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宗敏
摘要:將音樂教學與情感教學相融合,能夠培養學生高尚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小學這一時期的音樂教育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教會學生理解欣賞音樂,更是培養其情操,增強他們的鑒賞力與感受力。本文通過分析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義,并為增強對學生的情感培養提供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情感教學教學情景
一、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品質
音樂教育具有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情感品質。通過一些節奏、音色、和聲以及旋律,塑造美的藝術形象。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對音樂作品進行演奏與詮釋,學生逐漸進入一個盡善盡美的境界,切實的感受到音樂世界的美好。教師在講課之前,要對課程環節進行精心設計,并根據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采取能夠激發學生情感的最佳方式。在課堂中挖掘學生豐富的情感因素,加上直觀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純凈學生的心靈,凈化學生的思想,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品質。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道德修養
小學這一階段的學生思想并不成熟,假如采取直接的教育方式向其灌輸道德教育,不但達不到預期想要的效果,甚至還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音樂教育是一種婉轉的教育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這一教育向學生傳遞愛國信念,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想要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一項不錯的選擇。教會學生唱歌的同時向其傳達道德文明,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共同感情與集體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思想素質
小學是培養學生思想教育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是人生的出發點,對于其今后品質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音樂教育,還要通過這一教育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音樂教育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身觀與世界觀,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優雅的音樂既能凈化學生的心靈,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在音樂的世界中,學生的自由的,可以盡情享受音樂的美妙,尋找真善美。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現狀
(一)音樂形象不直觀生動
從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教師更偏向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在很多情況下都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音樂課堂中,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會學生唱歌,而是真正理解一首歌。例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時,很多教師只是教會學生如何演唱這首歌,忽略了這首歌曲時代背景、創設環境的講解,嚴格的來講,這樣的音樂課堂并沒有完成教學目標。還有一部分教師在實施情感教育時,也是走一個形式,進行簡單化的情感教育,學生難以產生更深刻的感悟,無法促進其今后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方法不科學合理
在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滲透,加強情感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積極自覺的參與到學習之中,促進今后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為了實施情感教育而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改變了情感教育的初衷,原本美好的想法變成了“填鴨式”的說教。甚至有部分學校只是將音樂教育停留在口頭上,對其真正的投入少之又少,教師難以講解情感教育的內涵,采用了錯誤的情感教育方法,難以幫助學生今后的成長。
(三)音樂想象不直觀形象
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導致情感教育難以順利的實施,這樣的問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經常出現。教師受教材的禁錮與其他客觀因素的限制,導致情感教育難以順利進行。我國當前正面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的問題,部分環境偏僻的小學在教學中的設施差距較大,甚至一些農村小學連多媒體教學設備都沒有被普及,情感教育的滲透更是難上加難,使其受到很大限制。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對策
(一)運用開放互動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占據著主要位置,學生從始至終都是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導致最終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對于音樂教師有一定要求。首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育方式,采用開放互動的教學模式與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在舒適的狀態下學習音樂知識,產生情感體驗。采取開放的教學模式,確定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也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礎,更好的促進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營造一種有利于師生之間進行情感教育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抒發感情與真情流露,進一步加深情感的體驗。教師在課堂中的言行舉止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教師運用良好的藝術方式與不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主動性。通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促進今后全面發展。
(三)創設適合情感教育的情境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前提與基礎是設置合理的情景,這一階段的學生在理解抽象的知識與概念時速度較慢,假如教師只是按部就班的對學生進行抽象的情感教育,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想象的效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為學生設置合適的情景,小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才能夠好的吸收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教師根據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創設合適的目標,幫助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實現多種情感的體驗,產生情感共鳴。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情感教育與小學音樂教學相融合,有助于培養小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音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保證小學生在情感教育的影響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將學生培養成這個時代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藝術及教育實踐的分析與思考[J]. 楊穎迪. 音樂天地. 2014(07)
[2]對于國內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反思——以上海地區為例[J]. 姜濤. 美與時代(下). 2014(10)
[3]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幾個途徑[J]. 石琳.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