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喆?高楊
摘 要:頂崗實習是中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形式之一,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加強學生素質教育是其中重要的教育環節。通過頂崗實習中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逐步落實以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道德水平、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質,使學生在“工”的同時有所“學”,切實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落到實處。本文針對學生頂崗實習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字:頂崗實習 中職 素質教育
一、頂崗實習中開展素質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化,特別是“互聯網+”
對各行業的廣泛影響下,社會和企業對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使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水平、優秀的職業能力、良好的社會能力是對中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頂崗實習讓學生第一次“零距離”接觸企業,全面而深入地參與到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中。從中開展適合而有效的素質教育,往往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形成良好的習慣,以至于能為學生走向未來的工作崗位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頂崗實習中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1.德育教育形式古板,不符合學生現狀
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首先是德育教育的缺失。德育教育包括以下遵紀守法、愛國主義、道德品質、民族精神、理性信念等,在頂崗實習中這幾個方面大多被忽略了。另外,現在還在用開會宣講、通知告知的方式給一個每天上班,甚至要加班倒班,有生產任務、質量要求、管理壓力的人進行德育教育。而現在學生都是在互聯網下、光鮮亮麗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教師還用以前古老木訥的方式教育學生,學生能不反感嗎?
2.職業能力的教育不系統,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
學生到企業和工廠頂崗實習,說到底“學”的成分應該更多。而現實的情況是,學生被送到企業后走到工作崗位上,就是當工人對待,因為生產任務、產品質量等各方面的壓力,一線生產管理者對學生的教育更是有心無力?;旧铣巳肼毜膷徢芭嘤枺蠖鄶祵W校和企業對學生的后續教育就沒有了,職業能力教育更是無從談起。很多學生一時不能適應,面臨的結果就是離職,學生離職就失去了最初讓學生接受教育的初衷。
3.社會能力的教育不受重視,任由學生野蠻生長
在現階段的頂崗實習中,對學生社會能力的教育,相比較德育教育和職業教育更是欠缺?;緵]有相應的教育規范,也沒有考核。雖然社會能力不太好量化、不太好考核,但這并不意味著學校對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置之不理。學生頂崗實習前是在校園和家庭環境中生活,有教師和家長的保護,很多學生平時意識不到的問題,在頂崗實習中往往一下子都會暴露出來。這是學生離職高發的原因,或者說除了極少數不能適應工作的學生,大部分學生的離職都可以歸咎到社會能力不足上來。而且因為學生社會能力不夠,相應的馬上就會引起學生心理和情緒的變化,引發心理問題。
三、頂崗實習中素質教育存在問題的分析及解決措施
1.積極創新適合頂崗實習的素質教育課程,合理安排駐廠教師
在校期間學校有完善的素質教育培養方案,但都是以全日制在校生為出發點建立的,沒有根據頂崗實習的特點而做出相應的調整。而學生在實習期間既要完成正常工作,同時又要開展素質教育,時間上不是很充足;另外學生還要服從生產班次安排,人員也會較為分散,素質教育無法集中展開。
因此在課程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學校應開拓思路,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方案,開發適合頂崗實習的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應引入企業和出場教師共同參與,多聽企業和駐廠教師的意見,在有些課程的制定上,可以將學生從學校和企業中解放出來,到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學習。比如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可以直接將學生帶到博物館、展覽館進行直觀的教育,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翻轉課堂,把這節課從一天的行程路線、飲食地點、人員安排等和活動相關的任務全部交給學生來做,教師來做活動的參與者和監督者,這樣既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又鍛煉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與此同時,以往學校在安排頂崗實習駐廠教師時,只強調了頂崗實習教師的專業性,而忽略了教師的綜合管理能力?,F階段頂崗實習帶隊教師的教育理念比較落后,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夠。頂崗實習帶隊教師通常是專業課教師,教師在專業能力上比較強,但在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上能力大多偏弱。因此學校在派駐教師時應多方考慮教師能力,將有專業能力又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優先派往實習單位,并應該逐步形成駐廠教師“老”帶“新”的輪崗機制,做到教師常換常新。
