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文
摘要:現代社會的手機媒體,是作為一種全新的形式出現,成為了群眾交流溝通的重要渠道,對大學生的生活和思維等方面都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我國高校思想工作者應當要充分的利用這一全新的媒體形式,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構建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載體,搭建校園文化的新平臺。
關鍵詞:手機媒體;大學生;思想教育
在這個知識經濟發展的時代,通訊科技也在日益壯大。手機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媒體形式,迅速占領了現代人生活的每個區域,手機媒體在互聯網當中和各類的媒體相結合,形成了娛樂、文化和傳媒于一體的新媒體形式。手機媒體因為具有便捷性、虛擬性等一些特征,能很好的迎合現代大學生的需求,成為大學生們離不開的東西,并快速的參透到他們的生活和學生上,壟斷了大學生的生活圈,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都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1、手機媒體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4G技術的發展讓手機功能從原來單純的語音通訊功能擴展到如今的可以傳輸語音、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等,也是集服務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身的新媒體。也讓思想教育的內容從原來的平面走向了立體,由靜態也變成了動態,也更加的生動和有趣[1]。如果把趣味性和時尚性兼具的手機媒體來作為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就可以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升華感情,在有圖像、有聲音的語境中接受知識,這不但能增強思想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還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另外,手機媒體的新技術也架起了跨越時間和空間的人際交往軟環境,把人力交往的心理距離縮小了,也減少了人際交往的心理防范,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教育者可以通過跟大學生的溝通,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就能及時的了解群體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從而找出解決方法,讓問題在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已經消失。這樣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針對性,也逐漸提高教育的時效性。
2、手機媒體具備了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的條件
思想教育的載體部分是指傳導和承載思想因素,可以被思想教育主體所運用,而且還可以互相影響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然后通過一定的載體對大學生進行教育,這也是思想教育的規律性要求,但是作為思想教育的載體,必須要同時滿足兩個基本的條件:第一,必須承載思想教育的目的、任務、原則、內容等一些信息,而且要讓思想教育者所應用;第二,必須是聯系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的一種形式,但是主體和客體可以借助這樣的形式產生互動[2]。手機媒體之所以能傳播,是因為它的功能具備了成為大學生思想教育載體的一些條件。一方面手機媒體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的信息資源庫,它自身就可以承載非常多的一些內容、目標和任務等相關的信息,更可以直觀、生動的展示出其內容和要求,這些信息也很容易被高校思想教育的工作者掌握。另一方面,手機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媒體工具出現在我們面前,它最大的本質特征就是可以讓雙方之間實現溝通和互動,可以通過語音、短信、微信、微博、電話、QQ、博客等非常多的媒體形式,可以讓教育者和大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實現雙方的零距離交流。
3、認識手機媒體的重要性,主動運用手機媒體開展
對于如今的大學生思想教育,不管什么樣新興媒介的產生都會被這個時代所記住,都會在群眾特別是大學生中得到廣泛的推廣和使用,而且都會影響到使用者的生活、學習、交流和思維等領域。從最原始的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到現在的手機媒體,可以說科技發展是不斷在進步的,新媒體的發展和出現不但見證了傳播技術的創新,也讓政治傳播、意識形態的構建越來越龐大,占領的領域也越來越廣闊越來越深入。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管理工作也越來越困難了。因為新媒體的出現,讓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出現的問題已經超出了高校傳統教育所管理的范圍,傳統的思想教育已經非常難跟上這個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和新媒體時代[3]。所以我們可以跟隨現時代發展的方向,分析了解手機媒體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有那些,并且要研究以手機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形式,探索出如何利用手機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制度,把手機媒體的教育、管理和服務等功能有效的結合到思想教育工作中,這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思想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4、結束語
我國高校的校園文化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部分,所以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質有著非??傄囊饬x和作用。所以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可以組織開展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以吸引力強為主,讓同學們提出活動意見。通過組織各類主題新穎、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例如:手機短信文化節、手機攝影大賽、手機音樂大賽和DIY手機殼等一些類似的活動,目的是讓大學生在參加各種活動時能得到思想的啟發,提高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華強.手機媒體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2).99-100.
[2]胡余波,徐興等.手機媒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J].中國青年研究,2013(8).5-6.
[3]樓錦錫,沈黎勇.大學生使用手機狀況研究報告—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15(2). 3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