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純
摘要:《上海市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教學基本要求》)是課程標準的成果轉化形式,是我們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教學基本要求》也完善了教與學的知識體系,引領著教師開展單元和單課的教學。而主動課堂,在現代教學中十分必要。主動課堂,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啟發誘導作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在我們平時教學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多偏離《教學基本要求》現象,如教學目標、評價要求等被人為拔高,學生必要的學習經歷被忽視,針對學生差異進行有效教學被忽視,不以學生為本。因此,基于《上海市小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創造主動課堂,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案例;課堂
【案例描述】
一、有效引導,促進主動課堂
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才能真正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本單元的主題是Mothers Day,我根據《教學基本要求》,教材,和學情,將本單元劃分為兩個課時,并進行有效引導。
教學片段一:在課的pre-task階段,我用了6分鐘左右的時間幫助學生鞏固復習前一課時的內容,即Things I can do for Mum,讓學生根據圖片自主表達自己對該節日的喜愛和應做的準備。再通過一段視頻,引出今天的話題Happy Mothers Day。(意圖:通過用視頻的方式引出本課主題和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渲染母親節的氣氛,引導學生有感而發,充分把課堂讓給學生,激勵學生主動說出對母親的愛。)
二、精準指導,推進主動課堂
在課堂上,教師對于學生的精準指導,是創造主動課堂的必要條件。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班級每一位學生,關注到學生的群體性和個體的差異性,從而因材施教,落實教學全過程,形成主動課堂。
教學片段二:本課時的故事情節采用分段推進,故事內容和語境分成三段,逐步提升學生綜合語用。1)Make a card for Mum.2) Give Mum a big hug and a big kiss. 3) Say“ Happy Mothers Day” to Mum(意圖:根據班級學情和學生實際水平,將文本分成三段,每一段的難度逐步提升,層層遞進,有扶到放地幫助學生主動學習。在學完三段故事后,邀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參照不同難度的提示,積極主動地模仿演一演主人公。)
三、小組合作,優化主動課堂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生學習方式,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
教學片段三:在Post-task中,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語用輸出,表達對母親的熱愛,升華主題Happy Mothers Day。 最后回顧單元話題,通過學生對話題的思考,以自己發自內心的想法談談母親節能做的事,充分表達對母親的熱愛。(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互幫互助,一起成長,也能形成良好人際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
四、課堂評價,烘托主動課堂
課堂學習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講,有什么樣的評價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過程。課堂學習評價調節著教師的教學行為,改變著學生的學習環境,引導著教學的整體走向,積極、科學、全面的評價,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片段四:在while-task中,在學習好carnation后,在引出最后一個文本時,讓學生借助吹泡泡猜單詞的游戲環節檢測學生對剛才兩個核心單詞letter和carnation音形義的理解。最后,讓學生以自己的真情實感談談母親節能做的事來檢測本課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意圖: 通過設計合理的課堂評價,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成就和問題,增強自信心,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
【案例反思】
一、主動課堂下的單元統整
本單元的主題是Mothers Day,針對二年級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依托學生對于母親的深厚的情感,在基于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我將教學內容進行統整,根據學生“能為媽媽做的事”對慶祝母親節的方式進行分層,即將本單元分為兩課時的話題:Things I can do for Mum、 Happy Mothers Day!幫助學生認識母親節,感受母親節能為母親做的事以及母愛的可貴。
二、主動課堂下的語境帶動,語用體驗
本課時話題是Happy Mothers Day,學生圍繞這個語境進行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從而體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本課時的文本以分分總的形式呈現,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始終貫穿在文本中,通過視頻、兒歌、歌曲、對話等培養學生聽說讀的綜合語用能力。Pre-task中以要為媽媽慶祝母親節主線,讓學生根據圖片自主表達自己對該節日的喜愛和應做的準備,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While-task中,第一段文本,通過一個問題:Guess!What can I do for Mum?和視聽的方式導入,抓住學生眼球、引起他們的興趣的同時進行核心語言的操練、運用巧妙地融入到母親和學生的語境互動中。第二段文本的學習,通過邊聽邊思考問題:What else can I do?的方式導入,再次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所思考的情況下去聽文本,幫助學生順利學習接下來的詞匯與句型。在圖片和音頻的幫助下鞏固、運用核心語言。Post-task中,為小朋友制定了一項小任務,那就是大膽表達對媽媽的愛,通過與為母送禮物的對話呈現,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具有真正的語用體驗,更烘托了本單元的主題。
三、主動課堂下的評價預設
要有效地落實課堂學習目標,保證單元整體目標最終達成的關鍵要素是實施“課堂學習的評價”。 因此,我將評價標準有意識融入教學過程,將評價先于教學活動進行設計,通過評價促進課堂教學。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年齡特征,我設計了本課時評價目標:為了達成本課時的目標,在pre-task 在語境中通過物品的分類練習以此來檢測學生的舊知。在while-task中,在學習好第一個核心單詞letter后,在引出下一段文本時,進行了listen and judge以此來檢測學生對于上一個單詞音形義的理解。在學好carnation后,在引出最后一個文本時,讓學生借助吹泡泡猜單詞的游戲環節檢測學生對剛才兩個核心單詞letter和carnation音形義的理解。最后,讓學生以自己的真情實感談談母親節能做的事來檢測本課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在課堂上,除了師生和生生口頭評價外,我還設計了學習習慣(聽、說、讀)和學習興趣的課堂即時評價表,使用多元評價主體開展多維度評價。
基于《教學基本要求》,創造主動課堂,有利于教師以學生為本,在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有效的開展課堂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基于《教學基本要求》,創造主動課堂,具有必要性。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上海市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基本要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
[2]葉青,劉紅寧,杜建強,艾國平. “主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教育學術月刊,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