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梅
摘 要:由于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長期運行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現難以滿足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實際需求。為了避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存問題阻礙農業經濟發展,需要依據實際發展情況改革農村技術推廣體制,創建優秀的農村技術推廣團隊等,從而為新農村建設鋪墊基礎。文章主要就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模式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問題;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137
1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
1.1 推廣經費不足
農業技術推廣是公益性事業,只有具備充足的推廣經費,才能保障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正常運行,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僅占據了農業總產值的0.2%,甚至更低,經費的欠缺,使農業技術推廣事業發展受到了制約。
1.2 推廣團隊積極性不高
現行農業技術推廣制度背景下,農業技術推廣、開發成效、服務質量與推廣主體沒有直接的關聯,缺乏合理的激勵機制及干部考核標準,這無疑打擊了農業技術推廣團隊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1.3 難以適應農戶生產實際需求
通常,農業技術推廣的傳統模式與內容都結合了已有項目,而此些項目難以適應農民需求,難以滿足變化之中農戶生產實際需求,也難以滿足現代農業面臨的日益豐富、高端的消費需求。
2 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模式及體系改革措施
2.1 主要模式
現階段,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主要涉及公益性、準公益性、經營性推廣體系3種類型,依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這3種類型及當前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快速發展,可以把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合理分成3種具有代表性的模式:農業技術推廣站演示帶動模式,即公益性;農村技術協會推廣模式,即準公益性;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推廣模式,即經營性。
2.2 改革措施
2.2.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為了推廣農業推廣技術體系的健康長久發展,政府應給予充足的政策支持與財政支持,具體來說:要創建農業技術推廣的專項經費,擴大農業推廣的財政支農費用的份額;要發揮“綠箱”政策作用,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增添公共基金或者財政開支,促使政府提供的農業技術推廣經費與國際慣例相符合;要科學選擇資金使用方向,定期安排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參與培訓,豐富他們的專業知識,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2.2.2 創建優秀的農村技術推廣團隊
應不斷充實農村技術推廣團隊,依據實際需求積極引進與農村技術專業相符合的畢業生,以促進農村技術推廣團隊專業水平的提升,為農村技術推廣團隊注入新的活力;應定期安排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進行培訓,任何項目在推廣時都要先培訓推廣人員,加深他們對新技術運用流程與增產原理等的了解,這樣在具體推廣過程中才能做好解說、指導、現場演示等,以獲取農民的認可與信任;還要在充分了解與掌握農業技術推廣具體項目需求的基礎上有目的性地針對縣農技中心與區域站人員實施縱橫向交流,為全面性推廣人才的培養鋪墊基礎。
2.2.3 合理定位及分類農業技術推廣
當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公益型、市場型、公益與市場有效結合型3種類型,在此種狀況下,政府應依據具體推廣類型制定合理政策,即要繼續改革公益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提升經費使用效率,有針對性地進行推廣,創建健全監督體制,使農業技術更具帶動性;要合理引導市場型農業技術推廣,政府應依據實際運行情況制定相應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本與外資資本等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興趣,并給予龍頭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以促使其推廣農業技術的積極作用得以充分發揮;要科學指導公益與市場有效結合型農業技術推廣,快速轉化農業科技實際成果,通過一系列活動加強和農民的有效聯系,如技術演示、農民培養等,從而為農民提供優質的科技服務。
2.2.4 加強制度創新及組織創新
要積極創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縣級、鄉級與村級創建密切相連、合理有效推廣網絡,及時引入、演示、推廣農業新技術,加快農業生產力的轉化,縣級要創建優秀推廣團隊,鄉級要創建鄉鎮推廣站,村級要創建村級推廣網點;要創建豐富多樣的技術推廣社會服務體系,吸引社會力量,發展多樣化的農業技術推廣組織,轉傳統推廣方式為新型推廣方式,即主動參加式、連鎖輻射式、市場驅動式的推廣方式。
3 結語
完善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模式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滿足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及新農村建設需求。體系改革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因此需要注意策略,如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創建優秀的農村技術推廣團隊、合理定位農業技術推廣等,從而更好地發揮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廖周生.芻議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的現狀及對策[J].農技服務,2016(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