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倩倩

[提要] 中小企業在新三板的融資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包括定向增發、股權質押融資、轉板上市和并購重組。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研究分析京津冀中小企業在新三板融資現狀,更有利于為京津冀未來發展資源分配和產業協同提供意見。本文以定向增發融資方式為例,分析京津冀中小企業在新三板的融資現狀,提出京津冀中小企業未來發展相關建議。
關鍵詞:京津冀;新三板;定向增發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8月18日
一、新三板融資方式
新三板即股權代辦轉讓系統,主要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且新三板掛牌條件較主板相對寬松,還有融資效率高和制度靈活等優點。2013年12月31日起新三板面向全國接收企業掛牌申請,目前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數量已遠遠超過滬深上市企業的總和,成為我國最為重要的場外交易市場。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市場上的融資方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定向增發融資、股權質押融資,廣義上還包含轉板上市和并購重組。
(一)定向增發融資。定向增發融資是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市場融資的主要方式。由于新三板企業只是掛牌而不是上市企業,故無法向社會公眾公開募集資金,只能針對特定對象實施定向增發。新三板定向增發融資根據融資發生的時間點可分為:掛牌前的定向發行、掛牌的同時發行和掛牌后的定向發行。新三板為了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引入了儲架發行制度,即“一次核準、分期發行”。自2006年12月29日北京時代第一次增資以來,截至2017年8月13日共計完成定向增發企業6,529家,總融資額3,580.81億元。
(二)股權質押融資。股權質押融資是上市企業較為常見的債權融資方式,上市企業為了獲得融資將股票質押給相關金融機構。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后,其股票具有流動性,因此可以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獲得融資。截至2017年8月13日,新三板掛牌企業股權質押融資共計6,681筆,其中39.4%質押給銀行,15.7%質押給擔保公司。
(三)轉板上市及并購重組。新三板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服務中小企業發展成長,是中小企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跳板。截至2017年8月13日,新三板市場成功轉板企業共21家,深圳交易所19家,上海交易所兩家。并購重組是新三板市場近年來出現的新現象,截至2017年8月13日,新三板掛牌企業資產重組企業共計219家。
二、京津冀新三板定向增發融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納斯達克是美國專為中小企業、新創立企業籌集資金的場所,效果顯著,已經發展成為美國第二大的交易系統,為全世界的企業籌集資金提供了方便。新三板是效仿納斯達克建立為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平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背景下,對京津冀中小企業在新三板融資現狀的分析,可以為京津冀未來的發展提供意見。定向增發融資是新三板中小企業融資最主要的方式,接下來研究京津冀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定向增發融資現狀的分析。
(一)現狀分析。新三板截至2017年8月13日掛牌企業總計11,415家,總股本6,692億股,流通股本3,163億股。其中,廣東掛牌企業最多為1,831家,占比16.01%;北京掛牌企業1,611家,占比14.08%;天津掛牌企業數199家,占比1.74%;河北掛牌企業數224家,占比1.96%。
通過表1可以看出,截至2017年8月13日,新三板共計完成定向增發企業6,529家,總融資額3,580.81億元。北京累計完成定向增發融資企業1,173家,占比18.0%,總融資額達946.91億元,北京完成定向增發融資在京津冀中歷年最高,總融資額也最多。天津較北京晚一年完成定向增發融資,累計完成定向增發融資企業103家,占比1.6%,總融資額達32.77億元,規模遠遠小于北京,融資金額也最少。河北2013年開始完成定向增資,累計完成定向增發融資企業131家,占比2.0%,總融資額達43.21億元。(表1)
通過比較分析,北京總計掛牌企業1,611家,完成定向增發融資的企業1,173家,72.8%的掛牌企業通過定向增發完成融資;天津掛牌企業共計199家,其中103家即51.8%的掛牌企業完成定向增資;河北掛牌企業224家,58.5%掛牌企業完成定向增資。北京在新三板掛牌企業最多,通過定向增發融資企業數最多,河北掛牌企業多于天津,完成定向增資企業數也多于天津。天津在新三板掛牌企業最少,完成定向增資百分比最少。
(二)存在的問題。通過研究可以發現:京津冀中小企業的發展嚴重不平衡,北京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市場上更具競爭力,河北和天津中小企業則處于劣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資源分配失衡。北京作為首都,是金融、保險、資本市場等相關行業發展的首選,中小企業在北京可以獲得更系統的服務,更低的融資成本。但是,河北和天津科技金融產業發展落后,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相關產業不能系統地服務中小企業發展,使中小企業發展不具競爭力;二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同。北京作為帶動全國的發展的先鋒,在政策方面具有示范性,政府圍繞中關村出臺多項政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而河北和天津中小企業發展起步較晚,配套措施不健全,政府相關扶持政策有待完善;三是企業自身競爭意識不同。北京中小企業總體發展良好,企業具有競爭意識,注重自身發展追求長遠目標,在眾多中小企業中具有競爭力。而河北和天津的中小企業自身發展質量較低,多數中小企業存在“半路夭折”現象,企業自身不具備競爭力,在長期發展中容易被淘汰。
三、京津冀中小企業發展相關建議
京津冀中小企業發展嚴重失衡,北京中小企業的發展遠遠超過河北和天津,主要原因還是北京的資源多于河北和天津,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也大于河北天津。河北和天津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應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可以給予優惠政策吸引相關擔保公司、貸款公司、大型投資公司在河北和天津發展,引導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系統化金融服務,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抵押類信貸服務,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機會;對中小企業給予租房補助、創業人員補貼等,以此來減輕中小企業發展壓力。在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的同時,也要激勵企業追求長期發展,注重企業發展質量,制定企業文化、長期發展目標,在中小企業中更具競爭優勢。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京津冀中小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近日,京津冀圍繞三地產業協同發展在天津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希望三地中小企業建立長期合作聯系,積極開展中小企業文化交流,鼓勵和推動京津冀中小企業間投資合作。京津冀應該抓住機遇,在政府大力扶持、企業有效發展、合理利用資源的前提下,助推中小企業發展,使更多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主要參考文獻:
[1]方先明,吳越洋.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市場融資效率研究[J].經濟管理,2015.37.10.
[2]楊雅雯.我國新三板定向增發企業融資效率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