2.將學生家長引入到頂崗實習中來,搭建網絡化的素質教育平臺
學校和家長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學生頂崗實習必須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同意。頂崗實習作為中職生的一個重大教學活動,時間長、又是在校外,期間較易發生安全問題;學生思想波動較大,光靠學校制度和駐廠教師的管理力量還有些單薄,應該將家長也引入到實習中來。
在筆者學校的實習中就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學生在工作中發生一些問題,家長根本就不給教師解決問題的時間,直接出面干預校方的實習工作,更有甚者,也不和駐廠教師溝通,直接將學生從實習單位接走。
在開展頂崗實習工作之前,學校就應該召開家長會,將學生在實習單位的企業情況、工作內容、住宿條件、工廠環境、薪資待遇等情況用圖片和影像的形式向家長說明,更可以將企業的管理者請來一起參加家長會,讓家長全面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在實習過程中學校可以利用互聯網工具,將學生在企業的各方面情況向家長做展示。更可以用這些平臺來開展親情教育、思想教育、消費習慣養成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也使學生在實習中的表現能得到家長的關注,進而能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
3.聯合企業共同建設學生考核評價機制,提高企業的參與度
企業在開展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基本是空白,學生入職前基本就是參加崗前培訓和安全教育培訓,而實習過程中的再培訓變成了學校提供勞動力、企業用工,歪曲了頂崗實習的意義。誠然,這和學生的離職率較高有很大關系。企業為學生提供培訓和職業指導是有邊際成本的,當學生的離職率較高時,企業的損失就比較大,所以企業更傾向于減少培訓支出。endprint
這就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協商來解決,學校要堅定學生實習決心,控制好流失率,將學生實習和就業作為一攬子問題和企業協商。使企業明白,對學生的培訓和教育作為企業的長遠用工是合算的,讓企業認識到半年的實習,不只是解決企業用工的需求,更是企業篩選和招聘員工的一個過程,是企業基層員工招聘的合理解決措施。
首先,從學校出來的學生思想比較單純,企業容易培養其忠誠度,更容易建立長遠的用工關系,減小企業未來的管理支出。其次,每年有大量的實習學生,企業有更廣泛的員工挑選范圍,半年的實習期企業也有了更長的考察期。再次,如果企業招聘通過了實習期的學生入職工作,更可以讓學生和工作崗位無縫對接。總之,企業對于實習生的培訓和教育成本支出,對于企業的長期用工和企業之后的管理成本絕對是合適的。
4.社會能力教育是學生頂崗實習的關鍵
在現階段的頂崗實習中專業不對口,學生的職業能力教育偏弱等情況,筆者認為是可以接受的,有些情況是沒有辦法馬上做出改觀的。但對學生社會能力的不重視,是很多教育者對頂崗實習的認識問題。頂崗實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企業,是學生職業生涯當中重要的一環,更是對其社會能力的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習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通過量化管理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在實習中教師要緊抓學生管理,這不僅是對教師的要求更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手段。以實習中宿舍管理為例,教師要每天檢查宿舍,對每位學生的班次,去向做到心中有數,記錄在案,宿舍衛生每日監督檢查,衛生落實到人。
(2)深入學生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頂崗實習中,這是難度最大也是最難開展的部分,但也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部分。學生出來實習一般都年滿18周歲,法律上是完全行為能力人,但他們年輕氣盛,往往因為一些小事就能引發嚴重的后果,這就需要教師時刻注意學生思想動向,在每天查宿時坐下來和學生聊天談心,同時要觀察每位學生的狀態和情緒,因勢利導開展人際交往的教育,也可以通過各班級的班干部及時反饋學生情況,針對個別學生單獨進行教育。
(3)設定合理目標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在實習中自我管理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收入管理。學生出來實習,有收入了,想法也就多了,很多之前的想法也就能實現了。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這個心理,經常要在學生中宣傳良好的消費習慣,好的消費習慣不是不花錢,而是不亂花錢。比如給學生設定消費目標,這個目標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手機、電腦、母親的衣服、父親的手表、兄妹的文具等,只要是能觸動學生情感的都可以。教師將每位學生的目標記錄下來,在每個發薪日都用這個去督促學生,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總之,頂崗實習是學生素質教育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開展素質教育不同于在學校,開展教育的方式方法要貼近實習,符合學生的成長環境。學校應加強頂崗實習的課程體系建設,開發適合在實習中應用的素質教育課程,完善從校園到企業的一體化課程體系。企業要重新審視頂崗實習的意義,拋棄單純的用工思維,從人才體系建設、樹立品牌形象等長遠的角度來思考。只有這樣,學校和企業多方配合、互相依存,才能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作者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endprint