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莎
摘要:新課改的深入普及,對傳統教學發出了巨大挑戰,教學更多的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進行。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學會自學就變得尤為重要。而隨著互聯網+的時代到來,網絡對于教學的影響和改變是史無前例的,我們一方面依賴網絡的海量信息資源,一方面通過網絡了解更多更好的教學方式來學習以及改進自己。所以利用互聯網來輔助學生進行自學不僅可行更是可信。
關鍵詞:新課改;素質教育;信息技術;網絡環境;心理;自學;主體;學習方法
一、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內涵
學生自學并不是簡單地像一節自習課一樣或者就是老師撒手不管,就“靜待花開”了。學生自主并自發的去探究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啟發、引導、點播和幫助下,帶著一種積極要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意愿和心情,用探索研究的方法,自主參與學習從而達到解決疑問,掌握相應知識與能力的目的;或者是帶著原創的目的進行嘗試研究,以期發明或獲得成功的目的進行學習探究。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研究的主導思想就是素質教育思想。研究應以現代學習理論為重要依據。依照美國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論,教學適應改要表現和培養個性的。而美國另一位教育家布魯納也提倡學生應主動學習主動發現,而非被動接受知識。同類似的主張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也提過,同時皮亞杰還認為“協作學習是個體認知發展構建中的一種主要形式,并有助于個體認知結構的構建和發展”。在新課改的前提下,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研究應注重: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發展學生多元智能等,并以素質教育和核心,否則一切研究都是毫無價值的。
二、中職生的心理特點
中職生的階段正是由天真童稚的兒童向逐步成熟的少年過度的階段,身心發展極具個性和貼點,貌似懂事成熟,實則是懵懂莽撞,看似意氣風發卻更年少輕狂。成人意識感強,不愿大人把他們當小孩看待,與家長和教師的關系往往顯得比較緊張。他們喜歡在各種場合下發表自己的意見,并且希望尊重和采納他們的意見。所以自主學習對于他們的年齡來說是正合適的。
由于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他們既能學習一些比較深刻的科學知識、理解一些理論問題,同時他們看問題又不全面、不深刻,其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顯著的發展,他們開始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喜歡“追根到底”,好奇心有了進一步發展,但不能透過事物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往往只是就一些現象而做出結論,有時對一些理論也是從利我的角度去理解,喜歡強詞奪理或和老師“頂牛”。我們應該以現代教育理論去合理利用這種批判的眼光和叛逆追求新鮮的心態,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得到很好的轉化,同時也要合理的引導他們,讓他們不至于以不成熟的思想在自主學習的道路上鉆了牛角尖以至走偏。
[1]由于他們的神經系統,主要是大腦的機能有了顯著的發展,在行動上表現為好動、多變、容易分心,而且神經細胞的工作耐力較差,容易疲勞所以教師對于課堂的把握一定要注意有新鮮感和創新力,這樣才能在一節課上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讓學生提起興趣愿意主動來學習和研究。
三、信息技術對自學的學習優勢與可預見的弊端預防
我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網絡環境下,讓學生利用網絡提供的服務系統,教學軟件以及海量資源,能夠有主動,并且有主見的,探索性學習即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信息技術里的多媒體網絡技術能圖文并茂的反應或者虛擬反應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大大增強了情感體驗與提高信息素養。多媒體教學能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加深學生的記憶和提高認知。在這種學習的環境下,媒體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自主性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其實質是在教育學的過程中,從以教為中心走向以學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走向學生為主體,教師做引導,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主體認知生成過程中融入學生自己的創造性見解。
四、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的特點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與傳統的學習方式不同,學生不是依賴于教師的講授與課本的學習,而是利用網絡平臺和數字化資源,并通過對資源的收集、探究、發現、創造、展示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增強了學生完成任務的信心,有利于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更能全面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網絡化教學是在網絡化教室內進行的,雖然表面上沒有擺脫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模式,但網絡化教學所創設的教學環境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局域網和互聯網的優勢,創設豐富生動的社會文化、自然情境或問題情境,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已有相關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思考。通過網絡技術,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由傳統教學中的以聽,教師講為主,轉變為主動參與知識的學習過程,學生由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被動接受知識的“配角”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的“主角”,學生的學習過程也不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一種負擔,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的手中,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五、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方法探究
那么至此,基于信息技術的自主學方法可以有哪些呢,我們認為方法是無窮盡的,只有暫時沒被發現的方法。我認為可以有以下幾種。
(一)利用教學軟件展示教學內容。
現在電子教學軟件很多,例如蘇亞星,極域等等。這些教學軟件有著很豐富的功能,比進展示教學,單個學生演示,電子舉手提問,學生交流等等而且教師可以通過這些軟件控制學生上網和不專心上課。不光是信息技術教師,其他教師也可以多研究和利用這些電子教學軟件進行多媒體教學以及學生課堂交流。
(二)利用網絡資源和任務驅動相結合的模式、
教師可以先設定一個任務——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讓他們可以求助網絡資源。但是這種情景下,教師應該注意不讓一些開小差的學生上網做其他事情,應加以限制。
參考文獻:
[1]《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其教育》 黃岡市黃州區陳潭秋中學 馬賢江[N/OL] https://wenku.baidu.com/ view/bd81368d960590c69ec376d8?pu= peaceqin19688 上傳于2013-1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