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艷
摘要:游戲是幼兒教育的存在方式,但是能游戲并不認同游戲精神。學習性區域活動是幼兒最能按自己的興趣和愿望去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方式之一,在學習性區域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各種自主、創造性的活動將游戲精神四大特性:自主性、愉悅性、創造性、規則性體現得淋漓盡致。
游戲是兒童的存在方式,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指出:“游戲是兒童內心活動的自身表現,是兒童最純潔、最神圣的心靈活動的產物”。 許多兒童教育學家的研究與分析表明,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游戲,游戲不僅僅是幼兒的生活方式,更是幼兒園教育的存在方式。而區域活動則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方式,區域活動是幼兒在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創設的環境中,自主選擇以個別或小組的方式操作、探索、學習,從而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斷積累、修正和表達自己的經驗與感受,獲得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等各方面發展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活動中最能體現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愿望去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方式之一,它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快樂的主動活動的機會,已成為當前幼兒園落實綱要精神的最有效的途徑。能游戲并不等于認同游戲精神,游戲精神應當包含以下特征:自主性、愉悅性、創造性、規則性。接下來我就從游戲精神的四大特性來談談我園大班學習性區域活動地開展。
一、學習性區域活動中的自主精神。
學習性區域活動中的活動主題和內容并不是教師制定的,而是孩子們自發生成的,來源于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比如過完年后,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大量堅果放在了生活區,有花生、瓜子、夏威夷果、杏仁、松子,他們在生活區快樂地品嘗各種堅果,體驗分享的快樂,忽然有一次,東東說:“這么多堅果,你們知道多重嗎?花生大大的,瓜子小小的,1個花生和多少個瓜子一樣重呢?”孩子們向我求助,我說沒問題,第二天,我給他們提供了電子秤,孩子們從百寶箱中拿來了一次性紙杯,在我教了電子秤的使用方法后,孩子們開始了他們自己的探索,每個人相出了自己的問題,并且在電子秤的幫助下解決了問題,一方面自主學習了如何使用電子秤,一方面鞏固了數的概念。同樣一天,嘉嘉系了一條絲巾來園,美麗的絲巾吸引了大家的興趣,大家都要求帶一下嘉嘉的絲巾,于是,生活區中大家圍繞絲巾的活動開展了,怎樣系絲巾?如何用絲巾打結?絲巾系在前面、后面還是側面好看?絲巾除了圍在脖子里還可以怎么打扮?在孩子們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游戲精神的特性——自主性完全得到了體現。
二、學習性區域活動中的創新思維。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引領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創新思維是多種思維的綜合,是思維活動的特殊形式,具有創造性。創新思維的培養?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育活動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區域活動正式目前盛行于幼兒教育界的一種與傳統教學方式截然不同的活動方式,注重幼兒自主、創造性地開展學習。雯雯的媽媽給她買了一個好玩的玩具——神奇造紙術,她帶來在學習性區域活動中跟朋友們一起玩,孩子們玩著玩著,忽然翔翔說:“用神奇造紙術我們做出來的是白紙,能不能做更漂亮的紙呢?”孩子們議論紛紛,“我喜歡彩色的紙!”“我想紙里面有漂亮的小花和小草!”花草紙的初步設想就來源于孩子們的創造性的想象中,接著,孩子們開始收集相關材料,彩色顏料,小花的花瓣和小草的葉子,一次次地動手實踐,終于,神奇的花草紙在孩子們的手中創造了出來!同樣的創造性在孩子們的買水果的游戲中也得到了體現。孩子們在買水果的時候,因為又想得到水果,可是同時又在忙著做其他事情,沒時間排隊買水果,忽然樂樂叫了起來,“我要叫外賣!”然后快遞員出現了,宣傳單和購物單出現了,水果店的宣傳單上寫清了可以購買的水果品種和價格,顧客則在購物清單上寫著想要購買的水果數量,然后由快遞員代替顧客買水果,由此派生出快遞費用,買滿多少錢可以送什么水果,孩子們根據自己制定的規則創造性地玩游戲,在游戲中創意發揮想象力。
三、學習性區域活動中的愉悅體驗。
幼兒園區域環境的創設應該把有利于幼兒的參與和情感體驗放在首位。其中,參與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在創設區域的過程中,采納和吸收幼兒的建議,請幼兒一起參與區域的創設。這不僅給幼兒提供了參與活動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幼兒獲得參與感和主人感;二是指區域是為幼兒創設的,教師要為幼兒創設條件,給幼兒提供機會,使他們參與到其中,保證幼兒有充分利用環境的自由。實踐證明,幼兒在自己創設的區域中,感情投入、參與的活動興趣很高。因此,在區域創設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幼兒有自己學習、動手的能力,著重考慮如何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成為區域的主人,區域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幼兒的參與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生活區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一個區域,因為孩子們可以在里面自己動手做出各種美食,并且親自品嘗,體驗動手體驗的愉悅感。孩子們和家長一起積極的動手參與進來,他們從家里帶來了原材料:壽司紫菜、火腿腸、色拉醬、肉松、黃瓜、米飯;帶來了工具:壽司簾、飯勺。第一次嘗試的時候,孩子們先鋪壽司紫菜,然后鋪米飯,問題出現了,米飯黏在了飯勺上,怎么也鋪不均勻,她們在嘗試失敗了幾次后來向我請教,我跟她們說試試看飯勺先蘸一下純凈水,她們試了過來開心的告訴我,米飯不粘飯勺啦!接下來的問題又出現了,放了火腿腸、黃瓜、肉松以后太多了,卷不起來,這次孩子自己想到了辦法,把火腿腸和黃瓜切細,卷的時候開始很松,切了以后就散了,孩子們自己改進,第二次的時候卷的緊緊的,用力壓,這次切出來的壽司很成功!當潘恩和璐璐拿著自己做的壽司給大家分享的時候,臉上洋溢著甜蜜的笑容。孩子們在一次次的動手過程中,獲得了成功、愉悅的體驗。
四、學習性區域活動中的規則制定。
游戲的本質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即“玩什么”、“怎么玩”、“與誰一起玩”,都由游戲者自己選擇決定,這種自由讓幼兒感到愉悅并產生自信。同時,游戲也是有規則的,幼兒游戲行為水平的體現之一,就是對規則的理解和執行。而游戲者對規則的態度本身也體現了自由意志,也就是說,游戲者對規則是能夠理解的,是為了自己游戲的需要而產生的,對規則的遵守是有利于實現自己游戲意愿的。當幼兒能夠自覺執行游戲的規則時,也說明幼兒的游戲行為從自發性走向了自主性。
學習性區域中,規則是出于老師的管理,還是出于幼兒游戲的意愿?這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否則游戲將不再具有游戲的意義。游戲是自由的,但又是受規則約束的。游戲中的規則應該是為了游戲的順利開展和滿足游戲的需要而由游戲者共同協商產生的,是在幼兒體驗到沒有這些規則而不利于游戲開展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我們在學習性區域中為了保障活動的正常開展,孩子們也討論并且制定了游戲規則,并且他們還把游戲規則用畫畫加文字結合的方式記錄了下來,放在每個學習性區域里,當發生類似事情的時候,孩子們就會自動提醒自己,一些簡單上口但又非常實用的規則,如:進區先脫鞋子、輕拿輕放、物歸原處等,讓孩子們的學習性區域活動得到了很好的保證。
綜上所述,在我們大班的學習性區域活動的開展中,游戲精神起了很好的引領作用,在學習性區域活動中,游戲精神的四大特性:自主性、愉悅性、創造性、規則性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