有意接近張同學。剛開始,上課他回答問題時,臉漲得通紅,嘴里不知嘰咕了一句什么。頓時,同學們哄堂大笑,他自己更是無所適從。但是,我并沒有放棄,對他一句一句不斷地進行引導,讓他弄明白這個問題。就這樣,課堂上我找準機會總是提問他,并以鼓勵、贊許的眼光和他交流,課間和他聊天。最終,張同學不辜負我的期望,中考數學取得了135分的優異成績。
三、教師要有耐心
后進生的形成非“一日之寒”。一般來說,后進生對他人的幫助,往往采取封閉、拒絕甚至敵視的態度。教師在工作中如果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其結果往往事與愿違。所以我們必須鍥而不舍,應當針對每位后進生的特殊情況,找準切入點,反復抓、抓反復,決不能經歷一次失敗就失望,甚至放棄。七年級第一學期開學第一周,有一天,我和微機老師聊我班的情況,了解到我班的馬同學對漢語拼音完全沒有掌握,在之后的數學課上我有意注意觀察了解這位學生,發現他平時調皮搗蛋、不服從管教、不能按時交作業,基礎知識很差,比如他計算+的結果是。即使這樣,我還是發現了他的閃光點,他思維敏捷,打掃衛生不偷懶,于是我先是找他談話,了解他學習差的原因,然后對他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如他做錯事老師批評時,不翻白眼、不斗嘴,作業盡一切可能保證交上(盡管大多數情況是抄的)。一段時間后,交作業的習慣差不多形成后,我又要求他只做每天作業中的一些基礎題,但要求必須是自己獨立完成,哪怕全錯都行,但必須認真改錯。半學期后,盡管馬同學的成績仍不盡如人意,但是從課堂中的表現來看,他不僅認真聽課了,而且也掌握了許多知識點。七年級第二學期,我又讓他擔任生活委員,目睹他螺旋式上升的進步,讓我更加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四、結語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班主任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在關心、關懷的基礎上,傾聽學生的心聲,欣賞學生的長處,以創新的理念解決后進生的問題。既要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促進其自我轉化內因的形成,又要認識到后進生轉化的長期性、艱難性、挑戰性,加強對后進生的指導和嚴格要求,保證轉化工作的順利完成。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