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東
貫徹落實職教會議精神,積極探索我校實行“產教結合,以產養教”的職業教育特色的新路子。使學生在學習期間,更有效、更方便地參與生產實際的全過程;學習內容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適應企業管理、掌握企業文化的觀念;樹立責任意識,增強組織紀律性;使學生能認真掌握規范扎實的操作技能;逐步實現與企業崗位的零對接;以產促教,真正實現“產教結合”。
校企合作產教結合人才培養為了貫徹落實職教會議精神,實現學校“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辦學指導思想,從而滿足高技能人才市場的需求,在雙元制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我校現有教學資源并借鑒兄弟學校的辦學經驗,就產教結合的辦學模式進行探討。
一、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意義
1.通過產教結合使學生了解企業生產文化、企業生產制度、企業生產管理,適應企業生產環境;
2.通過產教結合在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合作、協同、交往的團隊精神;
3.通過產教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融匯到生產過程,達到技能訓練,學以致用。把理論的掌握轉化為在生產技能上的運用。
4.通過產教結合培養學生的敬業和創業精神,增強集體觀和榮譽觀。
5.通過產教結合將新工藝、新技術充實于教材,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了我校專業課程的建設,改善教學效果。
6.通過產教結合可促進我校師資隊伍的建設。為“一體化”教師隊伍的建設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學校的專職教師通過在企業的教育實踐環節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和提升。
7.通過產教結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創新力,并為學生工讀結合、勤工儉學創造條件。
8.通過產教結合把實習過程和產品形成過程緊密結合,可實現一定的效益,用于補償實習成本,變單純的消耗實習為有效益的實習。
二、校企合作的戰略選擇
根據我校目前的教學資源的現狀和教學改革的需要,可采取靈活的產教結合模式——來料加工人才培養模式。以學校現有的專業實習工廠和主要機加工設備為載體,引入企業加盟,學校出廠房、出設備,企業帶工人、帶產品,雙方結合,進行產品生產、人才培養,在生產中結合教學需要,讓教師和學生參與生產,在生產中學習技術;企業安排生產工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學人員,根據產教結合教學計劃,實施生產中的教學工作,學校安排有關教師參與生產兼指導、輔導學生學習生產技術。
三、我校數控專業目前現狀分析
目前,我校數控專業在各方面已經初見成效,但投資合作、引企入校、雙元制等其他方式還處于探索階段,與學校目前硬件設施和發展不相適應,專業教師短缺,尤其是雙師型一體化教師嚴重缺乏,先進的數控裝備利用率低下,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辦學指導思想,進行系統深入的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開發與實施迫在眉睫。
四、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的實施辦法
(一)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建設思路為了更好地貫徹“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實現“合作發展、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的教育理念。整合現有資源形成合力,擬將校企合作、實習實訓、生產實習等相關工作由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統一管理、統一規劃。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的主任由學校領導擔任,副主任可由專業部主任或帶頭人擔任。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委員由專業部骨干教師、企業單位相關人員組成。
(二)在校企合作中雙方協議的商定
校企雙方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資源共享和共同發展的宗旨,充分融合、發揮學校人才智力資源和企業市場資源,為現在與未來建立雙贏的合作基礎和創造最佳效益。經過平等協商,在真實、充分地表達各自意愿的基礎上,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校企合作項目合同協議,并由合作各方共同恪守。
(三)產教結合的實施辦法
為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更貼近企業生產,讓學生體驗一下工廠的生產,讓學生在生產,感受勞動的艱辛、協作的價值和成功的快樂,打破以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采用來料加工的產教結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經專業部研究制定本學期在13級試行,在數控編程與加工模塊的課程中,我們專業部是這樣安排:將一個班45人左右,分為A、B、C三組,A組是學習數控銑模塊,學習數控銑編程與加工的一些基礎知識;B組是學習數控車模塊,學習數控車編程與加工的一些基礎知識;C組是進行產教結合模塊,選擇企業的一些適合產品作為課題,讓學生去熟悉產品的加工工藝和方法,使學生實戰經驗不斷提高豐富,從而與企業零距離接軌。這個學期上課周次有18周,每一組6周后輪換,一學期下來后,每組的學生可以各個模塊都學習過。
(四)制定產教結合分配方案
產教結合的成功與失敗,企業、指導老師、學生,三者一環扣一環的。企業在接單中承擔主要角色,企業在接單中需要運費、業務費、刀具費、還要承擔學生加工中廢品費等等;指導老師在產教結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指導老師的責任心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產品的質量、產品的貨期;在生產中學生是擔任主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鼓勵企業和進行產教結合的老師和學生,應制定相對合理的產教結合分配方案,這樣才能將企業、老師、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讓校企、師生等各方面共贏。
(五)在實施過程中教學質量與產品質量的監督方案
1.為了保證產教結合過程中保證教學質量具體做法:
第一步:接受任務,制定計劃。經專業部與企業商議,提前一周做好生產安排,有關指導教師也要提早做好下一周生產實習的授課和生產計劃,專業部在每周五檢查教師下一周的生產實習的授課和生產計劃。具體學習活動:(1)領取工作任務書;(2)制定工作計劃和準備好教案。
第二步:工藝制定與評價。具體學習活動:(1)分組討論工藝方案;(2)確定工藝過程;(3)小組評價工藝制定。
第三步:工裝設計與制作。具體學習活動:(1)小組討論制定工裝;(2)簡單繪制工裝圖;(3)與別的工種(銑工)協作制作工裝。
第四步:程序編制與仿真加工。具體學習活動:(1)獨立編制加工程序并驗證;(2)獨立使用仿真軟件進行刀具路徑的展示與評價。
第五步:零件檢驗及質量分析。具體學習活動:(1)測量被測要素;(2)獨立填寫零件檢驗記錄單;(3)小組討論誤差產生的原因并陳述。
第六步:工作總結與評價。具體學習活動:(1)小組展示工作成果;(2)小組互評;(3)小組討論總結。
2.產品質量的控制:
(1)學生在加工過程的剛開始有些小緊張,不敢動手,指導老師要多示范演示和鼓勵,讓學生自己慢慢能獨立完成。
(2)指導老師在教學和實施產教結合的過程中,多講解和多示范、多檢查。學生開始時各方面經驗不足,加工的方法難免會出現各種情況。
(3)首檢,要嚴格執行四級檢驗制度,杜絕整批零件報廢,損失慘重。自檢(學生自己檢查)、互檢(同學互相檢驗)、教師檢(指導老師檢查)、企業師傅檢,在首檢一定要做到四級檢驗,每個檢驗后都要相應簽好姓名、日期,重要的、大批量的還要封樣(學校和企業各留一份合格的樣板和四級檢驗的簽名,以備反查,追究責任)。
在實踐中可能會有許多困難和困惑等待我們去戰勝和解決。我們下階段的目標是使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關系進一步有序化,校企合作、產教結合要有更加明確的分工和協作機制,使合作關系趨向穩定,合作效益不斷提高,促進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