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寧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深化改革的加快,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適應經濟新常態,開展轉型升級新局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淺析了作者對企業文化定義、內涵的理解,表述作者認同的優秀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和作用。
【關鍵詞】企業文化;金融;內容
一、對企業文化的認識
“接觸”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后,認識到企業文化有時如饅頭里的水,清澈透明無形無味。吃饅頭的時候不會想到里面有水,但沒有水,面無法凝結成形。水即是企業的價值觀,無形,卻滲透在每個角落。
企業文化的形成不是刻意強求的,她伴隨產業經濟同來,卻具備極強的可塑性,所以企業文化有好、壞之分,有優、劣之別,關鍵在于是否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是否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企業文化的定義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企業特色的文化觀念、文化形式和行為模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體現了企業及其成員的價值準則、經營哲學、行為規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一定意義上企業文化不僅包括企業的個體形象、品牌形象、對外界造成的吸引力及認同感等具體的方面,還指企業內部員工的歸屬感、責任感、信念、價值觀及企業的生命力、凝聚力等抽象因素。
三、企業文化的內涵
從本質上看,企業文化是一種產生于企業之中的現象,它的出現與現代企業管理在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密不可分。從管理的角度看,企業文化是為達到管理目標而應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業文化不僅具有文化現象的內容,還具有作為管理手段的內涵。
首先,企業文化是以企業管理主體意識為主導、追求和實現一定企業目的的文化形態,并不是企業內部所有人員的思想、觀念等文化形態的大雜燴。從一定意義上說,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管理的文化,最高領導者的文化,企業經營者的文化。
其次,企業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標、群體意識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和制度。企業文化所包含的價值觀、行為準則等意識形態和物質形態均是企業群體共同認可的,與無組織的個體文化、超組織的民族文化、社會文化是不同的。
再次,企業文化是一種“經濟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和企業職工在經營生產過程和管理活動中逐漸形成的,離開企業的經濟活動,就不可能有企業文化的形成,沒有企業文化的生存空間,更談不上形成優秀的企業文化。
四、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和作用
《財富》雜志評論員文章指出,世界500強勝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公司善于給他們的企業注入活力,這些一流公司的企業文化同普通公司有著顯著的不同,他們最注重四點:一是團體協作精神;二是以客戶為中心;三是平等對待員工;四是激勵與創新。憑著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業文化力,使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
所以優秀的企業文化核心內容其實很簡單,概括為12個字“自信執著、平等尊重、和諧共贏”。這12個字涵蓋了企業文化三個層面的內容,即外層的物質文化,包括企業的產品風格、技術與裝備特色、廠容廠貌等,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企業經營者的特點、風格和作風等;中層的制度文化,包括企業的規章、規范以及滲透到員工思想所共同遵循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等;內層的精神文化,包括企業的經營哲學、經營戰略、價值取向,以及由此體現的企業員工的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共同情感等也就是企業精神。三個層面中,物質文化是基礎,制度文化是關鍵,精神文化是核心和靈魂。
(一)“自信執著”對員工是個人能力的不斷挑戰,是個人定位的正確認識,是個人成績的不斷超越;對企業是揚帆破浪的能力,急流勇進的勇氣,勇往直前的動力
員工的自信表現在自身價值的體現和自我不斷超越上,人最高的需求不是薪水、職位,而是自身價值的實現。員工能夠開拓思路,盡情發揮其潛能,從而實現企業在社會發展與市場競爭中的生產價值和服務價值。
員工的執著表現在對各種規章、制度、條例的執行上,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企業管理缺的不是制度,而是執行力。能夠執著于一種信仰,一項紀律,一個追求,是立業成功的條件。
在公司經歷過無數挑戰和挫折之后,我們對自信執著的體會更為深刻。一次次戰勝困難,突破重圍,謀求新的發展和機遇,我們認識到: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只要能想到,并且下定決心去做,執著拼搏,就一定能做到。
(二)“平等尊重”對內是人的平等和尊重,制度的平等和尊重,管理的平等和尊重;對外是文化的平等和尊重,服務的平等和尊重,競爭的平等和尊重
管理應該從尊重人開始。但我們在制度約束中加入了人性化的管理,強調平等和尊重,這樣制度的內涵就容易被員工從心里接受,并自覺遵守與維護,從而形成一種習慣,從而使制度化建設與人性化管理凝固為一種先進的企業文化。
平等意味著公正,尊重包涵著人性。所有制度公開,監督有效,讓企業里的每一個員工都有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讓員工最大限度地知情、議事,更廣泛的吸引員工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平等尊重是員工努力工作,專心工作,樂于工作的最大動力!我們處理每件事,要做到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經得起攤到桌面上推敲,經得起群眾的評說。正如分配可以是模糊的,但分配原則、依據應當是科學的、公正的、不怕公開的。
平等尊重表現在對外交往中,應該講求誠信。誠信對待朋友、客戶、企業和國家。在市場經濟中,誠信無價,也有價。無價是因為它是道德層面的為人操守和交易原則,不具備貨幣屬性和經濟規律,是一種境界,是和諧的基礎。有價是因為它是無需商標的商業信譽,是無形的資產,帶來巨大的附加價值。
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交往,最常見的是法律標準下的誠信,它表現在合同上。企業在與客戶簽訂合同時,十分注重法律效益,在平等中講求誠信至上,不僅獲得客戶的信任,更為企業獲取了實在效益。簽了合同就要執行,按合同辦事不違約,這是最基礎層面上的誠信。
(三)“和諧共贏”是員工、企業、投資方、社會、國家共同追求的目標
和諧共贏是一種文化待遇。先進的企業文化應該讓每一位員工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益處,樹立企業文化也是一種待遇的觀念。當企業意識到要與員工、社會、國家和諧共贏時,員工很快就會在工資、福利、權利、股份等方面享受到“文化待遇”帶給他們的快樂,而這只是一方面。無形的文化待遇還可以促進員工自身不斷增值,是面向未來的資本,也就是說員工的價值體系至少包括來自對企業的貢獻得到的相對合理的工資福利、來自于自我實現的成就感、企業員工及社會給予的尊重、榮譽、職務的精神享受、企業所烘托的個人身份等等。這也是為什么有的企業雖然予以極其豐厚的工資待遇,但員工仍不滿意,反而愿意到別的工資、福利相對低的單位去的原因。因為后者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企業形象。
和諧共贏是一種群體的價值觀。只有企業發展了才能實現社會、國家、投資者、企業、員工的共贏。企業存在的意義就在于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為國家繳納稅收,為投資者提供回報,為企業獲得利潤,為員工提供報酬。員工只有為企業創造價值,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獲得相應的報酬。工作中員工能夠潛意識里想到“要維護企業的利益”,實際就是在爭取自身的利益,因為只有企業發展了,獲利了,自己才會得到更多的利益。個體之間的價值觀和諧,有共同的使命感和方向,群體才會為之努力,共贏是合作的基礎和動力。
企業越發展,合作就越大,規則就必須能夠更加包容,達到讓所有成員都能獲利的結果。這個結果,才是真正的共同愿景,是對于每個理性人通過思考和計算都能認同和獲得的具有充分現實性的利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