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廣江
摘 要:中職學校的教學要根據市場經濟和社會需求發展變化,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加強中職學生在操作技能、從業技能、創新意識方面的培養。本文以中職學校專業課——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為例,闡述如何進行專業課的創新。
關鍵詞:中職學生 教師創新 學生技能
中職學校培養目標是以專業理論為基礎,以操作技能為主線,以創新為驅動,掌握一定專業技能和具有一定的職業道德的實用型人才。職業學校的教學要根據市場經濟和社會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加強中職學生在操作技能、從業技能、創新意識方面的培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能根據市場的變化增強自己的就業能力,從而能立足于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夯實專業理論基礎
電子專業課是一門理論聯系實踐的課程,更多是注重實踐操作,但是,實踐要有理論為基礎,沒有一定的專業理論作支持,實踐是沒有效果的。所以,教師本身要夯實理論功底、拓寬知識結構、開闊視野,在講解專業理論時教師要鉆研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刪除一些抽象、學生難以懂得的理論知識。理論知識講解的尺度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強調技能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比如,在講解由晶體三極管組成的基本放大電路時,可以把晶體三極管的內部結構及原理少講、甚至不講,而可以重點介紹由晶體三極管所組成的放大電路各電子元件的作用、參數及其放大原理。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高新技術逐步改造傳統產業,電子技術這一門學科,在這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而我們的學生正是處在生產的第一線,他們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和專業技能訓練程度直接影響著企業發展。所以,教師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時候,首先教師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先進的教學理念,把最新的知識及時、準確地傳授給學生。在這里教師要走出校門深入社會、企業多了解社會所需、企業所需,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網絡飛速發展,教師也可以完全利用網絡媒體去挖掘更好更新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這樣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加強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專業課注重理論聯系實踐,這里許多理論性的原理都需要學生動手操作去驗證它,而以前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師只是講一些空洞的理論照本宣科,實踐也只是做一些簡單演示實驗而已,學生也感覺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師必須更新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行為,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我們可以先讓學生組裝一些簡單的電子產品,如:組裝門鈴、報警器、充電器等,讓學生在組裝這些電子產品的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鍛煉動手能力,同時會激發他們去研究這些電路元件都有什么作用、是什么原理等。這樣,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及時給他們講解有關電子元件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如:電阻、電容、二極管、三極管等。
要采用“教、學、做”的教學方式,改變過去的那種教師枯燥地在前面講,學生無奈地在下面聽的尷尬局面。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親自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求知欲的情境中親身實踐動手操作,可謂:“眼動不如心動,心動不如行動”。動手實踐能力不是通過書本知識的傳遞來獲得發展,而是通過學生自主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和方法,嘗試性地解決問題來獲得發展的。如:學生在組裝門鈴、報警器、充電器等產品時,會遇到各種問題,那么他們會通過查找相關的資料,或者通過老師的講解把問題解決,從而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敢想、敢做,充公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他們在動手操作和實踐過程中,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三、教學內容與企業對接
職業教育發展趨勢是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也就是現代企業需要什么的技能型人才我們學校就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也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定單式” “校企合作”“學徒制”模式,所以教學內容的制定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前教師要深入地鉆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實質的基礎上,精選教學內容并能創造性地設計教學,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內容,彌補教材的某些不足。
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是電子專業的基礎專業課,它所涉及的都是基本的模擬放大電路和數字電路,這也正是我們從事電子產品生產企業所需人才所必備的知識,那么我們就有必要把學校的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產品進行銜接。我們的教師要經常走入社會、走進企業與企業的技術人多交流,在教學大綱的框架內,一起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比如:有的企業生產比賽用的電子搶答器,而我們在這門課程中,正好有一節課內容是講授“組合邏輯設計電路”,電子搶答器就是它的實際應用之一。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實際深入企業進行參觀,甚至可以動手去操作,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具有直觀性。然后,回來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簡單的搶答器,期間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時我們老師就可以適時把書本上的相關電路設計原理向學生進行介紹。這樣進行教學,做中學、學中做,不但學生很樂于接受,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教學內容的選擇與企業進行配合,既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利于企業對職業學生進入企業的“預培養”。
新的教育理念,呼喚新型的教師,一節好的課程必須通過教師的實踐才能轉化為現實的課程。教師如果脫離企業需求,憑自己想象培養學生,或者只是照本宣科,不精選一些實際的教學內容,那么我們培養出的學生對社會、對企業是無用的,是浪費學校的資源、浪費學生的精力。所以,我們可以把企業的一線崗位師傅及技術人員請進學校,與他們一起研究教學內容和需要掌握的相關操作技能。同時我們可以把專業技能教學安排在校外實訓基地和畢業生用人單位進行,在完成實習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完成畢業生崗前培訓,能有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掌握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將來畢業后有更好的崗位適應能力。
當然,專業課所涉及的學科較多,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特點,教師不能千篇一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教學創新原則是有利于學生操作技能的形成、有利于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有利于學生畢業后適應相應的崗位。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學創新,不是一句簡單口號,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去摸索,不斷積累經驗,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不但教師有創新能力,還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將來是社會的主力軍、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他們的職業素質、文化素養及操作技能直接影響企業生產效率。所以,教師要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內容,使學生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實用的技能,努力適應社會崗位需求。
(作者單位:遼寧遼陽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