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嬌
摘 要:休閑農業的發展具有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民就業增收等作用,本文以成都市溫江區幸福村為例,研究探討發展休閑農業對解決“三農”問題的意義。
關鍵詞:休閑農業;“三農”問題;幸福村
中圖分類號:F3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168
我國土地資源遼闊,農產品豐富。隨著經濟的發展,旅游休閑的需求增加,休閑農業產生并快速發展。休閑農業的發展從根本上關系到到農業、農民、農村,對解決“三農”問題有重要意義
1 當前普遍存在的“三農”問題
1.1 傳統農業附加值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業快速發展,很多地方從傳統的刀耕火種發展為機械作業,特別是平原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尤其高。但是在一些偏遠貧困的村落,農業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手工作業,農業的產值乃至附加值很低,農民不能依靠農業種植脫貧致富。
1.2 農民受教育水平低,就業困難
由于交通不便、貧窮、信息閉塞,農民的文化程度較低,初中學歷很常見,文化知識的缺失使他們缺乏競爭力,就業困難。一部分進城務工成為“農民工”,一部分在家務農,無法擺脫平窮,而貧窮又會影響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長,產生新一輪的貧窮,惡性循環。
1.3 基礎設施落后,生活條件艱苦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鄉鎮以及一些發展得較好的村落交通發展很快,但是在一些偏遠的鄉村,交通問題依然顯著。除此之外,這些偏遠貧窮的農村在供水供電、通信、網絡、衛生醫療、教育等設施方面都比較落后,有的村落里依然沒有自來水、通訊信號差、沒有鄉村醫院、食宿衛生無保障,生活條件艱苦。
2 發展休閑農業對解決“三農”問題的意義
成都是悠閑旅游之都,休閑農業發展很快,打造了多個休閑農業村,溫江區幸福村就是其中一個。位于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面積3.1km2。2010年開始實施“幸福田園”項目[1],以打造“生態體驗式旅游度假村落”為目標,依托現有的130多萬pfm現代花木基地,打造出了一個集鄉村體驗、養生、觀光、康體運動、果品采摘等功能于一體的田園風情生活旅游區。“三農”問題要想得到解決,最根本的還是解決農村、農民、農業問題,而休閑農業涉及3大方面,它依托農村的自然風貌、農民的勞動和服務、農業的文化和體驗,為游客提供優美的自然風光、親切的服務,有趣的體驗。
2.1 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業產值
過去這些村落只有傳統農業種植,產值低,收益少。休閑農業的發展拓展了農業的功能,使農業具有了休閑觀光價值、文化價值、體驗價值。幸福村在建設以前以花木產業為主,主要收入來源于花木銷售,發展休閑農業以后,進行了花木資源整合,成立了合作社,提高了花木產業的產值,發展休閑農業,增加了旅游收入,使農業轉型升級,增值創收。
2.2 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
幸福村休閑農業的發展,給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有的自己開辦農家樂,有的在休閑農業企業、酒店或景區服務崗位就業。村民也通過土地流轉、房屋租賃、土地入股等方式獲得租金或股份分紅等財產性收入。據了解,幸福村目前已經形成“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的可持續增收機制,穩定和保障了村民的收入。
2.3 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生活環境
休閑農業的發展必然要求有便利的交通,良好的通訊、水電、衛生醫療等設施、整潔干凈的食宿環境。溫江區幸福村在建設過程中,對交通、住房、醫療等設施進行了全面打造,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建設了生態公園、濕地公園,使幸福村的基礎設施和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土房變洋房,村景變美景,給游客良好旅行體驗的,大大改善了村民生活環境。
2.4 減輕空心化現象,促進城鄉交流
休閑農業的發展使更多農民可以在本地工作,便于照顧老人和小孩。城市游客涌入休閑農業村,有利于城市文明向農村傳播和城鄉居民的交流,農民可以接觸到更多新鮮事物和先進理念,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幸福村建成以后,村里青壯年增多,空心化問題得到緩解,城里的游客到村里度假,加大了城市居民和當地村民的交流,縮小了城鄉生活差距。
3 結語
“三農”問題是我國一直存在并一直在解決的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得到了諸多改善但仍然存在。休閑農業的發展,對解決“三農”問題有很重要的意義,各地應當合理規劃、大力支持休閑農業的發展,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蒲薇.溫江城鎮化模式[J].西部大開發,2013(9):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