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園園
摘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上好每一節課是追求的重要的目標,而在此目標實現過程中,教學設計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基于此,文章探討了在實踐中對教學設計的幾點認識,希望對教育教學工作研究能夠提供幫助。
關鍵詞: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 是學生獲取知識、思想方法的主要場所, 是體現教學質量好與壞的關鍵。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關鍵所在。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學習課堂教學活動面臨著教學效率低、甚至無效的尷尬局面,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樹立現代化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已成為當前學校課堂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 我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做了深入的探索。
所謂“教學設計”,就是以現代化教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傳播過程為對象,以系統科學方法論為指導,所進行的科學、系統的計劃過程和操作過程。要完成一個具體的教學設計,就要求教師在課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確定具體并易于操作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路、教學信息反饋等方面,設計出教學方案。科學的教學方案為課堂教學有序開展保駕護航。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宗旨,達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力上得到提高,學生情感上得到升華”的目標,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時,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1、設計教學思路
講課的思路應該很清晰,教學流程應該順暢,教師應該和學生平等交流對話,更多的用在穿針引線、啟發、總結上,把更多的話語權交給學生。
試想,如果一個老師不了解所在班級學生個性特點,那么將如何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這是令人無法想象的,因此以學生為核心,必須要堅持的基本前提則是要深入了解學生,根據學生不同個性差異,實事求是的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對于老師而言,了解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調查,而非主觀判斷,學生學習興趣固然非常重要,但學習風格更為重要,學習起點水平與目標也不能忽視。根據這些調查結果,引導學生合理選擇,在此基礎上,老師合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從而有效確保了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選擇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摒棄“滿堂灌”教學模式的束縛,不斷創新教學理念與模式,其中有三種教學方法是比較新穎且實用的,值得引用。
一是討論式教學法: 也就是在課堂教學活動前,教師針對相關知識內容為學生提出問題,并給學生留有充足的在課前準備,安排學生認真搜集相關資料,學習共享。然后再在課堂上討論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搜集資料過程中,學生也會獲得更多的的新知識,因獲得知識而產生成就感。這既可以是“師生討論”、也可以是“生生討論”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中“師生討論”即老師給出所要討論的問題,所有的學生提前做好準備。課堂上,教師選擇幾名學生就討論的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老師并對學生發表的觀點及時做好點評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師和學生處在一個平等融洽的教學環境里,以此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而“生生討論”則是更具靈活性的,即讓學生自由選擇組成不同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以“組”與“組”的形式就某一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獲得相應結論。這種以“組”為單位的討論形式易激勵學生發揮自身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問題,產生強烈的知識求知欲望,在討論中碰撞產生新的觀點,獲得信息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一定程度上還可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此基礎上,課堂教學質量也會得到明顯提高。
二是角色互換教學法: 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角色互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適當的選出幾個專題,安排學生進行備課并做好主講。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來說比較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同時在備課的過程中他們能夠體會到老師工作的艱辛,在后期學習中,也會更加的尊重老師的教學成果。而對教師來講,通過學生的講解,老師們及時總結出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把握他們感興趣的知識內容,從而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同時這種教學方法還能夠促進師生間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形成更好的師生互動交流,朝向良性方向發展,從而為提高教學質量營造了一個融洽的教學環境。
三是情景模擬教學法: 即根據教學內容模擬再現當時的情景,安排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
此種教學法,能夠有效利用視頻、錄音及音樂等音視頻資料,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模擬、真實還原或拓寬課本教材內容等,利用這些情景再現,引導學生直觀地感受、體會老師所講解的知識內容。在這樣的“擬話劇”表演中,學生對課堂老師講的知識內容有了全新的認識,印象更為深刻。此種教學法形式新穎,很容易激發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在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還鍛煉了表演能力,學習有自信心,課堂上就會積極參與老師互動,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3、突出課堂亮點
教學的最高境界,是教學藝術和教育科學的一種完美結合。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要體現自己的亮點,要有自己獨特教學方法。根據課程教材內容特點,老師可以為學生合理設置問題懸念,在此基礎上一步一步地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同時,為學生留下足夠的討論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積極發表自己針對此問題的看法與觀點。還可以用實物演示,導入課堂教學活動,將實物演示更好的與課堂教學內容融為一體,將課堂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的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內容。老師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引入游戲教學方式,實現真正的寓學于樂,可以通過學生表演,增強主觀體驗。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增強了課堂體驗,激發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4、重視信息反饋
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注意分析目標有效落實了嗎?課堂的節奏、氣氛調控的好嗎?重點、難點解決了嗎?課堂教學完成后,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談談自己在本節課堂上收獲的知識;老師和其他老師交流談談對自己上課效果的真實感受,發現其中的不足與問題,在此基礎上有效改善后期教學模式與方法,獲得前進的動力,自身知識結構與專業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并完善,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