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蘭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應該是人們掌握之后學以致用的一種交流工具,但我們的傳統課堂只注重了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培養學生用以交流的能力。而面對教育國際化的這一必然趨勢,近十年新課程改革進程所帶來的教育變化與深思,傳統教育必須做出相應的變革才能更好地培養面向社會、政治、經濟國際化發展的學生,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國際化;改革;探索
自2013年下半年起,全國部分省市相繼傳來醞釀高考改革的消息,在眾多改革方案中,對英語考試的改革尤其引人注目。北京市教委發布關于《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降低英語學科分數在高考招生中的權重,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三年內有效。英語分數從150分調整為100分,比過去減少50分。山東、江蘇、浙江、上海等地也相繼表示正在積極擬定相應的改革方案。
一、英語教育變方式不變重要性
(一)、英語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北京四中外語教研組長李俊和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道:“中國30年來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的成績,這是我們中國改革開放大勢所趨,改革開放當中我們的經濟各方面都有進步,其中一個新變化就是中國人的外語素質有了很大提高,這對于對外開放或者把國際上先進的技術引入中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現在我們絕對不能夠逆歷史潮流而動,好容易國民的外語素質有了提高,現在又把它給壓回去,這種做法其實是很可怕的。教育上最害怕的就是折騰。”而另一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龔亞夫在接受采訪時也說道:“研究表明,未來五十年內,英語的使用頻度會遠遠高于其他任何一種語言,成為不可取代。世界上92%以上的信息都是通過英語來傳遞的,包括國外的學習和對社會發展的了解等都離不開英語。”目前,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社會、政治、經濟的信息傳遞僅僅在幾秒鐘之類便可完成。而這些信息的傳遞無不依靠了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英語。
(二)、英語對個體發展的重要性
英語無疑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因為自古歐洲中世紀大學在承認知識普遍性的基礎上采用同一種語言---拉丁語教學,教師可以自由流動,學生所獲得的學位可以在各個學校之間互認。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通用語在高等教育國際化中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不僅英美等英語國家大力推廣英語,像法國、德國等非英語國家為了吸引外國留學生也紛紛為留學生增加很多以英語授課的課程。因此掌握好英語這門語言對學生外出留學增加了多種選擇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另外,英語也已經無聲無息地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一些工作崗位也要求應聘者必須對英語有較好的掌握。因為現在不僅是沿海各地,內陸各個城市與世界各地的經貿合作也有了飛速的增長。在這樣一個全球經濟發展趨向于國際化的趨勢之下,國家對目前的英語考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背景下,我們的傳統英語教育也勢必將有所變化。
二、英語傳統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一)、英語教育的信息化變革
在當前的信息化國際化的社會環境下,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若將現代的信息技術和網上資源與英語教學整合,多樣的教學手段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和便利性。例如在講解一些特定的人文歷史知識時,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獲取相關的視頻資源,而學生通過觀看這些視頻內容也會對抽象的知識產生具體化的理解,從而更加理解課文的內容與內涵。教師還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制作精美的PowerPoint 課件,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直觀。而近年,為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的新途徑,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各地還陸續開展了微課大賽。鼓勵教師深入研究這一新型的授課模式,提高自身教育信息化水平,推進微課程資源應用,積極開展優質為課程資源建設。
(二)、英語教育需要文化的滲透
在高中英語考題中有一道必考的單選題--- Everyday English。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日常回話交際用語的理解和掌握。而這道題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卻極為頭痛,因為他們在做題時往往以中文思維去理解分析,這不僅和他們平時口語會話練習不夠有關系,而更不可忽視的是他們對于英語日常交際口語中所滲透的文化并沒有本質上的理解,自然也無法選出正確答案。語言的習得離不開對文化的了解。尤其在教育國際化的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到外國學習,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來中國留學,其中的文化沖擊和因為不了解對方文化而發生的誤解也越來越普遍。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需要更多地加入文化的內容,在學生進行閱讀和聽力的同時,了解外國文化。現在學生所擁有的閱讀材料也不僅僅只是課本,還有時尚英語閱讀雜志,例如《瘋狂英語》,與時事俱進的英語報紙,例如《21世紀英文報21st Century》。通過閱讀這些報刊雜志,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逐漸增多,同時學生也可以獲得大量的與時事俱進的科技、人文、經濟知識,慢慢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進而再進行閱讀時也可提升自己的語感。
(三)、英語教育應該重交流
但僅僅有語言的輸入還遠遠不夠,要真正掌握好一門語言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口語練習。但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在很多學校往往受班級規模過大的限制。對于學生來說,小班上課時比較合適的,更利于學生和教師進行更多的交流。因此如何把大班的實際情況和小班上課的要求進行結合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在高考改革這一契機下,學校也可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模式。例如在進行英語教學組織的過程中,對于講授型的閱讀和聽力可以大班統一授課,但寫作的講授需要大班授課的同時多加個別輔導,另外口語的教學可以分成20人左右的小班,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合作學習。
本文粗淺地探討了高中英語教學國際化對于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影響,英語教學需要在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教學管理等方面都做出適當調整以適應教育國際化的要求,從而使英語不再僅僅是一門“學”的課程,而更多地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門語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普通高中新課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MUIDA20100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