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江
摘 要:聾校學生接受事物和信息的渠道狹窄,接受能力相對薄弱。教師應該順應他們獨特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要尊重認知,奠定聾校學生的語言涵詠基礎;把握特點,豐富聾校學生的語言品析渠道;循序漸進,強化聾校學生的語言實踐練習,促進聾校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尊重認知;循序漸進;把握特點;語用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3;G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8-0092-01
語文是一門關于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學習的核心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但對于聾校學生而言,他們接受新事物和新信息的渠道相對狹窄,接受能力也相對薄弱。教師應該順應他們獨特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本文以經典文本《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學為例,對緊扣聾校學生特點,夯實語用訓練基礎的策略進行研究。
一、尊重認知,奠定聾校學生的語言涵詠基礎
聾校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相對狹窄,他們內在的原始性經驗儲備也相對滯后。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學伊始,教師就直接展開語言運用的訓練,必定會使學生形成認知的困惑和思維的斷層。因此,教師應該從聾校學生的原始學情入手,從文本的理解入手,為學生的實踐運用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首先引領學生借助自讀環節,結合具體的課文內容,達成這樣的要求:畫出不懂的生字新詞,并查字典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甲天下”的意思是什么,思考“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同時相機理解“波瀾壯闊、擴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的意思;結合具體的語言,引領學生感受漓江之水靜、清、綠的特點和桂林之山奇、秀、險的特點。整整兩個課時,教師分別從水和山兩個層面,引領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深入感知,沒有急于推進教學進度,而是將每個環節落到實處。在其后的第三課時,教師在前兩課時深入關注文本細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的思維重新回歸,引領學生從整體上關注文本內容,對文本的語段內容和結構設置進行體悟。教學至此,教師引領學生從整體入手,到細節的深入感知,再回歸到整體,對課文進行了不同層面和維度的解讀,為后續的語用訓練奠定了基礎。
二、把握特點,豐富聾校學生的語言品析渠道
語文教學中語用訓練的本質,一方面要緊扣文本的語詞內容,感受作者的匠心獨運;另一方面,就是要讓學生關注文本的語言形式,尤其是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語言形式。對于聾校學生而言,聲音信息的感知能力缺失,需要教師充分遵循認知特點展開教學,才能讓語用訓練的效益得到根本性保障?!豆鹆稚剿芬晃木手幊司畹臉嬎?、生動的語言之外,更在于其獨到的排比句式的充分運用。因此,教師應緊扣文本中的排比句展開教學。為了遵循聾啞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深入到文本內容中,通過朗讀來初步感受排比句式結構整飭、表達有力的特點。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順勢告知學生排比句的特點,即把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并列在一起,并讓學生了解運用排比可以起到條理分明、節奏和諧、層次清楚的表達效果。為了讓學生對排比手法形成更為通透的認知,教師除了引領學生關注課文中典型的句式之外,還為學生拓展了其他排比句式。例如,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片綠意;如果你是一片白云,就裝扮一方晴空。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釀造一份甜蜜;如果你是一縷陽光,就照亮所有黑暗;如果你是一絲清風,就吹走世間的塵埃。教師始終將教學的關注點放在排比句式的教學上,既有緊扣課文的初步體驗,又有深入實踐的特點介紹,還有拓展的豐富體驗,從而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
三、循序漸進,強化聾校學生的語言實踐練習
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在于運用,沒有了運用,任何所謂的感知、品味和涵詠,都將成為空中樓閣。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在充分感知與理解的基礎上,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歷練平臺。這一平臺的創設,必須要尊重學生獨特的認知特點,否則會讓學生無從下手,使得練習流于形式。在感受了排比句式的特點之后,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在深入實踐的基礎上,創設這樣的排比訓練:如果我是……,就可以……;如果我是……,就可以……;如果我是……,就可以……。借助這種形式引領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積累,對排比句式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讀,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提高學生內在的悅納和消化效果。運用現有句式進行訓練之后,學生的認知有了明顯的發展與提升。此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自主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表達也有著這樣的認知體驗,是可以運用排比句式進行表達的,從而將學生對排比句的運用從課堂向生活的場景引領,提高學生的語用實踐能力。
四、結束語
語文能力是學生走向社會、實現自立的重要能力。對聾校學生而言,掌握扎實的語言實踐能力,對于促進核心素養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提升以后的工作效率與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順應聾校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特點,逐步提升學生的語用實踐能力,為他們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寶萍.聾校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有效途徑研究[J].成才之路,2016(03)
[2]鄭維玨.聾校語文課堂的特殊性、差異性分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