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星
摘要: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的得到了體現。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能通過案例啟發誘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掌握所學的知識,達到寓教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高中;政治課;課堂實效
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案例教學法,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政治課上,筆者以教學目標為綱,通過案例教學,將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具體的教學情境結合起來,讓學生參與思考、分析、討論、探究、解決案例問題。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探究學習,掌握課本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以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政治課教學中科學的運用案例教學法對提高課堂實效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案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的講解,會需要案例的運用加以說明和詳解。政治課的理論和規則相對抽象,通過案例的使用,可以將理論知識具體化。案例教學是學生將知識內化為能力的主要途徑。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技能
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案例,是一種互動的題材,是連接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溝通與合作的媒介。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實現師生思維的碰撞,在討論與爭辯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小組討論后,得出最佳結論,但是需要形成政治術語進行表達。結合案例讓學生練習,如:“狼爸”、“虎媽”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巨大反響,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啟發了人們對教育創新的思考,對素質教育的探索,請問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教育創新?①大力發展基礎教育,為人才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②構建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橋”為人才成長拓寬渠道;③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深化課堂改革,改進教學和學習方法;④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科學態度。
案例教學法因其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歸納、整理,因而較傳統的教學方法更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科學地運用案例教學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案例的選擇
案例是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服務的,精心選擇適合的案例,這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它決定案例教學的效果。因此在選擇案例時要注意:
1、要把握正確的方向。選用案例應以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有些揭露社會陰暗面、丑惡面的案例應慎用、少用。
2、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案例必須來源與生活,要生動有趣,通俗化,具有真實性和說服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問題,關注人類生存與發展近程中的重大問題,盡可能貼近社會現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并體現政治課特點。
3、案例內容必須有明確的主題、人物和情節,蘊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法律法規,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義。
4、案例的選擇和設計要做到“例”“理”“德”相結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真正做到案例服務于教學的需要。
(二)、案例教學的課堂教學基本環節
一般來講,政治課教學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學過程分為緊密相連的四個環節:
1、呈現案例,提出問題
教師把精選的案例以恰當靈活的方式適時地展示給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讓學生帶著案例問題去探討課本理論知識,為學生學習理論知識開啟思路之門。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教師可以將事先印好的案例分發給學生,或運用投影儀、多媒體呈現案例;或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案例,;通過辯論會、小品、模擬法庭、記者采訪等形式展現;利用課堂突發事件臨時創設案例等,真正讓學生在“動中學”,在“活中學”。但不管使用何種展示方式,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盡快進入案例或情境中,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動做好充分準備。
2、學生思考,分析案例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學生獨立閱讀案例,瀏覽教材,深入思考案例;運用相關的理論,分析問題,得出自己的解決方法。
3、集體交流與討論
集體交流與討論,這是案例教學的非常重要環節,也是關鍵的一步。這一環節是通過師生互動,將案例的內容與相應的理論聯系起來,揭示案例與理論之間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是討論的主體,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第一,提出討論的基本要求。第二,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表不同意見,引導學生要全面、辯證分析社會現實問題。第三,組織和吸引學生積極參加討論。教師應有民主意識,以平等的身份組織和參與討論,特別要啟發引導不愛發言或者極少發言的學生。學生的“奇思妙想”、“異想天開”使得教學案例及教學內容不斷延伸、擴展、遷移、升華,從而獲得更多的新知識,也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第四,采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規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進而實現教學目標。
4、總結評述,深化案例
這是對前一個階段案例教學的概括和提升,一般由教師來完成,可以對政治案例分析討論情況作出評價,指明其中的關鍵性問題,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打好堅實的基礎;也可以指出學生在分析、討論政治案例中的成績和不足,進行彌補性、提高性講解;還可以啟發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受到更多的鍛煉;或者提出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促使學生開拓視野、調整視角,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思考。
5、溫習鞏固
在實施案例教學的最后環節,教師一方面要給學生布置適當的作業,如寫出討論總結,撰寫相關的小論文,組織演講比賽,讀教材、原著及其他參考資料,參觀、調查研究,做綜合性練習,預習等,以達到消化知識、加深印象、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在潛移默化間讓學生感悟道理,正確認識、分析社會現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尤琦,《案例教學的組織與方式》,《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8期。
[2]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3]袁振國,《當代教育學》北京:教育教學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