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海蘋
[提要] 在利率市場化逐步推進的大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的業績受利差收窄、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不斷下降。本文以浙江省轄內7家銀行為樣本,深入分析影響盈利水平的原因,提出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銀行;業績;利潤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9月18日
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未來五年將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步伐,這對商業銀行傳統的盈利模式、發展定位和內部管理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為分析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對盈利模式的影響,我們選取浙江省轄內臺州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稠州銀行、紹興銀行、金華銀行、泰隆銀行等7家銀行作為樣本,從盈利水平、不良貸款率、成本收入比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一、基本經營情況
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我們對7家銀行的資產、貸款、凈利潤三項指標進行跟蹤,分析2016年與2015年相比變化情況。可以看出,各銀行業務發展有所不同,資產方面:杭州銀行、寧波銀行、臺州銀行、稠州銀行、紹興銀行發展速度較快,2016年增速超過20%,金華銀行和泰隆銀行資產發展速度相對較慢;利潤方面:泰隆銀行、寧波銀行增長速度較快,2016年增速超過15%,其余5家銀行增速低于15%,其中金華銀行增長速度僅為1.16%,差異較大。(表1)
從圖1可以看出,泰隆銀行2016年凈利潤增速高于資產業務和貸款業務;杭州銀行、臺州銀行、稠州銀行、金華銀行2016年資產業務和貸款業務增速高于利潤增速;寧波銀行資產業務增速高于凈利潤,貸款業務增速與凈利潤基本一致。(圖1)
二、影響利潤水平的因素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凈利潤增幅速度呈現放緩,5家銀行凈利潤增幅低于15%,除了受資產定價、新產品推行、互聯金融等因素影響外,我們認為在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利差收窄、壞賬沖擊、成本控制對凈利潤影響較大,具體分析如下:
(一)利差收窄。按照國外經驗,利率市場化初期,利率水平將會呈現整體上升態勢,存貸利差會大幅縮小,目前各銀行高度依賴存貸利差收入,而利差收窄后,對利潤影響將會凸現。從表2可以看出,除泰隆銀行外,其余6家銀行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2016年較2015年有所下降,其中紹興銀行下降了38.01個百分點,金華銀行下降了19.36個百分點。由于2015年、2016年多數銀行大力發展同業業務,同業業務收入對利潤的貢獻度較大,導致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下降較多。(表2)
同時,凈息差能夠反映銀行利差變化情況,我們分析了部分銀行凈息差,其中杭州銀行從2015年的2.26%下降到2016年的1.98%,下降了0.28個百分點;寧波銀行從2015年的2.38%下降到2016年的1.95%,下降了0.43個百分點;臺州銀行從2015年的5.18%下降到2016年的4.60%,下降了0.58個百分點。在利息收入占絕對主導的盈利模式下,凈息差下降雖然受宏觀經濟影響,但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的影響更為直接,一方面由于存款利率的剛性化,利率市場化下存款利率下調的可能性很小,資金成本將會上升;另一方面雖然銀行對中小客戶有較強的貸款定價權,但是中小客戶所占貸款規模比重偏低,貸款利率總體上升幅度有限。此外,利率市場化導致利率波動頻繁,銀行將承擔更大的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風險,對銀行的經營風險進一步增加。
(二)不良貸款沖擊。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中小企業密集地區的不良貸款增加較多,不良貸款率上升明顯,銀行需要計提更多的撥備覆蓋貸款信用風險,進而侵占銀行凈利潤。從表3可以看出,2016年與2015年相比,除寧波銀行外,其余6家銀行不良貸款率均上升,上升最高的是杭州銀行,上升了0.26個百分點。首先,銀行不良貸款率增加,從而需要計提更多減值準備,影響到銀行的利潤;其次,不良貸款會占用銀行的貸款額度,以及利息回收率較低,影響到銀行貸款利息收入減少,進而影響銀行的利潤。(表3)
(三)成本控制。成本收入比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家銀行的成本控制能力,反映其效率高低,成本收入比越低,其成本控制能力越高,效率也就越高,利潤也相對越高,否則成本控制能力就越低,效率也就越低,利潤也相對越低。從表4可以看出,2016年與2015年相比,除杭州銀行、泰隆銀行和金華銀行成本收入比下降外,其余4家銀行均呈現不同幅度上升,臺州銀行上升3.74個百分點。成本收入比上升:一是銀行通過加快新網點設立,做大做強,以彌補網點數目不足;二是為了配合網點擴張,新聘員工增加導致支出進一步增加;三是隨著存款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吸儲成本增加,如發行理財產品要付出較多營銷成本。銀行通過新設網點、新聘人員、吸儲等,導致了成本收入比上升,從而影響了銀行的盈利能力。(表4)
三、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建議
利率市場化的步伐漸行漸近,實行利率市場化后對銀行的沖擊目前無法預測,如何應對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成為銀行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增強自主定價能力。央行指出,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由固定利差下擴規模逐步轉向關注規模和價格的整體平衡,利率定價不僅是同業競爭的重要手段,也成為金融機構實現發展目標、價值創造等經營管理意圖的重要途徑。為了應對利率市場化下利率波動頻率和幅度,銀行需要完善以存貸款為基礎的利率管理辦法,探索構建適用于自身的存貸款基礎利率曲線,測算盈虧平衡點、期限結構、風險結構,為制定有吸引力的利率提供依據。
(二)發展中間業務。利率市場化的過程,是存貸利差收窄的過程,要減輕市場化對銀行的影響,需發展不以存貸利差為利潤來源的業務,即中間業務。為了彌補網點不足的影響,通過發展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和微信銀行,方便客戶轉賬、還款,增加客戶粘性。同時,大力發展理財業務也是增加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途徑,目前通過發行理財,不僅可以挽留存款,拓展業務規模,還可以增加理財手續費收入。
(三)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利率市場化使資金價格全面放開,價格工具成為重要的市場競爭手段,這不僅僅是“產品”的競爭,更是“服務”和綜合競爭力的競爭,需要銀行向精細化管理運營方向轉變;同時,通過精細化管理,有效降低人員成本等運營成本,降低成本收入比,提升盈利空間。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湘穎.我國中小銀行經營績效與影響因素研究[D].湖南大學,2013.
[2]艾晨,蔣桂波,袁媛.利率市場化對城市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影響分析[J].海南金融,2011.12.
[3]李菁.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轉變研究[J].中國外資,2014.2.
[4]劉強.中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方法、完善及展望[D].鄭州大學,2012.
[5]陸岷峰,陶瑞.中國商業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形成機理與應對[J].南都學壇,2014.1.
[6]呂向公.中國城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優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7]何莉.利率市場化及銀行應對思路[J].武漢金融,20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